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縣(沂源)

沂源縣

沂源一般指本詞條

沂源縣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位於山東省中部,東靠濰坊市臨朐縣,東南與沂水縣毗鄰,西依濟南市萊蕪區鋼城區,西南與泰安市新泰市接壤,南連臨沂市蒙陰縣,北與博山區淄川區相望,1944年建縣,總面積1636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轄10個鎮、2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643個村(社區),截至2017年12月31日,沂源縣總人口56.99萬人。

沂源是中國山東屋脊,平均海拔401米,是山東省平均海拔最高的縣。境內有名的山頭1983座,海拔最高的魯山1108米,是山東第4高峰。有大小河流1530條,是沂河、汶河、彌河的發源地,被列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沂源是革命老區,是國務院確定的享受沂蒙革命老區政策扶持的18個縣(市、區)之一,有與“北京猿人”同期的“沂源猿人”,被認定為“山東古人類發源地”,2018年12月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2017年,沂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5.2億元,同比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213.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4.1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億元,增長6.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沂源縣
  • 外文名稱:Yiyuan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山東省淄博市
  • 下轄地區:10個鎮、2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
  • 政府駐地:振興路61號
  • 電話區號:0533
  • 郵政區碼:256100
  • 地理位置:山東省中部
  • 面積:1636平方公里(截止到2017年)
  • 人口:56.99萬(截止到2017年)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區域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沂源猿人遺址沂源溶洞群、牛郎織女風景區、唐山摩崖石刻
  • 火車站沂源站
  • 車牌代碼:魯C
  • 行政區劃代碼:370323
  • 縣委書記:王義朴
  • 縣長:田晨光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醫療衛生,科學技術,文化事業,社會保障,教育事業,風景名勝,土特產品,榮譽稱號,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夏朝,沂源地屬"奄",兗州轄。
商朝,沂源地屬人方
周朝,沂源地先後屬浮萊邑和蓋邑,魯國紀國轄。
秦朝,沂源地屬琅琊郡莒縣
沂源縣
漢朝,沂源地屬兗州泰山郡蓋縣
東漢時,蓋縣改屬琅琊郡。
三國時,沂源地屬徐州東莞郡東莞縣。
隋朝,開皇四年(584年),廢東安郡建東安縣,沂源大部地域屬琅琊郡東安縣,後東安縣廢,建沂水縣,屬沂水,西部地域屬魯郡嬴縣,西南部屬泰安郡新泰縣,西北部屬齊郡淄川縣,北部屬北海郡臨朐縣。
唐朝,沂源大部地域屬莒州沂水縣。貞觀八年(634年),莒州廢,改屬沂州沂水縣;北部屬青州臨朐縣。 宋朝,北宋時沂源大部地域屬京東東路沂州沂水縣,西北部屬淄州淄川縣;北部屬青州臨朐縣;西南部屬泰安州新泰縣。
沂源縣行政區劃圖沂源縣行政區劃圖
南宋沂源大部屬山東東路,仍分轄於莒州沂水縣、青州臨朐縣、淄州淄川縣。西南部屬山東西路泰安州新泰縣。
元朝,沂源大部地域屬莒州沂水縣,北部屬青州臨朐縣,西南部初屬新泰縣,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改屬蒙陰縣
明朝,仍分屬以上3縣。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沂水、蒙陰2縣改屬莒州,臨朐仍屬青州,沂源地域仍屬以上3縣。
中華民國時期,沂源地域仍分屬沂水、蒙陰、臨朐3縣。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至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4月,沂源地域先後分屬中共新蒙、博萊、沂北、沂中、蒙陰、新泰、沂水、臨朐等縣。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春,建立中共沂源縣委,下轄歷山、青龍、大泉、安樂、太平、文坦6個區,隸屬中共魯中行政聯合辦事處。
沂源縣地圖沂源縣地圖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蒙陰縣魯村、張莊、黃莊等地劃歸沂源縣,8月,沂源縣隸屬魯中行政主任公署(1948年改稱魯中南行署)轄內的沂蒙專署。
1950年5月,沂源縣改屬沂水專區
1953年8月,沂水專區撤消,沂源縣改屬臨沂專區
1978年7月,沂源縣隸屬臨沂地區行政公署。
1990年1月1日,沂源縣由臨沂地區行政公署劃歸淄博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12月,沂源縣轄歷山街道南麻街道東里鎮魯村鎮悅莊鎮西里鎮、大張莊鎮、中莊鎮、張家坡鎮、燕崖鎮、石橋鎮南魯山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643個村(社區)。政府駐振興路6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沂源縣位於山東省中部,淄博市最南端,屬沂蒙山區。地處東經117°54'~118°31',北緯35°55'~36°23'之間,東靠濰坊市臨朐縣,東南與沂水縣毗鄰,西依濟南市萊蕪區鋼城區,西南與泰安市新泰市接壤,南連臨沂市蒙陰縣,北與博山區淄川區相望,總面積1636平方公里。
沂源縣

