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畫家)

沉浮(畫家)

沉浮,男、1965年出生於安徽蒙城,祖籍山東。現任中國美術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畫·畫中國”組委會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秘書長,北京零零壹畫館藝術總監,“中國畫·畫中國”策展人、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沉浮
  • 別名:陳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安徽蒙城
  • 出生日期:1965年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北京畫院首屆高研班
  • 主要成就: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秘書長
    中國畫畫中國策展人、秘書長
人物簡介,主要作品,作品風格,人物故事,作品賞析,

人物簡介

分精彩且風格多變,雖然是寫生作品但是嚴謹深刻並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作品以山水畫居多,氣勢磅礴,變化多端。寫意梅花更是堪稱一絕,2002年,應時任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邀請為南京市委辦公大樓創作巨幅國畫“金陵梅花圖”,沈鵬先生題款,並捐獻給南京市政府,現陳列在南京市政府外事接待大廳。同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在南京中山陵建立“中國梅花藝術館”中長期陳列其作品。2003年9月,沉浮發起跨時三十年的主題寫生創作“中國畫·畫中國”全國系列藝術活動,任總策展人、秘書長。現任文化部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國美術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秘書長,北京零零壹畫館藝術總監。
沉浮

主要作品

梅花系列:《春訊》、《古韻圖》、《鐵骨柔情》、《鐵骨》、《寒冬雪中見精神》、《梅花香自苦寒來》、《花溪》、《池田》、《白梅花》;山水系列:《大吉晴雪》、《放歌天山》、《寂靜的港灣》、《涌》、《塔川秋色》、《天地山靈》、《倫敦之夜》、《五彩灘》、《冬韻流古》、《多彩港灣》、《流動的徽州》、《夢如絲》、《流動的夜色》、《我的徽州》、《禪境》、《金陵梅花圖》、《五彩柳》、《三界外之八》、《三界外》;形意書系列:《江南好》、《山雨欲來》、《成象系列之三》、《雨霽圖》、《澤地新構》、《花溪之二》、《石海迷宮》、《丫山點翠》、《花溪之二》、《萬象系列之三》、《莊子游》等。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重大展覽並獲獎,其作品和展覽分別在日本、新加坡、美國、泰國、克羅地亞及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並且被日本、英國、美國、克羅地亞等國家機構收藏。
代表作
《山魂》、《莊子游》、《黃山》、《無欲》、《金陵梅花圖》、《花溪》、《脂紅海珊瑚》、《涌》、《古韻圖》、《鐵骨》、《五彩灘》、《禪境》、《秋實》、《大墨滴翠》、《塔川秋色》、《夢如絲》。
出版物
1991年12月,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沉浮書藝》,沈鵬先生題寫書名,中國書協理論部主任王景芬作序。
2003年,《收藏界》雜誌出版沉浮專刊。
2009年11月,中國當代美術家書系:《沉浮徽州精品》、《沉浮梅花精品》、《沉浮山水精品》、《沉浮形意書精品》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
2012年8月1日,《視界聚集——沉浮(陳夫)》,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國美術院主辦、出版。
2013年1月,沉浮信息入編《新中國美術家大典·全兩冊(美術卷·書法卷)》,由紅旗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3年1月19日,《妙悟齋——中國美術院沉浮工作室(第一期)》出版並且發行。
收藏
收藏日期
收藏單位及收藏人
收藏作品
1990年
中央電視台
形意書:《雨中情》
2001年11月
克羅地亞MIMARA博物館
中國畫:《涌》
2001年11月
克羅地亞總統梅西奇
中國畫:《鐵骨》
2001年11月
中國駐克羅地亞大使館
中國畫:《花潮》
2003年2月
南京市政府
中國畫:《金陵梅花圖》(沈鵬先生題款)
2003年8月
中南海紫光閣
中國畫:《鐵骨柔情》
2007年10月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畫:《秋之律》
2008年3月
英國布魯內爾大學貝爾達姆美術館
中國畫:《秋實》
2009年7月
上海世博會
中國畫:《夢如絲——我的徽州》
2010年11月
“第十六屆亞運會全國中國畫展”
中國畫:《流動的夜色》
2013年10月
寧夏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中國畫:《沙湖鳴翠》

