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姓

沃姓

源出子姓,商王沃丁的後人,以祖名為氏。起源於商代,殷商的第六世帝王名沃丁,是太甲的兒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沃姓
  • 源流:源出子姓,官位
  • 或為:以地名為氏
  • 屬於:商王沃丁的後人
姓氏源流,源流一,源流二,源流三,源流四,源流五,源流六,得姓始祖,遷徙分布,歷史名人,沃田,沃墅,沃頖,沃雋,近現代名人,沃機高,沃丁柱,沃正剛,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字輩,宗祠通用聯,四言通用聯,五言通用聯,七言通用聯,十言通用聯,

姓氏源流

沃(Wò)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出子姓,商王沃丁的後人,以祖名為氏。起源於商代,殷商的第六世帝王名沃丁,是太甲的兒子。相傳,太甲曾因不理朝政而被大臣伊尹放逐曲沃,三年後,他悔悟改過,又被接回復位,勵精圖治,國日強盛。太甲死後,沃丁即位,在位19年,商朝更加強大。沃丁死後,其後世子孫有的就用他的名字“沃”作為自己的姓氏。殷人之後建立宋國,宋與商則為一音之轉。

源流二

周代宋國是君微子啟之後,以地名為氏。據《姓氏考略》載,沃氏先祖以沃州(今地不詳)地名為姓。沃姓望族居今山西省太原市曲沃一帶。

源流三

源於官位,出自兩周王朝時期官吏沃使,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沃使,就是兩周時期周王室的內侍之一,專職負責為君王盥手,也就是在用膳、賓宴、祭祀等重大活動前洗手,古稱“沃盥”,隸屬於夏官府司管轄。在典籍《周禮·夏官》中有記載:“小臣大祭祀沃王盥。言為王沃手,盥手也。盥謂洗手,沃謂澆手。”
在沃使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沃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初期晉國曲沃桓叔姬成師,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曲沃桓叔,即晉穆侯姬弗生之子姬成師,公元前802~前731年,終年七十二歲。

源流五

源於達斡爾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達斡爾族沃熱氏,亦稱沃勒氏、倭埒氏、斡勒氏、斡郎氏,源出金國時期達呼爾部斡勒氏族,世居齊齊哈爾(今黑龍江齊齊哈爾)、墨爾根(今黑龍江嫩江北岸)、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黑龍江北部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Ulie Hala。清朝中葉以後,達斡爾族、滿族沃熱氏多冠漢姓為沃氏、張氏、石氏等。

源流六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沃岳氏,亦稱烏裕氏,滿語為Uyu Hala,漢義“綠松石”,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後多冠漢姓為沃氏、烏氏等。

得姓始祖

沃丁。關於沃姓,一說是以王父字為氏,說沃姓是商太甲沃丁之後。這方面的論調可以從《風俗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和《尚友錄》三書中得到印證。另一說是,以地為氏,《姓氏考略》提及沃氏先祖“以沃州為氏。”根據史載,殷商君主太甲在位33年而卒,王位由其子沃丁繼承,而這位殷商的第三代君主,正是後世沃氏家族的得姓始祖。由此看來,沃氏家族不管是“以王父字為氏”,還是“以地為氏”,長久以來都是以長江流域為主要繁衍中心,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沃氏後人奉沃丁為沃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沃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一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六十三位門閥。沃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沃氏出自子姓。商國第六個帝王太甲的沃丁繼位後,實行德政,百姓安居樂業。沃丁的子孫中就有以沃字為姓,稱為沃氏。據史書記載,古代有地名為沃洲,而古時以地名做為姓氏的例子率見不鮮,這也可能是一些沃氏起源的原因。周朝,宋國的國君微子啟的後人中就有以沃為姓的。
安徽省的銅陵市,浙江省的寧波市北侖區、杭州市、諸暨市、大榭島、金華市,上海市北京市山東省的濟南市沃家莊,即墨市,江蘇省的常州市、揚州市、沭陽縣、鎮江市丹陽市,江西省的南昌市,河北省邯鄲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台北市、美國等地,均有沃氏族人分布。

歷史名人

沃田

沃田(?-1557):明代將領,山東蓬萊人。嘉靖二十四年(1545)武進士,曾任指揮同知、漕運把總,提升都司、江蘇儀征守備。三十六年(1557),倭寇侵擾揚州,深入安徽天長,沃田率兵抗禦。他驍勇非常,身先士卒,闖入敵營,亂敵陣腳,激戰數日,獲全勝。但因戰馬失蹄,陷於沼澤,慘遭殺害。敕贈鎮遠將軍都指揮僉事,世襲指揮使。

