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陽打硪號子

沔陽打硪號子亦稱沔陽硪歌,是沔陽(今湖北省仙桃市)民間挑台基、築堤壩時唱的歌,沔陽硪歌是在特殊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下產生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沔陽打硪號子
  • 亦稱沔陽硪歌
  • 類別:民間挑台基、築堤壩
  • 位於:江漢平原南部
概述

沔陽位於江漢平原南部,境內有漢江東荊河通順河通州河西流河排湖(古時叫沔陽湖)、沙湖、鯽魚湖、蘆林湖等大小湖泊十多個。由於地勢低洼,湖多河多,因此常常出現十年九水,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民眾為了生計,經常和洪水作鬥爭,年年修堤築壩。在艱苦的勞動中,沔陽人民創造了無數的打硪號子,沔陽硪歌因此應運而生。
沔陽打硪號子沔陽打硪號子
沔陽打硪號子聲調高亢,節奏性強,一唱眾和,邊打邊唱,民眾在修堤築壩時,用以協調動作,緩解疲勞。句式一般是七字、十字,也有用五字句的。建築工地打硪時唱,與打夯號子近似。打硪又有抬硪與飛硪之分。打硪用四人、八人、十人不等,領唱時不打硪,眾唱時打硪。
打硪使用的工具通常有三種:
第一種為是石磙硪。它是農家在禾場上壓穀子用的石磙,綁上四根木槓,由八人提打。 
第二種是片硪,又稱方石硪或飛硪。它是由一塊重百餘斤的大方石,四角鑿有孔繩,由八人持繩拋打,時高時低,起落如飛,情緒高昂,場面壯觀。
第三種是木硪。木硪有兩種,一種是方柱形的,一種是圓柱形的,只需要一個人、最多兩個人就能提打。
藝術特色
沔陽打硪號子歌詞多即興創作,也有唱歷史故事的,曲調常吸收當地小調。沔陽硪歌的演唱形式為一唱眾合。領唱者有唱詞,合唱者起襯托作用,沒有實際內容,只唱一些感嘆詞,如嗨、呀、楊、花等等。領唱者都是喊號子的高手,聲音洪亮,方圓數里都可聽得非常清楚。聽到的人真的是如雷灌耳,精神為之一振。有一人領唱的,也有兩人對領的,還有一種《拋球硪歌》,要求更高,一副硪八個人輪流領唱,邊打邊唱,饒有興趣。
沔陽硪歌所唱的內容十分廣泛,有取材於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的,也有通俗唱詞和詩詞小品,更多來自於沔陽花鼓戲的腳本唱詞,如《站花牆》、《白扇記》、《秦香蓮》、《勸姑》、《吵嫁》等。還有一種更考驗領唱人的水平,完全是即興創作,隨唱隨編,看到什麼唱什麼,想到哪裡唱到哪裡,語言樸實搞笑,生活氣息十分濃郁。
曲調有慢硪調、急硪調、郎當調、海揚花、也嗬也、咳喲嗬等10多種。根據打硪的速度可分為最慢的“四平調”;慢速的“高腔”;中速的“四塊皮”;快速的“海揚花”、“郎當調”;最快的“劃龍船調”等,其中以中速的用得最多。 1962年,省音協對沔陽硪歌進行蒐集整理,在《湖北民間歌曲》上刊出。
隨著時代的進步,修築堤壩都由機械代替,優美動聽的打硪歌再也聽不到了。沔陽硪歌作為一項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儲藏在傳統的民間藝術寶庫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