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菌屬感染

概述,描述,原因,症狀體徵,治療方案,

概述

沙門氏菌屬的分類主要以抗原結構為依據。經鑑定現已發現2000餘血清型,其中我國已鑑定近100個血清型。按照最新分類,全部沙門氏菌分屬3個血清型,即傷寒沙門氏菌、豬霍亂沙門氏菌和腸炎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血清型包括了所有其他血清型。沙門氏菌中,傷寒沙門氏菌和甲、乙、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只對人類致病,有些血清型對人類和動物都致病,其中對人類致病的常見者分屬B、C、D、E4群中的20餘個菌型如B群中的鼠傷寒沙門氏菌、德比沙門氏菌、斯坦利沙門氏菌;C群中的豬霍亂沙門氏菌、嬰兒沙門氏菌、菠茨坦沙門氏菌、湯卜遜沙門氏菌、曼哈頓沙門氏菌;D群中的腸炎沙門氏菌;E群中的鴨沙門氏菌、火雞沙門氏菌、倫敦沙門氏菌等。尚有大部分血清型只對動物致病。

描述

沙門菌屬感染系指各種沙門菌所致的急性傳染病。由於菌種及機體反應性的不同,在臨床上可表現為急性胃腸炎、腸熱症(即傷寒與副傷寒)及敗血症三種類型。其中腸熱症常伴有皮疹。

原因

沙門菌屬是一組寄生於腸道的Gram陰性桿菌。本菌屬的分類主要以抗原構造為依據,至今已有1 800餘型,多數是動物致病菌,也有人畜共同致病菌,少數種沙門菌如傷寒桿菌與甲、乙、丙型副傷寒桿菌只對人有致病力。

症狀體徵

感染了傷寒桿菌的病人75%以上可發生典型的玫瑰疹,為淡紅色直徑2~4mm的小丘疹,壓之褪色,數目一般在10~20個,多分布於上腹部和下胸部,也可發生於背部中央。有時從皮疹中作塗片或培養可以發現細菌。皮疹發生於病期第7~10d,經3~4d後逐漸消退,但新的皮疹又陸續分批出現,可持續2~3周。偶爾也可見到水皰或出血性皮疹。
感染了乙型副傷寒桿菌的病人,不常發生皮疹,若有發疹則分布較廣泛,軀幹、面部、四肢都可發生。
感染了傷寒桿菌、丙型副傷寒桿菌及其它沙門菌[如羅斯托克桿菌]的病人,在抵抗力低下的情況下,可以發生轉移性多發性皮膚或皮下組織的膿腫,從病灶內可以查到病原菌。
此外,沙門菌屬感染還可引起潰瘍性外陰炎或外陰陰道炎。
撫弄病畜的人,皮膚感染了都柏林桿菌或鼠傷寒桿菌,在感染部位的皮膚可發生炎症性結節,中央有膿皰形成。

治療方案

氯黴素或合黴素有良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