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道中寄曉棠

河間道中寄曉棠

《河間道中寄曉棠》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先生於1947年5月,寫下的一首思念友人的詩作。詩中不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時還流露出了他對生存在黑暗社會中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對日本侵略軍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深刻譴責與憎恨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河間道中寄曉棠》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董必武詩選》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董必武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河間道中寄曉棠
宵夜兩月近津門②,曾過河間黑馬村。
敢幸片言能偶中③,豈知八表尚同昏④。
干戈擾攘無寧日,關塞蕭條欲斷魂⑤。
咫尺天涯增百感⑥,廿年離緒與誰論。

注釋譯文

①曉棠:耿秋光(1884-1953),字曉唐,亦作曉棠,湖北紅安人。1903年與詩人一起考中秀才。終生從事教育工作,詩人作該詩時,他在天津教書。
②津門:指天津
③敢幸片言能偶中:敢,大約;片言,書信;偶中,偶然投中。全句的意思是,大約有幸這封書信能夠投中。
④八表:八方以外極遠的地方。陶潛《歸鳥》詩:“遠之八表,近憩雲岑。”此處意為廣大遼闊。
⑤關塞:關隘。這裡泛指中國北方的城池、關隘。
⑥咫尺:八寸為咫,十寸為尺。比喻距離很近。

作品鑑賞

該詩是詩人思念友人之作。詩人董必武先生在為革命奔波的旅次中,路徑河北省河間縣境,忽然憶念起此時尚在天津教書的好友曉棠,勾起了他聯翩的想像與無盡的情思。“宵夜兩月近津門,曾過河間黑馬村。”夜行兩個月來到河間黑馬村,已經臨近天津城了,詩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多年未晤面的好友曉棠。“敢幸片言能偶中,豈知八表尚同昏。”大約有幸書信能夠投中,但哪裡知道廣大、遼闊的國土仍然處在同樣的昏黑之中,友人怎么能夠收到書信呢。由此,詩人不禁聯想起到日軍入侵和國民黨發動內戰,給中國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干戈擾攘無寧日,關塞蕭條欲斷魂。”那連年的戰亂和城鄉的蕭條景象,觸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深沉感情。所謂“欲斷魂”,極言對人民災難的深切同情與悲哀。同時流露出對日本侵略軍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深刻譴責與憎恨之情。“咫尺天涯增百感,廿年離緒與誰論。”距離很近卻似遠隔天涯,這不禁使詩人百感交集,二十年的愁離別緒可以與誰敘說呢。“增百感”,蘊含著詩人豐富複雜的思緒感情:既有對好友的深摯懷念,更有對人民災難的深切同情與感慨,自然也含有對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譴責與憤概。
該詩雖然是思念友人之作,但詩人並沒有把思緒僅僅停留在個人友情的抒發上,而是把私人之間的友情同憂國憂民的深廣情懷交織、融合起來,大大開拓了詩的境界,從而表現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富情感與廣闊的胸懷。

作者簡介

董必武(1885~1975),字用威。湖北黃安人。抗戰時期,曾任中共與國民黨談判的代表,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長期駐留重慶。一九四五年作為中國解放區的代表赴舊金山參加聯合國會議。有《董必武詩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