沃墅

沃墅:明代溫縣知縣,蕭山人。洪武初,民艱於食,沃墅開闢荒蕪,樹藝桑棗,比代去,民遮道留之。

沃頖

沃頖:明代成化進士,定海人。以監察御史左遷內鄉知事。興利除弊,禁奸保良。公署學校都是他建的。積穀10萬石備賑。升荊州知府。
其他沃姓名人有漢隱士沃雋等。近當代沃姓名人有愛國民主人士沃祖全,光學專家沃新能,外交官沃瑞棣等。

沃雋

(生卒年待考),漢朝人,在蓬萊島修道,相傳後來得道成仙而去。

近現代名人

沃機高

(?~1998年),台灣台北人。著名台灣省陸軍少將。

沃丁柱

(1937~),達斡爾族;黑龍江江縣人。著名材料研究專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江蘇省計畫經濟委員會信息化建設規劃專家組組長,江蘇省信息化領導小級辦公室專家組組長。
1959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隨後在哈爾濱建築大學、哈爾濱玻璃鋼研究所任工程師。
1964年主持完成東風號XX“玻璃鋼端頭”項目,獲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科委聯合頒發的工業新產品一等獎。同年主持研製固體炎箭發動機殼體,先後完成特種玻璃鋼殼體研製任務。該課題在國內率先開展纖維纏繞機、纏繞工藝、固化設備及固化工藝、開口補強及結構強度研究,研製成我國第一中大型機械式纖維纏繞機,並用於型號研製。為航天事業作出了貢獻。
1972~1974年主持並參加從德國引進的第一台WE-250大型數控纏繞機。該機技術先進、耐用、價格合理。完成了一系列國家重點軍工配套項目的研製,為縮短我國與先進國家的技術差距作出重要貢獻。
1978年主持與參加大型纏繞玻璃鋼罐的製造,獲得國家建材局“部級科研貢獻獎獎狀”。
1990年和1992年兩次獲得全國愛衛會頒發的“十佳衛生城市市長獎”。
1994~1996年擔任南京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管理委員會主任。
主持編寫的著作有《化工建材便覽》,《複合材料進展》,《高分子泡沫塑膠》。

沃正剛

(1959~),祖籍浙江鎮海縣,生於台灣。著名國際新特藥研究專家。父親沃鼎盛,原在國民黨空軍部隊服役,曾供職於台灣“中華航空公司”,1970年舉家移民美國。

郡望堂號

郡望

吳興郡:周朝始置縣,三國時期吳國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取吳國興盛之意,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東晉朝義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吳興(今浙江吳興),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市、湖州市、餘姚市、杭州市、德清縣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一帶縣地。隋朝仁壽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瀕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時期亦曾改湖州為吳興郡。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改為市,成為山西省會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堂號

勤政堂:明朝時,沃頖以監察御史左遷內鄉知事。興利除弊,禁奸保良。公署學校都是他建的。積穀10萬石備賑。升荊州知府。
太原堂:周代宋國是君微子啟之後,以地名為氏。據《姓氏考略》載,沃氏先祖以沃州(今地不詳)地名為姓。沃姓望族居今山西省太原市曲沃一帶。現華東太原堂多分布於安徽東部,江蘇宿遷市沭陽縣以及淮安北部,揚州,無錫也有零散。
其它堂號:郡望堂號:吳興。

字輩

浙江北侖柴橋沃氏字輩:江蘇分舊派,紅谷樹新疆,望序蘭台重,名垂瀚苑香,詩書恢闕緒,忠厚啟其昌,中正賢良嗣,綿連紹述長,茂修宏濟美,勉學慶揚芳,奕世人文振,熙朝永載光。
江蘇宿遷沭陽縣輩分:桂懷恆增儀秀

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望出太原;
姓啟沃丁。
——佚名撰沃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沃姓的郡望和源流(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和《一、姓氏源流》介紹)。
田疇賢令;
蓬島真仙。
——佚名撰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蕭山人沃墅,洪武初年任溫縣知縣。當時人們生活極困難,他下令開墾荒地,種植桑棗。任職期滿的時候,百姓攔著路留他。下聯典指漢代人沃雋,在蓬萊島修道,相傳後來得道成仙而去。
墾荒賢令;
得道仙人。
——佚名撰沃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五言通用聯

內鄉長播譽;
定海永留芳。
——佚名撰沃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明代成化進士頖,定海人。以監察御史左遷知內鄉,興革利弊,禁奸保良,公署學校,皆其所建。積穀十餘萬石以備賑,擢知荊州府卒。

七言通用聯

太原發跡繁衍盛;
沃州閥閱世代昌。
——佚名撰沃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沃姓的郡望和得姓源流(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和《一、姓氏源流》介紹)。

十言通用聯

瀛海超凡,快樂蓬萊歲月;
作民父母,開闢溫邑荒蕪。
——佚名撰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名人沃焦事典。下聯典指明代溫縣知縣沃墅,蕭山人。洪武初,民艱於食,墅令開闢荒蕪,樹藝桑棗,比代去,民遮道留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