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學(第三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法理學(第三版)》是2016年6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公丕祥。

基本介紹

  • 書名:法律學
  • 又名:法律學第三版
  • 作者:公丕祥
  • 原版名稱:法律學
  • ISBN:978-7-309-09904-1/D.760
  • 類別:法律
  • 頁數:394
  • 定價:49RMB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提要,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對現代法理學的基本理論問題作出新的分析與敘述。全書包括法的現象的本體與價值、法的現象的歷史邏輯、法律調整、法律的創製、法律的實現和法制現代化六篇。全書運用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分析法與法律的基本問題,探討法律運行的內在機理,揭示法制現代化的客觀規律性,進而審視和回應當代法律變革進程所提出的諸多重要論題。全書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既傳承當代中國法理學的優良學術傳統,又對法理學的重要課題作出了創造性的闡釋;堅持理論與實證相結合,既注意提升法理分析的水準,又注意從理論的高度解讀當代法治進程中的重要法律現實問題;堅持內容與形式相結合,既強調教材內容的完整系統性,又重視敘述形式的生動性。全書立意新穎,內容豐富,論說透闢,是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及法學愛好者研習法理學的理想教材和適用讀物。

作者簡介


公丕祥,男,1955年生,祖籍山東蒙陰縣。法學博士、教授、法學理論專業博士生導師、南京師範大學法制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南京師範大學校長,兼任國際法律哲學-社會科學協會中國分會副主席、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職。主要著作有:《馬克思的法哲學革命》(1987年)、《中國刑法通史》第一分冊(與李光燦先生合著,1989年)、《中國法制現代化的進程·上卷》(主編,1991年)、《馬克思法哲學思想述論》(1992年)、《法律文化的衝突與融合》(主編,1993年)、《法哲學與法制現代化》(1998年)、《法制現代化的理論邏輯》(1999年)、《當代中國的法律革命》(主編,1999年)、《東方法律文化的歷史邏輯》(2002年)、《權利現象的邏輯》(2002年)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199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1997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目錄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法理學的性質與範圍
一、 法理學與法哲學
二、 法理學的研究對象
【進一步的探討】龐德論法理學的概念
第二節 法理學領域的基本問題
一、法理學的本體論
二、法理學的價值論
三、法理學的認識論
四、法理學的方法論
【思考與評註】關於法與法律的關係
第三節 法理學的歷史發展
一、中國法理學的沿革
二、西方法理學的進化
【法律故事】蘇格拉底的申辯
三、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偉大革命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中國化進程
一、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二、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形成
三、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發展
四、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深化
第五節 法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歷史辯證的方法
二、系統考察的方法
三、比較分析的方法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一編 法的現象的本體與價值
第二章 法的現象的特徵與本質
第一節 法的現象的特徵
一、法的現象受社會經濟關係制約
二、法的現象相對獨立於社會經濟關係
三、法的現象具有形式性與自治性
【進一步探討】馬克斯·韋伯的形式主義法律觀及其影響
第二節 法律的特徵
一、調整行為關係的規範
二、由國家專門機關制定、認可和解釋
三、以權利義務雙向規定為調整機制
四、通過程式而強制予以實施
【思考與評註】法律規範說與法律規則理論
第三節 法的現象的本質
一、法的現象的規律性與意志性
二、法的現象的共同性與階級性
三、法的現象的正義性與利益性
【進一步的探討】法律的概念與法的現象之相對獨立性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三章 法的現象的功能
第一節 法的現象功能的概念
一、法的現象功能的含義
二、法的現象功能的特徵
【法律事件分析之一】法的功能的穩定性之局限
【法律事件分析之二】法的功能的一般性之局限
第二節 法的現象功能的類型
【思考與評述】法的功能的分類
一、社會整合層面法律功能的分類
二、社會影響性質層面法律功能的分類
第三節 法的現象功能的狀態
一、法律對行為的影響
二、法律對社會關係的影響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四章 法的現象的價值
