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寅初(浙江工業大學名譽校長)

沈寅初(浙江工業大學名譽校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沈寅初(1938.7.7-),浙江省嵊縣(今嵊州市)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生物化工專家,浙江工業大學名譽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寅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嵊州
  • 出生日期:1938-07
  • 職業:中國工程院院士、名譽校長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主要成就:井岡黴素、阿維菌素、滅蟲丁
    微生物法生產丙烯醯胺
  • 技術職稱:教授級高工
  • 最高學位:碩士
  • 工作單位浙江工業大學
人物經歷,受聘單位,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化學系,同年入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攻讀研究生課程。
沈寅初
1964年後,一直在上海市農藥研究所、化工部上海生物化工研究中心工作,任研究室主任、總工程師、所長,並擔任首屆中國化工學會生物化工委員會副主任。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8年,調入浙江工業大學,任浙江工業大學生物工程研究所首席教授。
2000年12月-2005年3月任浙江工業大學校長。
2005年4月起任浙江工業大學名譽校長。
曾任上海市農藥研究所所長、化工部上海生物化工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生物化工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現任浙江工業大學名譽校長;華東理工大學校長顧問;中國化工學會常務理事。

受聘單位

沈寅初院士是華東理工大學雙聘院士

主要貢獻

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先後任浙江工業大學校長、名譽校長,浙江工業大學全職院士。長期從事生物化工和生物農藥研究。研究成功我國第一個用量最少、對環境最安全、對人畜無毒害的井岡黴素新農藥,並得到廣泛推廣,建廠30餘家,為我國生物農藥產業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研究成功微生物催化法生產丙烯醯胺,建立了我國第一套利用生物技術生產大宗化工原料的工業化裝置,推廣了生物催化在化工行業中的套用。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長期從事生物催化和生物農藥的研究。70年代研究成功的井岡黴素是我國第一個單位面積農田用量最小的微生物農藥。80年代完成了微生物催化法生產丙烯醯胺的研究,1994年建立了我國第一套利用生物技術進行生產大宗化工原料的工業化裝置,開創了生物催化在化工行業中套用的先河。
科學研究
先後主持開發了井岡黴素、7051(阿維菌素)等生物農藥產品,為我國生物農藥工業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主持完成了微生物催化法生產丙烯醯胺研究,建立了我國第一套利用生物技術生產大宗化工原料的工業化裝置,開創了生物催化在化工行業中套用的先河。所主持的科研項目先後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三項,化工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國家發明三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
①在我國井岡山地區土壤中發現防治水稻紋枯病農用抗生素——井岡黴素,獲得國家發明三等獎、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
②完成“七五”攻關項目殺蟎抗生素瀏陽黴素的開發研究,並實現產業化,獲得“七五”攻關獎;
③完成上海市科委重點農蓄兩用生物殺蟲劑——滅蟲丁的研究,在全國多家工廠投產生產,成為我國主要的農畜兩用殺蟲藥,該技術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化工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八五”攻關優秀成果獎A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被國家計委、國家科委、財政部評為“八五”重大科技成果獎;
④在日本研修期間和日本理化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開發農用抗生素,任中方負責人,成為改革開放後國家科委最早的一批實質性的科技合作項目,項目組發現了七個抗生素;
⑤主持“七五”、“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微生物法生產丙烯醯胺”,建立了我國第一套利用生物技術進行生產大宗化工原料的工業化裝置,開創了生物催化在化工行業中套用的先河,該技術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八五”攻關優秀成果A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杜邦科技創新獎;2002年,微生物法生產丙烯醯胺萬噸級工業化技術開發獲得昊華獎;

獲獎記錄

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發明獎二、三等獎3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化工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中國石油和化工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杜邦科技創新獎1項和昊華獎1項等。
1998年獲上海市科技功臣稱號,
2002年獲候德榜化工技術獎,2009年獲浙江省重大科技貢獻獎。
1998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998年獲上海市科技功臣稱號。
2000年12月至2005年3月出任浙江工業大學校長。2005年5月起任浙江工業大學名譽校長。
2010年3月17日,浙江省政府授予浙江省科協主席沈寅初院士2009年度科學技術獎重大貢獻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