作品風格

沉浮在大學期間主攻花鳥畫。七八年前進入北京畫院楊延文的高研班工作室,開始學習中國山水畫。這一改亦一發不可收拾,近幾年來他以畫山水畫為主。不太熟悉中國傳統山水畫技法的沉浮,在山水畫的寫生和創作中,不拘一格,順其自然,以自然為師,繪胸中萬象。他用心靈去感受大自然,他的畫從生活中來,沒有哪門哪派的套路和痕跡,使人感覺清新悅目。這種轉變所凸顯的藝術境界的顯現,絕不是純客觀地機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為高”(米芾語),尤其是山川景物,煙雲變滅,不可臨摹,須憑胸臆的創構,才能把握全景。點出意境之二關鍵:一是“變滅”,變化感;二是“全景”,整體感。沉浮的山水畫中的“浩然之氣”與“變化多樣”都在一定程度上讓自己獨特的山水畫與時代達到了和諧的共振。
然而,對於像沉浮這樣的中青年畫家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與其說是功力的紮實和繪畫語言的嫻熟,毋寧說更重要的是由於他把藝術生活、藝術與社會的關係擺得很正,對社會的關照和自身的感悟以及對待傳統與創新的關係處理得比較穩健所使然。
沉浮的藝術,不僅繼承和延續中國畫古往今來積極反映生活、追求藝術真善美的優秀傳統,而且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作為社會主義美術的主導力量無論在題材的開拓上或是藝術形式技巧的表現上,都有自己獨到的運用。
5.3 書畫同源 書法路上的自醒
當時沉浮的大學書法老師李傳周(現在已經去世)告訴沉浮說:“書法是線,是骨,書法寫不好,畫面也是立不起來的,整個畫也無從把控。”他立刻開始補習書法,逐漸去摸索書畫之間的關係,並且認識到書畫同源。
《說文解字》是沉浮選擇開始了解漢字的開始,這本書被認為是東漢末以前的百科全書,正如許慎的兒子在《上說文解字表》裡面所說:“慎博問通人,考之於逵(賈逵),作《說文解字》,六藝群身之詁皆訓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昆蟲,雜物,奇怪,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對於沉浮來說,他從《說文解字》裡面開始了他的書法新天地,從頭溯源,在這本書里他深刻的認識到了“六書”,通過自己的勤勉、專注與執著,不斷去挖掘裡面的深意,也不斷去解構,然後用自己的辦法再去重構一個自己的藝術體系。
1985年正是85美術學潮,當時任職於南京美術學院的美術評論家李小山寫了一篇文章《中國畫的窮途末路》,在美術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完全否定了中國畫,說中國傳統畫沒了出路。當時的沉浮也引起了深思。1986年下半年沉浮一直在考慮一種方式,試圖在自己的書法中不僅延續傳統漢字的意蘊,又想把最現代的東西融合進去,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發現可以把自己的畫與字交融在一起,結論就是將自己的漢字書法作為創作母體,然後結合畫不斷去探索嘗試。這個裡面不僅是人文的,歷史的東西,還包含對文字本身的理解,對文化的理解,對傳承的一種延續,這些都讓沉浮激動不已。由於反覆研究《說文解字》帶給沉浮的思考讓他一直都在思考漢字到底是怎么來的,除此之外,因為熟知顏草隸篆的各種交替演變,包括工種和功能兩個方面,讓沉浮自己獨到的“形意”書法開始逐漸形成,並且最終在90年代初開啟了書畫界的一個新大陸,取得權威的認可,也帶給學術界一縷春風。
5.4 90年代初首次個展亮相亞運會
90年代初,25歲的沉浮第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個人展覽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張亞彬先生的主張下在北京香山飯店進行展出,當時是1990年9月26日,第十一屆亞運會開幕的第二天。此次展覽由當時的中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親自推薦到亞運會文宣部並親自題詞,王平(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原常委)、王恩茂(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國家領導人以及韓美林田世光沈鵬夫婦等都出席了畫展。
5.5 丹青妙筆 鐵骨柔情一枝梅
沉浮素有“梅花王子”之稱,最早對梅花情有獨鐘源自大學時候的花鳥專業,上大學時,沉浮對當時陳丹青的一篇講話記憶深刻,那時候陳丹青已經在美國。沉浮在學校用自己的卡帶式錄音機聽陳丹青講述關於美術的故事,沉浮記得講到陳丹青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看到一幅展出的王冕的梅花,還是雪景寒梅圖,這是當時八國聯軍搶走的一件珍品,參觀者路過那幅作品不許拍照,不許臨摹,當時他就十分憤慨,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丟失了多少這樣的真跡不說,更無奈竟然無法過多的學習。這對沉浮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刺激,在大學的時候花鳥專業,自己找到一套畫梅的方法,梅花作為四君子梅蘭竹菊的首位,又是號稱國花,梅花更象徵一種精神,歷朝歷代文人墨客都歌詠梅花。沉浮也將梅花選為切入點。1993年,沉浮的梅花作品還隨大學老師余德隆到美國進行展覽。當時余德隆先生對沉浮說:“你要是能把梅花畫好,其他花鳥都不在話下,為什麼呢,梅花沒有葉子,只有花和枝幹,因為它不像別的花一大片葉子下來就可以遮醜了,因為葉子可以用來遮醜。”於是沉浮對梅花的態度更加堅定。
沉浮畫梅,起筆與收筆,任由心在主宰。其梅,無身、無骨、無肉、無形也無相,但處處散發著胎氣的芬芳。他的梅花得到很多認可,楊延文說是“鐵骨柔情”。除了其梅花作品多次在國內外被展出和收藏以外,2007年沉浮被任為南京中國梅花藝術館館長。
5.6 克羅地亞大放異彩
2001年11月,應克羅地亞MIMARA博物館邀請赴克羅地亞薩格勒布舉辦個人畫展,此展是中國駐克大使館推薦的第一位中國畫家。後在克羅地亞作訪問藝術家。作品被克羅地亞總統梅西奇和中國駐克大使館收藏。克羅地亞《自由報》、《早報》、《晚報》等報導。