地形地貌

沂源縣處於魯西台背斜魯中隆起區中部,地跨魯山斷裂凸起,沂山斷裂凸起,金星頭斷塊凸起3個五級構造單元。 縣內地層較全,構造複雜,岩漿活動較弱,岩漿岩不甚發肓。境內地貌,因受地質構造、岩性、河流、氣候等內外營力作用的控制和影響,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魯山主峰海撥1108.3米,東南沂河谷地海撥180米,中、低山和丘陵面積占99.3%,系純山區。

水文

沂源縣地勢高,無客水過境。沂河、彌河、汶河均發源於境內,形成3條水系,以沂河水系最大,屬淮河流域。
沂河水系主要河流是沂河,主河道由田莊水庫流向東南,從韓旺鄉西南部流出縣境。境內長84.6公里,河床最寬處800米,最窄處百餘米,流域面積波及15個鄉(鎮) ,共1451平方公里。
沂河支流螳螂河發源於魯山西南部的三府山,向東南流經土門鎮、南麻鎮,由北向南穿越縣城, 在城區南部匯入沂河,全長27公里,流域面積187平方公里。

氣候

沂源縣屬暖溫帶季風區域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回暖遲而迅速,風大雨少。夏季濕熱多雨,間有乾旱。秋季涼爽,乾燥少雨。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因受山區地形影響,小氣候特點明顯,乾旱威脅較嚴重。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據1984年土壤普查,沂源縣土地總面積260.3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70.88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27.22%;園地9.66萬畝,占總面積的3.71%;林地47.58萬畝,占總面積的18.27%;疏林草地0.35萬畝,占總面積的0.14%;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0.31萬畝,占總面積的3.96%;水域7.39萬畝,占總面積的2.84%;交通用地1.45萬畝,占總面積的0.56%;國防用地0.23萬畝,占總面積的0.09%;荒山荒地111.70萬畝,占總面積的42.9%;裸岩地0.85萬畝,占總面積的0.32%。

水資源

沂源縣地表水根據1985年全縣農業資源調查結果,境內地表水全部來自大氣降水。全縣多年平均降水129026萬立方米,徑流量50815萬立方米。占降雨產水量的39.38%。可利用量8022萬立方米,占徑流量的16%。工程攔蓄量7357.2萬立方米,占徑流量的14.5%。
沂源縣地下水的分布極不均衡, 富水區面積較少,只有306.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8%,且集中於魯村、南麻、悅莊及沂河兩岸。水質境內地表水、 地下水屬重碳酸鹽類型,PH值在7.3-8.2之間,呈中性和弱鹼性反應,礦化度在116-508毫克/升之間,總硬度在3.3-10.8德國度之間,屬軟水,適於人畜飲用和農田灌溉。

