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百草曲(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泉州百草曲,中成藥名。由茯苓、香附(炒制)、赤小豆(炒制)、麥芽(炒)、梔子、香薷、大黃(酒制)、白芷、稻芽(炒制)、前胡、芥子(微炒)、白扁豆(微炒)、黃芩、陳皮、山楂(炒制)、白芍(酒炒)、姜半夏、獨活、羌活、檳榔、澤瀉(鹽炒)、訶子肉(炒)、豬苓、葛根、苦杏仁、蒼朮(糖炒)、桔梗、防風、厚朴(姜制)、白朮(土炒)、砂仁、甘草、細辛、牡丹皮、烏梅(去核)、木香、丁香、柴胡(酒炒)、山藥(炒)、芡實、高良姜(土炒)、知母(鹽炒)、黃柏(鹽炒)、荊芥、川芎(酒制)、烏藥(醋制)、桑白皮、茵陳、紫蘇子(微炒)、五靈脂(醋炒)、甘松組成。具有解表祛暑,醒脾健胃,祛痰利濕,清熱消積,理氣止痛的功效。用於中暑發熱,頭昏氣喘,山嵐瘴氣,瘧疾,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咽乾口渴。

基本介紹

  • 通用名稱:泉州百草曲
  • 漢語拼音:Quan Zhou Bai Cao Qu
  • 藥品類別:扶正劑
功能,性狀,主要功效,適用病症,主要成份,常見規格,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貯藏,藥物相互作用,

功能

解表祛暑,醒脾健胃,祛痰利濕,清熱消積,理氣止痛。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方形塊;氣微香,味微苦、微甘淡。

主要功效

解表祛暑,醒脾健胃,祛痰利濕,清熱消積,理氣止痛。

適用病症

用於中暑發熱,頭昏氣喘,山嵐瘴氣,瘧疾,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咽乾口渴。

主要成份

茯苓、香附(炒制)、赤小豆(炒制)、麥芽(炒)、梔子、香薷、大黃(酒制)、白芷、稻芽(炒制)、前胡、芥子(微炒)、白扁豆(微炒)、黃芩、陳皮、山楂(炒制)、白芍(酒炒)、姜半夏、獨活、羌活、檳榔、澤瀉(鹽炒)、訶子肉(炒)、豬苓、葛根、苦杏仁、蒼朮(糖炒)、桔梗、防風、厚朴(姜制)、白朮(土炒)、砂仁、甘草、細辛、牡丹皮、烏梅(去核)、木香、丁香、柴胡(酒炒)、山藥(炒)、芡實、高良姜(土炒)、知母(鹽炒)、黃柏(鹽炒)、荊芥、川芎(酒制)、烏藥(醋制)、桑白皮、茵陳、紫蘇子(微炒)、五靈脂(醋炒)、甘松。

常見規格

每塊重30g。

用法用量

煎服或燉服,一次7.5g。

不良反應

尚不明確。

禁忌

尚不明確。

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

貯藏

密閉,防潮,防蛀。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