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濱街道(福建省浦城縣河濱街道)

河濱街道(福建省浦城縣河濱街道)

福建省浦城縣河濱街道在縣境中部、縣城南郊。位於東經118°31′—118°35′,北緯27°52′—27°55′之間,面積18.76平方公里。截至2005年底,該街道有32574人(201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濱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福建省浦城縣
  • 地理位置福建省浦城縣中部、縣城南郊
  • 面積:18.76平方公里
  • 人口:32574人(2010年) 
區域概況,歷史沿革,資源,農業,

區域概況

河濱街道辦事處在縣境中部、縣城南郊,東鄰富嶺鎮,西接蓮塘鎮,西南與萬安鄉毗連,北隔南浦溪與南浦鎮相望。位於東經118°31′—118°35′,北緯27°52′—27°55′之間,東西長12.5公里,南北寬5公里,面積18.7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緊依南浦溪。地貌以盆地、丘陵為主,地勢平緩,河谷盆地有水南畈、下水南畈,共3438.75畝。盆地最低海拔228米,山區最高海拔240米。氣候與城關相似,山區的寶山村氣溫略低,全鄉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溫和濕潤。年均氣溫17.4℃,最冷的1月份平均為6.4℃,最低氣溫零下3℃,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27.7℃,每年有幾天最高溫度可達37℃—38℃。

歷史沿革

境內發現春秋戰國文化遺址1處。宋至清屬南隅里。明、清設有校場、演武廳。民國期間屬文通鎮、體仁鎮管轄。又為軍隊重要駐地,民國22年(1933)在境內開闢飛機場,占地350390平方米。民國33年夏,國民黨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部設在水南天后宮,隨行的英國代表團亦駐在境內東嶽廟,江南陸軍醫院遷駐境內江南會館。解放後1950年正式設鄉,1960年與國營農場合併稱地方國營水南綜合農場。1984年9月成立水南鄉,下轄水南、下水南、北山排、寶山4個村委會。是一個融貿、工、農為一體的鄉場合一的城郊型經濟實體鄉(鎮)。1997年李梅村委會劃入管轄。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有2167戶8466人。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9603人。2005年12月31日,水南鄉改為河濱街道辦事處。這年,據縣公安局提供資料,河濱街道辦事處有32574人(2010年)。
福建省浦城縣河濱街道

資源

河濱街道辦事處氣候、土地等自然地理條件為動植物生長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自古至今都是供應城關居民蔬菜和淡水魚生產基地,擁有蔬菜耕地面積近2000畝,漁業養殖面積約500畝,其中傳統魚塘60畝。魚塘占總土地面積的比例及畝產量均居各鄉(鎮)首位。解放後,全地區第一次人工繁殖鰱、草、鱅魚均在境內產生。同時也盛產茶葉、茉莉花,有茶園850畝,80年代茉莉花種植50餘畝,畝產216公斤。河濱街道辦事處也是遊覽勝地,從元代以來建有古塔、寺廟10多座,涼亭20多處,其中元代建圓通塔,磚砌七級,塔下有圓通寺院,惜於民國33年被三十二集團軍拆毀。沿南浦溪有觀瀾亭、南浦綠波、白雲潭、龍潭石、豬頭岩等景觀。

農業

2005年,據浦城統計局提供資料,河濱街道辦事處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6350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320畝,總產量2306噸;經濟作物中油料播種面積700畝,總產量59噸,蔬菜瓜、果類播種面積6550畝,總產量3586噸;營林生產中幼林撫育出材量127立方,全部木材量4365立方;畜牧業中當年出欄豬2900頭,家禽39000隻;園林水果採摘面積1170畝,總產量268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