人物故事

90年代的中國夢 30年的夢想 10年的堅守
中國古代宋人范寬常年往來於終南山、太華山一帶,對關陝景色有深刻的感受和描繪,存世有《溪山行旅圖》。近現代江蘇畫家傅抱石《江山萬里行》可以走長江,也有走長城的,但是很少有畫全中國的。沉浮不僅一個人想畫中國畫,畫中國,並且還組織帶領一大幫中國藝術家開創並且堅守著這個美麗的中國夢。在90年代初他就萌生了這個想法,2003年的時候正式提出並且發起跨時三十年的主題寫生創作工作“中國畫·畫中國”全國系列藝術活動,任總策劃、秘書長。2013年到今天已然堅持走過了風風雨雨的十年,十年堅守,走過這個夢想的三分之一。
最早誕生”中國畫·畫中國”的想法之後,靳尚誼先生給予高度的肯定和支持,並且給當時沉浮的策劃書上面寫了一行字:“大為同志,陳夫的創意此活動很好,有利於中國畫的繁榮與發展……”, 落款是“靳尚誼,望給予參與和支持”。之後沉浮拿著電話號碼就直接去了美協,當時沉浮是第一次見到劉大為常務副主席,劉大為當時正在主持一個會議,劉大偉先生與沉浮一拍即合,讓《美術》雜誌社參與主辦。
自2004年9月以來,堪稱中國美術史上浩大工程,以“中國畫、畫中國”為主題的全國性繪畫藝術創作活動,震撼了整個美術界,計畫用30年時間畫遍中國,被業內人士稱為“時間跨度最長,畫家陣容最大,活動規格最高”的寫生創作工程。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的靳尚誼先生稱此活動為“中國美術史上的創舉”。第一屆參與的藝術家由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精選出來的30餘位全國知名畫家齊聚南京,包括劉文西范揚靳尚誼楊延文孔維克易洪斌朱道平郭文濤張志平等等,“中國畫·畫中國”全國系列繪畫藝術創作活動從此啟動。自那以後,中國畫、畫中國,寫生、創作、出版、展覽,一時間風靡中國。這項活動使藝術家進一步找到了自己創作的本源。
著名畫家劉文西曾在參與“中國畫·畫中國”時說:“今年我已71歲,爭取活到100歲,要年年參加活動,只要我還能走得動,我想會儘量走到底。”著名畫家馬西光說:“由於任務重,時間緊,我不得不改變了以往採風以畫為主的做法,而全力投入觀察、了解、調查、研究我感興趣的具有江南特色的人和事,頗有新的收穫。”
現時期,我國的文化藝術領域異彩紛呈、百花齊放,而中國畫壇卻有一番別樣的景象:人才濟濟,但浮躁者多,實踐者少,勇敢者更少。而沉浮先生一手策劃並開展的“中國畫·畫中國”活動,其理念、學術、方向、定位、運作的成功,均讓人刮目相看。
“中國畫·畫中國”,定位清晰,組織有力,嚴格遵守“團結、挑戰、發展”的宗旨。自2004年起到現在,已經走過江蘇、香港、新疆、四川、山西等地,這個活動已經成為一個全國性美術活動的知名品牌。作為組委會秘書長、活動創意和發起人的沉浮先生,他在開展這個活動中所遇到的挑戰與壓力,非常巨大。但是他憑藉自己的膽識、智慧與才能得到美術界與社會的高度讚賞。該活動也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熱心支持,對中國畫的創新與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