礦產資源

沂源縣礦藏資源較多,已查明的有鐵、金、煤、鋁礬土、石灰石、石膏、鉀長石、方解石等十幾種,礦體貯存於泰山群雁翎關組頂部,屬太古界角閃質石英含鐵構造,沉積變質礦床。
沂源縣礦體和圍岩以單斜形式產出,呈北西-南東向展布,與區域構造線一致。 含礦帶厚度最小14.5米,最大190米,平均80米。礦石礦物成份主要有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及少量的黃銅礦、黃鐵礦。品位:TFe36%,SFe29%。總儲量2億噸以上。

生物資源

沂源縣有野生動物陸棲脊椎動物約300種,其中獸類約40種。分布於全縣的有:刺蝟蝙蝠伏翼、水鼠、大家鼠、小家鼠、黑線姬鼠、草免、黃鼬(黃鼠狼)、赤狐(皮子)、狗獾、菊頭蝠。山區有:狼、豺(紅狼)、豺貓(野狸)、狐狸等。 兩棲類、爬行類有:大蟾蜍、花背蟾蜍、青蛙、氣鼓子(蛙)、壁虎、紅點綿蛇、蝮蛇、草上飛蛇、捆牛繩蛇、蜥蜴等。

人口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沂源縣城區人口14.6萬,常駐人口城鎮化率48.6%,總人口56.99萬人。
沂源縣人口中漢族最多。少數民族人口中回族最多,大部分居住在東里、梭背嶺、金星等鄉鎮,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全縣漢族人口為560790人,占總人口數的99.55%;少數民族人口為2506人,占0.45%,其中回族2438人,滿族51人,朝鮮族8人,壯族4人,蒙古族3人,藏族1人,日本人加入中國籍的1人。

經濟

綜述

沂源縣2011-2015年園區基礎設施投入達到11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由2010年的12.34∶50.27∶37.39調整為12.66∶44.43∶42.91。2015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525.5億元、利稅98.8億元,均是2010年的1.7倍。
2015年,沂源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0918元和13635元,比“十一五”末分別增加12493元和5920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餘額達到23642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2437元。
2015年,沂源縣地區生產總值244億元,是2010年的1.5倍,年均增長9.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4億元,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長13.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7億元,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長14.7%;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10.8億元、貸款餘額137.5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2倍和1.84倍。
2017年,沂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5.2億元,同比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213.1億元,增長4.3%。

第一產業

2015年,沂源縣規範流轉土地6.3萬畝,新建現代農業園區100處,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738家,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68個,新建抗旱應急水源工程190處,擴大改善農田灌溉面積18.4萬畝,完成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整理12萬畝、小流域治理172平方公里。
2017年,沂源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7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9元,分別增長8%和9%。
2017年,沂源縣有蘋果、大櫻桃、桃、葡萄等各類果品70萬畝,年產12億公斤。“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102個,沂源蘋果先後被確定為奧運果、全運果、世博果,區域品牌價值達149.33億元,自主研發的“沂源紅”被確定為“名優蘋果新品種”。發展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16家,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50處,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24個,省級旅遊強鎮7個、旅遊特色村28個。實施了32個旅遊項目和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了東里等4個特色小鎮建設,實施了洋三峪、下柳溝、雙泉等鄉村旅遊示範點建設,發展市級都市農業示範園區18處、休閒觀光採摘園200餘處。

第二產業

2017年,沂源縣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利潤分別達到522.3億元、85.5億元、66.2億元,分別增長13.8%、13%和14.5%。
2017年,沂源縣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5家,培植了醫藥健康、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利潤分別達到463.8億元、82億元、63.6億元,分別增長11.2%、14.8%和18.3%。省級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建立了“管委會+公司”管理運營模式,規劃了7個百億級產業園,全部達產後,園區工業總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

第三產業

2015年,沂源縣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比2010年提高5.5個百分點,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11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5倍,五年新登記企業3669家。
文化中心文化中心
2017年,沂源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6.3億元,增長12%;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250億元和175.3億元,比年初分別增加22億元和22.3億元。
2017年,沂源縣新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10家。全面完成11個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建設一批城市公廁、公共停車場等公用配套設施,實施“引水入城”工程,實施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交通運輸

