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性生身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二種菩薩身之一。又五種法身之一。法性總該萬有萬德。如來之身,由此出世,名為法性生身。智度論二十八曰:‘菩薩入法位,住阿鞞跋地,末後肉身盡得法性生身。雖斷諸菩薩,有煩惱習因緣,故受法性生身,非三界生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性生身
  • 佛學大詞典:為佛及大菩薩所受界外化生之身
  • 中華佛教:指佛及大菩薩所受的界外化生之身
  • 常見辭彙:二種菩薩身之一
佛學大詞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佛學大詞典

為佛及大菩薩所受界外化生之身。為如來五種法身之一,菩薩二種身之一。此生身證法性,得無生法忍,異於處胞胎、惑業所感之肉身,如來之身即由此出生,若以之配三身,則相當于吉藏所說之報身佛。佛之法性生身有無量無數阿僧祇一生補處菩薩侍從,此乃佛於無量阿僧祇劫,積集一切善本功德,故無事不濟,無願不滿。又菩薩於得無生法忍後,舍肉身,次受後身;因菩薩體得無生忍力,無諸煩惱,既不取二乘證,又未成佛,故於其中間所受之身,亦稱為法性生身。法華玄論卷八以菩薩二種身中之肉身配以分段生死,以法性生身配變易生死。二乘之人及法身菩薩雖有法性生身,然皆隨分稱受;佛之法性生身能照徹法性,故真法性生身唯佛能得。[大智度論卷二十八、卷二十九、法華玄論卷九、法華義疏卷七]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指佛及大菩薩所受的界外化生之身。《大智度論》卷二十九雲(大正25·273b)︰‘或有菩薩,得無生法忍法性生身,在七住地,住五神通,變身如佛,教化眾生。’同書卷四十三雲(大正25·371a)︰‘破諸虛誑取相之法,受法性生身。所謂常得化生,不處胞胎。’又,《大乘義章》卷上雲(大正45·123c)︰‘菩薩得無生法忍,舍肉身,次受後身,名為法身。所以者何?體無生忍力,無諸煩惱,亦不取二乘證,又未成佛,於其中間所受之身,名為法性生身。’此謂得無生法忍之菩薩,不處胞胎,受法性生身。《法華玄論》卷八則以此為變易身。
又,《大智度論》卷三十三雲(大正25·303b)︰‘佛有二種身,一者法性生身,二者隨世間身。世間身眷屬如先說。法性生身者,有無量無數阿僧祇一生補處菩薩侍從。所以者何?如不可思議解脫經說,佛欲生時,八萬四千一生補處菩薩在前導,菩薩從後而出。’卷三十四雲(大正25·313b)︰‘法性生身佛者,無事不濟,無願不滿。所以者何?於無量阿僧祇劫,積集一切善本功德,一切智慧無礙具足,為眾聖主。諸天及大菩薩希能見者。’此謂諸佛亦有法性生身。對於諸佛的法性生身,《法華玄論》卷九謂(大正34·439b)︰‘佛照窮法性,故名真法性生身。菩薩二乘,隨分受稱。’又,《大乘玄論》卷五謂,父母生身佛是應佛,法性生身佛是報佛。
法性生身菩薩是佛學用語,指在十聖位已證無生法性,舍三界生死,受不思議變易生死身的菩薩。出自《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參考資料]《大智度論》卷六十、卷七十四;《法華義疏》卷七;《三論玄疏文義要》卷八。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1.二種菩薩身之一。2.五種法身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