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蒴蕘花

河蒴蕘花

河蒴蕘花(Wikstroemia chamedaphne Meissn.),又名黃芫花、芫蒿、藥魚梢(北京)、黃悶頭花(河北),是瑞香科(Thymelaeaceae)蕘花屬(Wikstroemia)的一種有毒植物。其氣微,味辛、澀,性寒,有刺激性。河蒴蕘花最早的記載的始於宋代《圖經本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河蒴蕘花
  • :瑞香科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化學成分,藥理價值,抗早孕,促癌作用,毒性,

形態特徵

落葉小灌木,高30~120cm,分枝多而纖細,無毛,老枝棕黃色,嫩枝綠色,易折斷,斷面可見白色綿狀纖維。單葉對生或近對生,葉柄短。葉片披針形,光滑無毛,上面綠色,乾後稍皺縮,下面灰綠色,光滑,長2.5~5.5cm,寬0.2~1cm,全緣,先端尖,基部楔形或漸尖,邊緣略向下翻卷,折斷時可見葉脈處有白色綿狀纖維。頂生傘形花序,常數個集合成圓錐花序。花被筒狀,黃色,先端4裂,雄蕊8,兩輪著生於花被管內;子房下位,橢圓形,柱頭短,圓形。核果卵形。花期6~8月,果期9月。氣微,味辛、澀,有刺激性。

生長環境

被子植物門是植物界最大和最高級的1門。在形態上具有不同於裸子植物所具有的孢子葉球的花;胚珠被包藏於閉合的子房內,由子房發育成果實;子葉1~2枚(很少3~4枚);維管束主要由導管構成;在生殖上配子體大大簡化,以最少的分裂次數而發育,雌配子體中的頸卵器已不發育;在生態上適應於廣泛的各式各樣的生存條件;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大得多的對光能利用的適應性。

主要價值

其花、葉、籽和根皮都可藥用,治療水腫脹滿、痰飲咳喘、急慢性肝炎、精神分裂症、癲癇,並用於人工引產。其纖維又可供造紙用。其枝梗水煮液也可以防治多種瓜類害蟲及食葉害蟲,莖粉對葡萄十星瓢蟲有強烈的擊倒作用,《陝甘寧盆地植物志》還記載:“當地用其花作驅蟲劑”。

化學成分

曹娟雲等對河蒴蕘花花的水提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的化學成分做了初步檢測及升華實驗,初步檢測出糖類、胺基酸和蛋白質、有機酸、油脂、生物鹼、酚類、甙類、黃酮類等類物質。
葉內含有以下黃酮類成分:5,7-二羥基-3''-甲氧基黃酮-4''-O-D-葡萄糖甙、5,7,4'',-三羥基黃酮-3''-O-D-葡萄糖甙、5,7,3'',4''-四羥基黃酮-3''-O-β-D-葡萄糖甙、5,7,3'',4''-四羥基黃酮-8-O-β-D-葡萄糖甙、異槲皮甙、木鱺草素-4’-O-葡萄糖甙、槲皮黃素、異葒草素(iso-orientin)。此外,還含有正十三烷、三十烷醇、二十烷醇、二十九羥基-29-烷酮-3等。
從河蒴蕘花中提取分離出的芫花酯甲(yuanhuacine)與從種子乙醇液中分離出的單體——河蒴蕘花素(simplexin)同屬二萜原酸酯類結構。

藥理價值

中樞藥理作用
臨床用河蒴蕘花葉治療精神病、躁抑症、神經官能症、癲癇等效果明顯,精神分裂症中妄想型效果較好。能使興奮性病人安靜,抑鬱性病人情緒活躍,憂慮性病人有所緩解。副作是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胃部灼痛和腹瀉,體弱者有虛脫現象。河蒴蕘花的水提物(WCM)有明顯鎮靜作用,而安定作用、抗丙苯胺和阿朴嗎啡作用比氟哌啶醇要弱。這些作用可能是其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理基礎。此外,WCM有與氯丙苯相似的降溫作用。但WCM的抗驚厥作用和鎮痛作用不明顯。急性毒性低,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25.98g/kg。