沂源縣位於山東省中部,東靠臨朐,東南與沂水毗鄰,西依萊蕪,西南與新泰接壤,南連蒙陰,北與博山、淄川相望。客運里程,縣城南麻至省會濟南市180公里,青島市284公里,泰安市100公里,臨沂市178公里,淄博市張店區97公里。全縣東西長63.6公里,南北寬52.2公里,總面積1732.13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沂源縣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015公里,在山東省山區縣率先實現了“村村通”硬化路。濟青南線高速公路在沂源境內總長58公里、設四個出入口,沂源距濟南約60分鐘車程,距青島約90分鐘車程。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2015年,沂源縣啟動實施了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創建為“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縣”。完成了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建成了縣檢驗檢測中心,建立健全了覆蓋縣、鎮(街道)、村三級的食品藥品監管網路。
2017年,沂源縣有各類醫療機構963處。

科學技術

2017年,沂源縣新設立了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新增院士工作站6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13家,70項科技創新成果通過市級以上鑑定,美洛西林鈉及其複方製劑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7年,沂源縣建有國家級研發平台3家,院士、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7家,高新技術產值占比達57.7%。培育了6家上市公司,被業內專家稱為資本市場上的“沂源現象”。

文化事業

2015年,沂源縣文化惠民、農家書屋、村文化大院和文化小廣場實現村級全覆蓋,順利通過“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縣”複評。在全省山區縣率先實現了廣播電視“村村通”目標。
2017年,沂源縣12個鎮(街道)綜合文化站、643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

社會保障

2015年,沂源縣實現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併軌運行,財政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85元,城鎮低保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和每人每年3050元,連續十年十一次普提了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新增城鎮就業4.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每年穩定在2萬人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7%以內。沂源縣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6100套,在城區38個老舊住宅片區實行了簡易物業管理,改造農村危房1825戶。
2017年,沂源縣認定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25722戶、43556人,基本建成投產29個特色種養加、鄉村旅遊項目和28個扶貧車間,新增城鎮就業672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11%以內,連續12年、13次普漲了企業退休人員工資。1440套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完成936戶農村危房改造,建設農村幸福院84處,完成9419戶氣代煤電代煤改造。新建改造城區公廁52座。

教育事業

2017年,沂源縣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通過國家考核驗收,有各級各類學校199所。

風景名勝

  • 青龍湖景區
青龍湖景區位於沂源縣悅莊鎮北部,景區內有青龍湖、青龍山、青龍雕塑、水上遊船、荷花池、游泳池、有機蔬糧種植基地、果蔬採摘園、駿馬度假村、野味美食園等,湖水面800餘畝,青龍山坐落於青龍湖西南,海拔480米,山頂有玉廟、碧霞祠等廟宇。
  • 唐山風景區
唐山風景區位於沂源縣東里鎮。相傳姜子牙封神時此地稱黃山;唐高祖李淵在此修建彌陀寺,改此山為唐山;唐太宗李世民在此建十一層雙石塔,又稱塔山;又因此山由九個山峰環列,又名九頂蓮花山。主峰海拔516米,山上千畝古柏四季常青,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是天然氧吧。景區內有彌陀寺、觀音閣、摩崖造像、千年銀杏和古井。
  • 翠屏山景區
翠屏山景區位於中莊鎮焦家上莊村,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景區內山巒起伏,流水潺潺,具有沂蒙山原始生態的山地地貌景象和田間地壟的鄉間地貌環境,森林覆蓋率達到91.5%,萬畝高檔果品示範園,是山東省海拔最高的林果帶,具有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和科學考察價值。
  • 魯山溶洞群景區
魯山溶洞群景區位於南魯山鎮,為國家4A級景區。其中主峰魯山海拔1108.3米,是山東省第四高峰,歷史上是齊魯兩國界山,也是沂、淄、彌、汶四河發源地。魯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4萬畝,森林覆蓋率95.2%,是典型的山嶽型風景區。
公園內四季變化分明,年平均氣溫11.9℃。總地勢西高東低,海拔高度多在480-990米之間,地勢險峻,基岩由以片麻岩為主的酸性岩構成。園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有植物種類1000多種,鳥類168種,獸類22種,昆蟲561種,園內植被茂密,負氧離子含量高,是“天然氧吧”。
  • 618戰備電台舊址
618戰備電台舊址風景區位於魯村鎮峨峪村北山,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原為山東人民廣播電台戰備台,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戰備電台舊址,是省內重要的紅色國防教育基地,淄博市首批研學旅行基地。