第一節 法的現象價值的概念
一、價值的概念
【思考與評註】關於價值的概念
二、法的現象的價值的含義
【進一步的探討】法的現象的價值之不同認知
第二節 法的現象價值評價
一、法的現象價值評價的概念
【法律評註】拉德布魯赫論法律的價值判斷
二、法的現象價值評價的主體和對象
三、法的現象價值評價的標準
第三節 法的現象的價值形態
一、法的現象與正義
【進一步的探討】羅爾斯論社會體系的正義
【思考與評註】分配正義的原則
二、法的現象與秩序
【進一步的探討】秩序的社會功用
三、法的現象與人權
四、法的現象與效率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二編 法的現象的歷史邏輯
第五章 法的現象的歷史邏輯
第一節 法的現象的起源
一、原始公社調整系統的性質與特徵
【思考與評註】恩格斯論氏族習慣的調整功能
二、法的現象起源的一般規律
【進一步的探討】氏族習慣與法律的區別
三、法的現象起源的多樣性
【法律評註】中華遠古時代的刑制文化
第二節 法的現象的歷史類型
一、法的現象發展的繼承性
【進一步的探討】羅馬法及其歷史意義
二、法的現象發展的歷史類型
【法律評註】梅因論身份法
第三節 法系的一般分析
一、法系與法律文明
【進一步的探討】法系的概念表達
二、法系與法律文化
【進一步的探討】法律文化的概念表達
【思考與評註】法律文化隔離機制的形成機理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三編 法律調整
第六章 法律調整的一般分析
第一節 法律調整的概念
一、法律調整的含義和特徵
二、法律調整的對象
【思考與評述】法律調整的對象
第二節 法律調整的機制
一、法律對社會關係的模式化
【法律評註】法律調整機制的運用與調整實效
二、法律調整的過程
三、法律調整與法律秩序
第三節 法律調整的方式、方法與類型
一、法律調整的方式
二、法律調整的方法
三、法律調整的類型
第四節 權利、權力與法律調整
一、法律調整中的權利與義務
【思考與評述】權利構成
二、法律對權力的確認與制約
三、法律調整中權利與權力的關係
【典型材料】雅典與古羅馬權利對權力的從屬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七章 法律調整與民主政治
第一節 法律調整與民主政治的一般關係
一、民主的概念與歷史發展
二、現代民主政治的原則與制度
【思考與評註】代議制民主與參與式民主
三、民主政治與現代法治
第二節 中國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
一、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必要性
二、當代中國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
三、中國民主政治的特徵
第三節 法律調整與政治文明
一、政治文明釋義
二、現代政治文明的構成
三、當代中國政治文明建設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八章 法治理念與法治國家
第一節 法治概述
一、法治的含義
二、法治與其他相關概念的辨析
第二節 法治思想的歷程
一、西方法治思想的產生和發展
二、法治觀念在中國的生成
【法律故事】孫志剛事件
第三節 法治國家
一、法治國家的概念
二、法治國家的條件
三、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九章 法律調整與經濟社會
第一節 法律調整與經濟發展
一、法律調整與經濟發展的一般關係
【進一步的探討】馬克思論經濟形態與法的現象
二、法律調整與市場經濟發展
【思考與評述】法律調整方法之要義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調整體系
第二節 法律調整與文化建設
一、法律調整與文化建設的一般關係
【進一步的探討】文化與文化軟實力
二、法律調整與道德調整
【進一步的探討】市民社會中的法與倫理
【思考與評述】富勒論法律與道德
三、法律調整與法律意識
第三節 法律調整與和諧社會
一、法律調整與和諧社會建設的一般關係
【進一步的探討】和諧的意義
二、法律調整與環境保護
【進一步的探討】生態法的概念
三、法律調整與社會利益關係整合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十章 法律調整與法律程式
第一節 法律程式概述
一、法律程式的一般特徵
二、法律程式的相對獨立性
三、法律程式在法律調整中的作用
【進一步的探討】非正當程式與正當程式的區別
第二節 正當程式的特徵與要素
一、正當程式的起源與發展
二、正當程式的特點
三、正當程式的要素
【法律故事】正義女神的蒙眼布
第三節 法律程式的內在機制與價值
一、法律程式的內在機制
二、法律程式的內在價值
【進一步探討】羅爾斯論程式正義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四編 法律的創製
第十一章 法律創製的原理
第一節 法律創製的概念和特徵
一、法律創製的概念
二、法律創製的特徵
第二節 法律創製的原則
一、民主原則
二、科學原則
三、法治原則
【進一步的探討】我國立法的徵詢工作
第三節 法律創製的程式和技術
一、法律創製的程式
二、法律創製的技術
【法律評註】立法技術規範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十二章 立法體制與法律體系
第一節 立法體制與立法效力位階
一、立法體制概述
二、我國現行立法許可權劃分體制
三、立法效力位階
【法律評註】立法效力位階與法律監督制度
第二節 法律淵源
一、法律淵源釋義
二、法律淵源的歷史發展
三、當代中國的法律淵源
第三節 法律體系
一、法律體系釋義
二、法律部門及其劃分標準
三、當代中國主要法律部門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十三章 法律要素
第一節 法律規範
一、法律規範的概念
二、法律規範的邏輯結構
三、法律規範的種類
第二節 法律原則