抗早孕

臨床套用
河蒴蕘花籽的乙醇提取液長期用於抗早孕和中晚期引產(行羊膜腔或子宮內注射)。河蒴蕘花乙醇液中止12周以內的早孕完全流產率為83.97%,總有效率為94.55%;此時的孕酮水平下降至原水平的46.4%,與前列腺素(PG)的抗早孕效果相似,已接近抗早孕藥米非司酮(mifepristone)的水平。藥物注射後24h血清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至原水平的35%以下。
河蒴蕘花素在國外用來抗腫瘤和治療白血病,對於計畫生育在我國為首創。將河蒴蕘花素配成濃度為100mg/ml的乙醇注射液,羊膜腔給藥時,對孕猴中期妊娠引產效果良好,在20℃有效期可暫定為4年,25℃為2年。
急性毒性實驗
李迎武測得河蒴蕘花乙醇液在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1.47g/kg.,蔡文娟測得為3.0g/kg(生藥或籽),而魚管和測得為2.16g/kg(籽)。總的來說,河蒴蕘花乙醇液有局部刺激性,致熱反應及溶血作用,但無抗原性。檢測了接受羊膜腔內注射引產的33位婦女在注射前後24及48h外周血淋巴細胞的姐妹染色單體互換率的平均值,提示引產在短期內不具有明顯的致突變效應。
作用機理
河蒴蕘花乙醇液可加入強妊娠子宮的收縮活動。病理檢查及電子顯微鏡觀察則表明河蒴蕘花醇液抗生育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影響胎兒營養物質運輸,如使胎盤滋養層細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輸出和排出障礙;使合體細胞表面微絨毛變平,飲液泡缺少,細胞滋養層胞漿中出現大量微綠,特別是絨毛間質基底膜肥厚緻密;使間質細胞的膠原性增強,以及間質毛細血管管壁增厚以及使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肥大等。另外,河蒴蕘花醇液作用於蛻膜細胞,能使蛻膜組織廣泛退化、變性、壞死。前列腺素(PG)增高可能是其致流產的另一個重要環節。由於河蒴蕘花醇液對蛻膜組織的作用,使其中溶酶體受到破壞,釋放磷脂酶A2,導致PG合成與釋放增加,其中前列腺素E2(PGE2)增加尤為顯著,從而引起子宮收縮,促使胎囊排出。而且蛻膜組織中孕酮受體(PR)含量明顯減少,對引產起到了協同作用,使死胎娩出。對芫花萜和河蒴蕘花醇液引產胎盤的病理診斷指出:芫花萜只能損傷胎盤的蛻膜細胞,而河蒴蕘花醇液對蛻膜細胞和絨毛膜細胞均有破壞作用。
對心血管的作用
河蒴蕘花葉黃酮可增強離體蟾蜍心臟的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可使衰竭的貓心肺標本動脈壓上升,靜脈壓下降,心輸出量增加。河蒴蕘花葉總黃酮對實驗性心律失常也有一定對抗作用,而對小鼠吸入氯仿引起的心室纖顫,大鼠由烏頭鹼誘發的心律失常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氯化鋇所至心律失常有一定預防作用,但對哇巴因誘發的心律失常則無效。
對肝臟作用
用大鼠以四氯化碳作肝中毒實驗發現,河蒴蕘花葉總黃酮和河蒴蕘花葉提取液有保護肝臟作用,可使血清谷丙轉氨酶(SGPT)降低,病理檢查,可見河蒴蕘花葉總黃酮和河蒴蕘花葉提取物使四氯化碳造成的中毒性肝炎和肝硬變減輕。臨床用於治療急性、慢性肝炎有顯著療效,可使血清谷丙轉氨酶降低,自覺症狀改善,療程短,無副作用,但對其他肝功能指標的改變並不突出。

促癌作用

河蒴蕘花對Raji細胞內EB病毒有非常明顯的誘導作用,可以使單體皰疹病毒Ⅱ型(HSV-2)誘癌率由7.4%增加到21.1%和26.3%,同時可以使甲基膽蒽的誘癌率從56.5%增加到82.8%和84.4%,而且可以影響腫瘤的分化程度,致使晚期浸潤癌的比例增加。而河蒴蕘花提取物單獨用200~240天均未能使實驗動物誘發成腫瘤。表皮細胞間隙連線通訊(GJIC)的阻斷與不依賴生長特性的表達都是發生在促癌變進展期相關的事件。河蒴蕘花提取物使大鼠V79成纖維細胞膜表面微絨毛與褶皺增多,粘著蛋白受體分布改變,從而影響膜和膜上的信息跨膜傳導體系。在V79細胞和大鼠肝WB細胞中觀察到,河蒴蕘花提取物刺激細胞增殖作用與對細胞GJIC抑制作用的平行相關性與TPA(12-O-Tetra-decanoyl phorbol-13-acetatel)很相似。其刺激V79細胞DNA合成,使細胞增殖周期時相群體比例右移,M期百分比升高、MI增高,這些都與細胞增殖活性升高有關。

毒性

將河蒴蕘花葉製劑誤濺入眼內,可引起結膜充血、水腫,角膜損傷,中央上皮脫落,瞳孔縮小。據說是因為所含的芫花萜類對皮膚、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河蒴蕘花乙醇液在臨床抗生育已套用20多年,根據引產娩出死胎及胎盤病理研究說明,河蒴蕘花醇液對胎兒有一定毒性作用。
宮頸癌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證明,宮頸癌高發區人群中,單純皰疹病毒II型抗體滴度的幾何均值顯著高於低發區,提示高發區普遍存在著HSV-2持續感染,並認為這種持續感染的現象很可能與高發區有某些激活病毒表達的因素有關。因此河蒴蕘花提取物中的促癌物質是否與人的鼻咽癌和宮頸癌的發生有關,是值得重視和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