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場地調查評價與修復

《污染場地調查評價與修復》是2017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再福。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結構,

基本信息

作者:楊再福 編著
出版日期:2017年2月
書號:978-7-122-28624-6
開本:16K 787×1092 1/16
裝幀:平
版次:1版1次
頁數:294頁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9章,內容主要包括概述、場地污染過程與模擬、污染場地調查與監測方法、污染場地健康風險評價、場地生態風險評價、污染土壤修復技術、污染地下水修復技術、污染場地修復技術篩選與修復工程實踐、污染修復效果檢驗與原理。
本書可供環境保護領域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閱讀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目錄結構

1概述1
1.1污染場地概述1
1.2土壤污染狀況2
1.3地下水污染狀況3
1.4污染場地發展歷史與相關法律法規5
1.4.1污染場地相關概念5
1.4.2美國污染場地6
1.4.3英國污染場地10
1.4.4日本污染場地11
1.4.5加拿大污染場地11
1.4.6荷蘭14
1.4.7德國14
1.4.8國外污染場地調查修復特點14
1.5我國污染場地發展歷史與現狀16
1.5.1我國污染場地發展歷史16
1.5.2我國污染場地類型17
1.5.3我國污染場地的現狀與特點19
1.5.4我國污染場地法律法規的發展過程21
1.5.5我國污染場地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22
1.5.6我國《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解讀24
2場地污染過程與模擬27
2.1場地基本特性簡介27
2.1.1土壤基本特性27
2.1.2地下水基本特性32
2.1.3污染場地的相關參數44
2.2污染物在場地環境中的遷移44
2.2.1污染物遷移過程44
2.2.2地下水污染遷移過程45
2.2.3污染物遷移原理與模擬48
2.3污染物遷移數據處理與製圖52
2.3.1離散數據格線化方法簡介52
2.3.2污染物擴散遷移推薦模型58
2.4污染場地模擬軟體模型62
2.4.1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62
2.4.2Visual MODFlow63
2.4.3Visual Groundwater63
3污染場地調查與監測方法64
3.1場地調查的基本程式65
3.1.1國外場地調查基本程式65
3.1.2我國《污染場地調查技術導則》的場地調查流程65
3.2場地第一階段調查66
3.2.1第一階段調查內容67
3.2.2第一階段調查方法68
3.2.3第一階段調查目標70
3.3場地第二階段調查70
3.3.1場地第二階段調查主要目標70
3.3.2確定第二階段調查測試清單72
3.3.3第二階段調查方法74
3.3.4場地概念模型建立方法75
3.4土壤污染場地調查與監測方法75
3.4.1土壤樣方設定方法75
3.4.2土壤樣品的採集、保存與運輸83
3.5地下水污染場地調查87
3.5.1地下水調查內容與原則87
3.5.2地下水監測布點方法88
3.5.3地下水調查方法89
3.5.4地下水取樣與檢測94
3.5.5地下水污染羽圈定95
3.6場地內其他污染調查方法96
3.6.1地表水污染調查96
3.6.2沉積物採樣點的布設及樣品採集技術97
3.6.3大氣污染調查採樣點的布設及樣品採集技術97
3.6.4污染場地樣品分析方法98
3.6.5場地第三階段調查101
3.7數據處理與質量控制102
3.7.1分析結果的表示方法102
3.7.2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102
3.7.3不確定性分析104
3.8污染場地調查報告及其編制105
4污染場地健康風險評價106
4.1風險評價程式和基本方法107
4.1.1風險評價程式107
4.1.2危害識別107
4.1.3毒性評估109
4.1.4暴露評估112
4.1.5暴露量計算114
4.1.6風險表征115
4.1.7暴露風險貢獻率分析118
4.1.8污染物修複目標的計算118
4.2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 25.3—2014)簡介121
4.2.1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方法簡介121
4.2.2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存在的問題123
4.3不確定性分析125
4.3.1不確定性分析模式127
4.3.2模型參數敏感性分析128
4.4人體健康風險評估模型129
4.4.1暴露模型130
4.4.2健康風險評價軟體131
4.5污染場地修復基準與修復標準132
4.5.1污染場地修復標準建立方法132
4.5.2國外污染場地修復標準135
4.5.3中國污染土壤修復標準138
4.5.4污染場地污染物修複目標確定138
4.5.5污染場地環境風險評價指導值139
5場地生態風險評價140
5.1生態風險評價的發展與基本流程140
5.1.1生態風險評價的發展簡史141
5.1.2生態風險評價基本流程142
5.2生態風險評估方法143
5.2.1污染區域生態風險評價方法144
5.2.2評估因子法146
5.2.3商值法146
5.2.4物種敏感性分布法147
5.2.5生物有效性評估149
5.2.6土壤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149
5.2.7專家判斷法151
5.3場地生態風險評估模型與軟體151
5.4不確定性分析152
5.5地下水風險評價方法153
5.5.1地下水脆弱性評價153
5.5.2外界污染源種類與危險度識別155
5.5.3地下水價值功能評價155
5.5.4污染物複雜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模擬法156
5.5.5地下水污染風險計算156
5.5.6生態風險管理158
6污染土壤修復技術159
6.1污染土壤原位修復技術160
6.1.1土壤混合/稀釋技術160
6.1.2填埋法160
6.1.3固化/穩定化技術161
6.1.4土壤氣相抽提技術165
6.1.5熱解吸修復技術170
6.1.6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171
6.1.7植物修復技術182
6.1.8氧化還原技術185
6.1.9電動修復技術188
6.1.10土地處理技術191
6.1.11機械力化學修復192
6.1.12生物通風技術192
6.1.13農業土壤修復193
6.1.14其他修復技術194
6.1.15土壤原位修復技術匯總195
6.2污染土壤異位修復技術195
6.2.1土壤淋洗技術195
6.2.2泥漿相生物處理197
6.2.3化學萃取技術197
6.2.4焚燒199
6.2.5水泥窯共處置技術200
6.3污染土壤聯合修復技術201
6.4土壤污染修復案例202
6.5土壤修復技術的發展趨勢204
7污染地下水修復技術205
7.1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復技術206
7.1.1空氣注入修復技術207
7.1.2地下水循環井技術209
7.1.3可滲透反應牆技術211
7.1.4化學氧化還原技術215
7.1.5電動修復技術217
7.1.6生物修復技術218
7.1.7原位反應帶技術220
7.2抽出處理技術221
7.3監控式自然衰減223
7.4地下水主要修復技術比較223
7.5地下水聯合修復技術225
7.5.1土壤氣相抽提-原位曝氣/生物曝氣聯合修復(SVE-AS/BS)225
7.5.2生物通風-原位曝氣/生物曝氣聯合修復(BV-AS/BS)226
7.5.3雙相抽提227
7.5.4表面活性劑增強修復技術227
7.5.5電動修復+滲透反應牆228
7.6地下水污染的預警232
7.7污染場地修復過程管理與次生污染預防233
8污染場地修復技術篩選與修復工程實踐234
8.1污染場地修復技術篩選234
8.1.1場地修復技術篩選的程式與原則234
8.1.2修復技術選擇步驟與方法23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