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村(山東省膠南市大村鎮河北村)

河北村(山東省膠南市大村鎮河北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河北村位於大村鎮駐地,河北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村有耕地663畝,山場1000畝,現大村河北村有205戶,人口597人,除丁姓居民外,尚有孫姓、徐姓、孟姓、張姓、趙姓、劉姓、王姓等少數居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北村
  • 外文名稱:Hebei Country
  • 別名:丁家大村河北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膠南市大村鎮
  • 電話區號:0532
  • 郵政區碼:266400
  • 面積:耕地663畝,山場1000畝
  • 人口:597人
  • 方言:膠遼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霧夼”景觀
  • 機場:青島流亭國際機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在建)
  • 火車站:青島火車站,青島北站,黃島站,董家口站與青島西站籌建中
  • 車牌代碼:魯B 魯U
  • 附近位置:坐落於鄧家寨山下
山東省膠南市大村鎮下轄村,山東省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北村,

山東省膠南市大村鎮下轄村

河北村位於大村鎮駐地,河北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村有耕地663畝,山場1000畝。
據傳明朝初年,丁氏先祖丁推由江蘇海州遷至山東天台山下擇地而居,子孫繁衍而立丁家大村。1961年丁家大村分村,村內小河以北定名為大村河北村。現大村河北村有205戶,人口597人,除丁姓居民外,尚有孫姓、徐姓、孟姓、張姓、趙姓、劉姓、王姓等少數居民。
大村河北村歷史上以農業為主,過去由於山多地少,生產工具落後,生產方式原始,經濟發展緩慢。改革開放後,該村通過對農業生產結構進行調整,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該村在農業生產穩步發展的基礎上,看重發展了林果業、畜牧業、工商業等支柱產業。尤其近十幾年來,該村發展速生用材林300餘畝,建設了2600平方米的集市貿易場地,年商業貿易額達600萬年。全村工商業戶40家,年利潤近百萬元;個體企業兩家,年產值500萬元;全村畜牧業年純收入80萬元。
隨著經濟的發展,村莊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得到全面發展,河北村先後有50多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有6人成為黨政副處級以上、軍隊營級以上幹部。該村廣泛開展了評選“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等活動,使村民素質得到了提高,村風村貌煥然一新。該村先後獲得“先進黨支部”、“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被膠南市命名為“先進黨支部”,被山東省建設委員會命名為“明星村”。

山東省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北村

河北村位於威海市區南郊,坐落於鄧家寨山下。據傳明朝中期正德年間,鄧心可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此安營紮寨,此山由此得名鄧家寨。村占地2400畝,人口940人。
河北村始於明朝,原名“活百”,由於河北村坐北朝南,向東與大海相望,向南視野開闊,向西、北是翠綠的山峰。冬天向陽而溫暖,夏天受山調節而涼爽,人傑地靈,延年益壽而取名活百。後來由於地處小溪北岸而改名河北村。
河北村有山神廟、霧夼、石門等歷史古蹟和自然景觀
山神廟位於河北村西,鄧家寨山主峰腳下。古時山神廟兩邊是兩條河流,廟前有兩棵片松,廟前還有一處平地是戲台,台南是兩河交匯處。山神廟建於明朝,毀於“文革”時期。今原廟的建築、院落基礎仍存,兩棵古樹的樹根,舊時的戲台尚有剩餘。
“霧夼”景觀位於攀登鄧家寨的必經之路上,山路兩邊山勢險要,形如山門,常年被雲霧縈繞,故取名“霧夼”。霧夼外有巨石形似“火車頭”和“官帽子”。“火車頭”是由幾塊巨石連線組成,前面一塊大石,後面幾塊稍小,遠遠望去象一列徐徐開來的火車。在霧夼北側山半坡,伸出一塊石頭象舊時官員戴的帽子,所以取名“官帽子”。進入霧夼里門,有處三面陡峭、中間凹陷的奇怪地形,當地百姓稱為“缸”,位於鄧家寨半山腰,有條小路插入凹陷部位,南北20米,三面是刀削似的石壁,小路北側,只容一人慢慢經過。
石門為鄧家寨寨前的小路,由於路旁是一塊大石而取名,可通山前、山後和上鄧家寨山頂。站在鄧家寨頂峰可俯視威海的大部分村鎮,眺望大海和西南群峰。有人曾在晴朗的天氣望見崑嵛山後坡。當地村民流傳著這樣的歌謠:“鄧家寨里一眼井,能值山東半個省,埋了九缸十八鍋,不在山前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