一、法律原則的概念
二、法律原則的特徵
三、法律原則的分類
四、法律原則的作用
【進一步的探討】法律原則與法律要素
第三節 法律概念
一、法律概念的定義與特徵
二、法律概念的作用
三、法律概念的種類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五編 法律的實施
第十四章 法律實施概述
第一節 法律實施的概念、方式與評價
一、法律實施的概念和意義
二、法律實施與法律實現
三、法律實施的方式
四、法律實施的評價
【法律評註】當代關註: 法律的遵守和執行
第二節 法律效力
一、法律效力的概念與分類
二、法律的效力等級
三、法律的空間效力
四、法律的時間效力
五、法律的對人效力
【法律評註】古代觀象: 唐律中關於法律的對人效力之規定
第三節 法律實效
一、法律實效的概念
二、法律實效與法律效果
三、法律實效與法律效益
【思考與評註】近代透視: 法律實施的社會之基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十五章 司法機理
第一節 司法權的性質和特徵
一、司法權的性質
二、司法權的特徵
【思考與評註】托克威爾論司法的屬性
第二節 司法活動的基本原則
一、司法的獨立性原則
二、司法的平等性原則
【案例評析】司法的平等性
三、司法的科學性原則
四、司法的責任性原則
第三節 司法活動的過程
一、司法程式的啟動
二、案件事實的查明和確認
三、法律的選擇與適用
四、司法裁判的作出
五、司法文書的送達
六、司法裁判的執行
第四節 現代司法的價值目標
一、司法公正
二、司法效率
三、司法權威
【法律故事】尼克森與“水門事件”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十六章 法律方法
第一節 法律方法概述
一、法律方法的意義
二、法律方法的古老歷史
三、法律職業思維
四、法律方法的範圍
【思考與評註】早期注釋法學派的法條注釋方法
第二節 法律推理
一、法律推理概述
二、形式推理
三、實質推理
【思考與評註】司法過程中的類推適用問題
第三節 法律解釋
一、法律解釋及其必要性
二、法律解釋許可權劃分
三、法律解釋的原則
四、法律解釋方法
【思考與評註】法律解釋目標與法律解釋方法的運用規則
第四節 法律漏洞及其補救方法
一、法律漏洞概述
二、法律漏洞的種類
三、法律漏洞的補救方法
【進一步的探討】法律漏洞現象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十七章 法律關係
第一節 法律關係的概述
一、法律關係的概念
二、法律關係的特點
三、法律關係的種類
【思考與評述】立法權的力量
第二節 法律關係的要素
一、法律關係的主體
二、法律關係的客體
【案例評析】月球土地買賣
第三節 法律關係的運動
一、法律關係運動的含義
二、法律關係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前提和條件
【事例比較】法律關係的產生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十八章 法律責任
第一節 法律責任的概念
一、法律責任的含義
二、歸責原則
【思考與評述】如何歸責
三、法律責任的作用
第二節 法律責任的分類
一、引起法律責任的條件
二、法律責任的種類
第三節 法律責任的實現
一、追究法律責任的原則
【法律故事之一】責任法定的運用
【法律故事之二】清代文字獄和株連慘案
二、法律責任實現的形式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十九章 法律職業
第一節 法律職業概述
一、法律職業的概念與特徵
二、法律職業的形成
三、法律職業制度
【進一步的探討】西方為什麼會形成法律職業?
第二節 法律職業的技能
一、法律職業的語言技能
二、法律職業的思維
三、法律職業的知識
四、法律職業的技術
第三節 法律職業倫理
一、法律職業倫理概述
二、律師職業道德
三、法官職業道德
四、檢察官職業道德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六編 法制現代化
第二十章 法制現代化的概念與標準
第一節 現代化與法制現代化
一、現代化的概念
二、法律發展與法制現代化
【法律評註】法制現代化研究的思想軌跡
三、研究法制現代化問題的時代意義
第二節 法制現代化的意義解構
一、法制現代化的歷史向度
二、法制現代化的基本性質
三、法制現代化的內涵特徵
【進一步的探討】法制現代化進程的多樣性統一
第三節 法制現代化的標準
一、法律的形式合理性
二、法律的價值合理性
三、法律的效益化原則
【法律評註】關於法制現代化標準的認知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二十一章 法制現代化的模式
第一節 內髮型法制現代化
一、法制現代化模式的意義及其類型
二、內髮型法制現代化的內涵與發端
三、內髮型法制現代化模式的形成條件
四、內髮型法制現代化模式的特徵
【進一步的探討】伯爾曼論西方法律的發展
第二節 外髮型法制現代化
一、外髮型法制現代化的概念
二、外髮型法制現代化模式的形成條件
三、外髮型法制現代化模式的特徵
【進一步的探討】布萊克等論日本和俄國的現代化
第三節 混合型法制現代化
一、混合型法制現代化的模式界定
二、混合型法制現代化模式的形成條件
三、混合型法制現代化的啟動方式
四、混合型法制現代化的動力根源
【思考與評註】法制現代化的國情條件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第二十二章 法制現代化的矛盾運動
第一節 外部影響與內發力量
一、法制現代化的動因
二、外域法律文化的衝擊
三、法制變革進程的內在因素
【法律評註】“衝擊反應”模式
第二節 傳統與現代性
一、傳統與法律傳統
二、法律傳統與現代法的交融
三、法律傳統的創造性轉換
【進一步的探討】韋伯論社會統治類型
第三節 國際化與本土化
一、法律發展的全球意識
二、法律國際化的內在機理
【進一步的探討】全球化與全球法律重構
三、法律本土化的淵源
複習與思考
本章小結
關鍵字匯
思考題
閱讀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