泗洲禪寺

泗洲禪寺

“以湖東有泗洲,洲上有古寺。而鐘聲隱隱,逐蒼茫而來也。名曰泗洲曉鐘。”泗洲寺的來歷,趙寬(457 ~ 1505 年 ) 則在其寫的《泗洲寺重建大雄寶殿記》中說是佛教一位上乘大士名泗洲者所創建。泗洲禪寺位於蘆墟鎮,汾湖旁,屬於吳江市轄。為吳江東大門,江浙滬三省市交界處,向南出鎮不足百米過蘆墟塘便是浙江,向東不足5分鐘車程便是上海界, 318國道穿鎮而過,南接京杭大運河,延太湖邊達湖州,向西一小時車程到蘇州,交通極為便利。古寺建在兩面環水的泗洲上,僅小圩東南角與兵字圩相連。似乎禪寺由地得名。直至解放後的幾年裡,泗洲寺前後殿仍懸掛著大銅鐘、大鐵鐘。古剎鐘聲,洪亮悠揚,震撼信徒心靈,吸引古今遊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泗洲禪寺
  • 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
  • 開放時間:全天
  • 創建於:唐景龍二年(公元708年)
景點簡介,歷史沿革,周圍環境,

景點簡介

【名稱】泗洲禪寺
【地址】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汾湖經濟開發區蘆墟鎮新友路1618號

歷史沿革

泗洲禪寺創建於唐景龍二年(公元708年),有1300多年的歷史,經過多次的修建、擴建、修繕。北宋開喜(公元1017年-1021年)僧人法行重建後,引來名僧迭居。南宋紹定年間(公元1228年-1233年)僧人文玫亦募資修建,至正九年三月(1349年4月)楊維楨等名士游汾湖時,曾在泗洲寺里看《題竹》。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吳江東部地區的錢墳、法慶、流慶、南洵、善聚、法華、圓通等七所庵廟歸屬泗洲寺門下。永樂元年,三年(1404年-1405年)戶部尚書忠靖公夏,原潔治水江南,幾度暫住泗洲寺。
正流年間(1346年-1449年)寺院遭受盜竊,損毀嚴重,不久主要建築毀於天順元年(1457年)的火災,僅剩僧人起居房舍,勉強維持。弘治初年起,寺僧慧監募集資財,於弘治十年(1497年)開工重建大雄寶殿,歷時五年才竣工。刑部執事趙寬為之作《泗洲寺重建大雄寶殿記》並列刻碑銘。天啟年間(1621年-1627年)增建觀音殿。崇禎乙亥年間(1635年)里人葉紹袁、葉紹真和寺僧監遠發起增建禪堂。
泗洲禪寺
清康熙乙卯年間(1699年)里人徐綬等人發起集資重修,至1861年末,大殿坍塌,余房所剩無幾。
民國七年(1918年)春,住持悟明與里人陸擁書、劉榮華、王國光等人發起募資重建大雄寶殿,11月30日柳亞子等人重遊分湖時,為前殿拍了照片。
1950年以來,該寺余殘房舍,一直被糧管所占用,正殿和僧房已經被拆完。1977年蘆墟政府為考慮到泗洲禪寺是汾湖最大的佛教聖地,民眾也有所需求,但限原寺以頹廢,土地被占用單位開發房產,建造居民住宅,故遷移到蘆墟鎮草里村莊稼圩重建佛教活動場所。經過三年努力,於2001年1月10日吳江市宗教局把“蘆墟鎮莊稼圩宗教活動場所”正式定名為“吳江市蘆墟泗洲禪寺”。
如今坐落在吳江市汾湖經濟開發區的蘆墟泗洲禪寺緊鄰上海、浙江。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十多年來,在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善眾的慷慨樂助,寺院建有山門,大雄寶殿,天王殿,劉王殿,臥佛殿,園通殿,三聖殿,觀音殿,玉佛樓,正覺樓。
泗洲禪寺
泗洲禪寺
2007年在政府政策指導下新建了萬佛塔蓮池海會項目,該項目是吳江第一品牌的綠色室內殯葬項目,為往生者提供安息場所。古剎盛世重光,梵唄鐘磬不絕,佛苑法緣殊勝,宏法利生並傳。泗洲禪寺終年各個時節舉辦大型法會以弘揚佛法、普利眾生,更是逢年過節慰問孤寡老人、幫助失學兒童,舉辦各項慈善公益事業。福澤鄉鄰,引導了當地善良之風俗,秉承了愛國愛教的宗旨,積極回響政府政策,倡導社會新風尚,為吳江汾湖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泗洲禪寺
泗洲禪寺
泗洲禪寺
泗洲禪寺
泗洲禪寺上海普陀接待處地址:上海市普陀區桂巷路102號
泗洲禪寺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汾湖經濟開發區蘆墟鎮新友路
普陀區接待處普陀區接待處
地址地址

周圍環境

泗洲禪寺位於蘆墟鎮,汾湖旁,屬於吳江市轄。為吳江東大門,江浙滬三省市交界處,向南出鎮不足百米過蘆墟塘便是浙江,向東不足5分鐘車程便是上海界, 318國道穿鎮而過,南接京杭大運河,延太湖邊達湖州,向西一小時車程到蘇州,交通極為便利。古寺建在兩面環水的泗洲上,僅小圩東南角與兵字圩相連。似乎禪寺由地得名。直至解放後的幾年裡,泗洲寺前後殿仍懸掛著大銅鐘、大鐵鐘。古剎鐘聲,洪亮悠揚,震撼信徒心靈,吸引古今遊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