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以皇帝為國家元首的君主制國家)

帝國(以皇帝為國家元首的君主制國家)

帝國,本意上指國家元首或統治者稱為皇帝女皇君主制國家,現在也有將擁有強大實力的非君主制國家稱為帝國的用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帝國
  • 外文名:Empire 
涵義,辨別,帝國,王朝,王國的區別,世界史上主要的帝國,廣義的帝國,歷史,中國史,世界史,

涵義

詞目:帝國
拼音:di guó
基本解釋
(1) 以皇帝為元首的國家。
(2) 擁有強大實力的國家的統稱。
(3) 擁有廣闊國土的多民族國家。
本詞條主要介紹狹義上的帝國概念即以皇帝為元首的國家。
帝國

辨別

帝國,王朝,王國的區別

帝國,國家概念更為濃厚,相較於王朝的用法正統觀較弱,平等觀念更明顯。屬於橫向考慮,在帝國外部,往往有對等國家或者有足夠文明的國家。一般來說,國家元首為皇帝的國家均可稱之為帝國。
王朝,帶有鮮明的正統觀思想,指一家一姓之天下。屬於縱向考慮,關注的是自己的政權是中央王朝的接替者,漠視其他國家,四方皆為臣屬。
王國,在涵義上與帝國類似,但國家元首則為國王。

世界史上主要的帝國

世界歷史符合上述標準的狹義帝國主要有:公元前6至4世紀的波斯帝國(阿黑門尼德王朝),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的孔雀帝國、笈多帝國、貴霜帝國、莫臥兒帝國等王朝,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20世紀初的中國歷代“正統”朝代(秦至清),公元前後至4世紀的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大秦國),神聖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大食國,或薩拉森帝國,包括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蒙古帝國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等。

廣義的帝國

廣義上的帝國範圍要寬泛很多,只要是統治或支配的地域廣闊,在國際上或某一地區強盛一時的國家,就可以被稱為帝國。通常這些國家只達到狹義上帝國的標準中的一點(領土廣闊)或幾點,而且不論政體是否為君主制。這些國家本身一般並不稱自己為帝國,而是王國、共和國、聯邦、聯盟等。
如古希臘的“雅典帝國”,中世紀的“威尼斯帝國”,近代的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荷蘭帝國(殖民)、大英帝國、大日本帝國等。
歷史上有一些規模龐大但統一時間很短,通過短期的軍事征服暫時建立起來的國家,如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時的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帝國),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一世在位時的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帝國),也被稱為帝國。但嚴格的說它們都不能達到狹義上的所有四個標準,仍然只是王國。
現代的“帝國”雖然很少有君主制政體的,但實際地位和影響則與古代狹義的帝國沒有太大區別。比較著名且被接受的概念有希特勒統治時期的德意志第三帝國、隆納·雷根提出的邪惡帝國(蘇聯帝國)、被稱為新羅馬帝國的美帝國。

歷史

中國史

詳見中國朝代

世界史

世界歷史上主要的帝國有:公元前6至4世紀的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的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貴霜王朝、莫臥兒王朝等王朝、公元前3世紀至20世紀初的中國歷代王朝(秦至清)、公元前後至4世紀的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薩拉森帝國,包括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阿比西尼亞帝國(衣索比亞帝國)、蒙古帝國、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帝國)、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和大日本帝國等。
有些君主制國家(實際上領土並不一定廣大)以帝國作為正式國號,如1822年至1889年的巴西帝國,1821至1823年、1864至1867年間的墨西哥帝國,1889年至1974年的衣索比亞帝國,1897年至1910年的大韓帝國,1976年至1979年的中非帝國。
註: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的波斯帝國也常被視為王國。古希臘歷史著作中一般稱波斯君主為國王(希羅多德的歷史,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等),但實際上出於不承認國家間不平等外交的緣故。另外,對於神聖羅馬帝國是否是一個國家尚存在爭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