土特產品

  • 沂源蘋果
“沂源紅”蘋果皮薄色艷、質脆多汁、酸甜適口、風味醇厚,曾獲“奧運果”“世博果”“全運果”“農業部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等榮譽稱號。
  • 東里大餅
沂源縣做大餅的很多,最出名的當屬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東里大餅。色淡黃,紋路清晰,手掰則順紋而斷,放置七八天仍能保持原有特點;吃起來不沾不散,外層甘脆,內瓤暄軟恰到好處,除自家食用外,還常被當地人用來饋贈親友、招待客人。除了當飯吃,東里大餅還用來製作羊湯燴大餅、家常燴餅、火鍋配菜等。
  • 莊戶十大碗
莊戶十大碗是流行在山東沂源縣的一套宴席菜譜,主要用於喜慶場合中接待來賓,包括雞、魚、冷盤、四喜丸子、煎卷、裡脊等多種菜品。
  • 沂源全蠍
沂源縣盛產蠍子,因比其它地方蠍子多兩條腿,稱“沂蒙全蠍”,藥用價值極高,主要成分有高蛋白、甲銨軟脂酸、牛黃酸、鹽酸等,以個大、體肥、營養豐富而聞名。
  • 沂源煎餅
煎餅具有薄如紙、易存放、便於人體消化、食用方便、增強牙齒咀嚼功能等諸多特點。煎餅以主料的名稱來命名,分別有地瓜面煎餅、玉米煎餅、高梁煎餅、小麥煎餅、小米煎餅,還研製了有多種雜糧摻和製作的“十香煎餅”等等。

榮譽稱號

山東屋脊生態高地
山東古人類發源地
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全國林業信息化示範縣
全國綠化模範縣
淄博市第二批社科普及示範縣
山東省級園林城市
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
山東省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市(縣)
中國礦泉水之鄉
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縣
中國果品生產百強縣
淄博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區縣
中國現代蘋果產業十強縣
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
山東省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省級雙擁模範縣
省級文明縣
全國文明縣城
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全國科普示範縣
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

著名人物

楊荊石,名玉珍,1902年出生於山東省沂源縣黃莊鎮青冶行村(現屬萊蕪市),楊荊石組建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4支隊12中隊,成為沂蒙山區早期抗日武裝力量之一。1943年11月,楊荊石殉職,1988年遷葬沂源縣南麻烈士陵園。
耿光波(1903-1978),原名耿成竹,沂源縣燕崖鄉南安樂村人。1946年經黎玉、薛暮橋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7月,任農業部計畫司副司長、農業部辦公廳副主任、農業部機械局副局長等職。
左太傳,1923年出生於沂源縣黃莊鎮青冶行村,1942年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共榮獲魯中軍區通報嘉獎6次,山東軍區嘉獎1次,立特等功2次、一等功4次。1996年5月去世。
王世慧, 1955年生,山東沂源人,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碩士生導師。
劉玉堂,山東沂源人。中共黨員。歷任沂源縣廣播局編輯部主任,《山東文學》編輯部主任、副主編,省作協創作室副主任、省作協副主席。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