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林業科學院

江西省林業科學院

江西省林業科學院(Jiangxi Academy of Forestry)為江西省人民政府直屬副廳級事業單位。

林科院主要從事林木遺傳育種與森林資源培育研究、木本糧油等經濟林研究、農林生物技術套用研究等生態環境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中關鍵性科學技術問題的基礎研究、套用研究與開發利用研究。

據2019年3月研究院官網資料顯示,林科院土地面積4340餘畝(院本部土地面積890畝),內設院屬科研機構13個,植物園1個,子弟學校1個,有職工44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省林業科學院
  • 外文名:Jiangxi Academy of Forestry
  • 簡稱:江西省林科院
  • 創辦時間:1956年8月
  • 類別:事業單位
  • 主管部門:江西省人民政府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俞東波 
    院長:楊傑芳
  •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
  • 地址:江西省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楓林西大街1629號(330032)
  • 主要獎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6)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平台,種質資源,科研成就,科研成果,社會服務,學術期刊,人才培養,文化傳統,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56年8月,江西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在南昌市郊梅嶺成立,隸屬於江西省林業廳。
1961年4月,更名為江西省農林墾殖科學研究所,並與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總校合併,但保留兩個機構。在行政和業務上,江西省農林墾殖科學研究所仍受江西省農墾廳直接領導。
林科院林科院
1968年10月,撤銷江西省農林墾殖科學研究所。
1972年5月,在江西省靖安縣重新設立江西省林業科學研究所。
1972年12月,由靖安縣遷回南昌市梅嶺,並改名為江西省農林墾殖科學研究所。
1980年5月,江西省農林墾殖科學研究所復名為江西省林業科學研究所。
1997年5月,江西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更名為江西省林業科學院。
2000年10月,升格為省政府直屬副廳級事業單位,歸農口管理,業務指導歸口省林業廳。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7年12月,林科院共有職工人數445人,其中在職職工253人、離退休職工192人。在職職工中:研究員19名,副研究員46名;博士28名,碩士62名,大學本科以上人員占70%左右;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國務院和省政府津貼專家7人,“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2人,新世紀省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省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2人,省級學科帶頭人4人,省林業廳首席專家9人。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江香梅。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江香梅、肖復明、黃曉鳳等。
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黃小春、朱培林、黃曉鳳等。
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朱培林、肖復明、黃曉鳳、羅坤水等。
省級優勢科技創新團隊(2個):江西省林木遺傳育種技術創新團隊、油茶等經濟林資源培育與利用創新團隊。
廳級林業科技創新團隊(6個):杉木創新研究協作組、樟樹等木本香料產業創新研究協作組、油茶等木本糧油產業創新研究協作組、筍竹產業創新研究協作組、闊葉樹創新研究協作組、森林食品(藥材)產業創新研究協作組。

科研平台

據2019年3月研究院官網資料顯示,林科院共有建有研發平台13個,其中省部級研發平台10個。
分院(3個):寧波分院、上饒分院(共建單位)、贛州分院(共建單位)。
國家級科研平台(5個):國家林業局樟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油茶科學中心江西油茶種質創新實驗室、國家林業局經濟林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南昌)等。

種質資源

據2019年3月研究院官網資料顯示,林科院建有國家珍稀樹種基因庫(南昌)、國家油茶種質資源基因庫、國家竹類種質資源庫、南方木本糧油植物種質資源圃、桂花基因庫、珍稀藥用植物資源基因庫等一批科研基礎資源平台,2014年後共建立油茶、竹、杉松、泡桐、中藥材等種質資源保存圃、科研試驗基地等1.9萬畝。
國家珍稀樹種基因庫
截至2018年2月,基因庫建設總面積58hm2,分異地收集區、原地保存區和測定林三個區,其中異地收集分8個園:用材林園、木蘭園、樟園、殼斗殼園、槭園、杜鵑園、紫金牛園和竹園,面積31公頃,收集了樹種83個共830份種質資源;原地保存區面積21公頃,對800個原收集保存珍稀樹種進行補充、完善和保護;測定林面積6公頃。
國家油茶種質資源基因庫(南昌)
截至2018年2月,基因庫建設總面積38.5hm2
其中10hm2始建於1983年,分別於2010年、2012年進行提升改造,收集保存7個組32個種油茶遺傳資源,185個935份珍稀山茶花品種資源,88個油茶無性系、10個油茶農家品種;
另外28.5hm2,分別於2010年、2012年完成建設,分為原(野)生物種收集保存區、優良品種收集保存區及農家小種群與優樹等育種材料區三大區。共收集1300多份油茶種質材料(以種子和穗條為主),包括物種45種234份,優良農家品種10個,無性系181個,家系56個,優樹852份,創新油茶種質材料112份。
國家竹類種質資源庫
資源庫始建於1983年,截至2018年2月,建設面積8.7hm2,2016年被列入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資源庫依據地形、竹種類型分為竹種基因收集區、散生經濟竹種收集區、叢生竹種收集區、地被與觀賞竹種收集區。在竹類種質資源功能上劃分為竹種集中保護區和觀賞竹種繁殖、觀賞區。共收集竹種19屬180種(含種以下等級)。
油桐種質資源圃
資源圃建於2010年,截至2018年2月,建設面積2hm2,收集油桐7個地理種源20份。
木通種質資源收集圃
資源圃建於2010年,截至2018年2月,建設面積3.4hm2,收集保存8個省51個市縣木通科種質資源35個地理種源512份,品種有木通Akeebiaquinata、三葉木通Akeebiatrifoliata1、白木通Akeebiatrifoliatavar.australis、尾葉那藤Stauntoniahexaphylla、倒卵葉野木瓜Stauntoniaobovata、五葉瓜藤HolboelliafargesiiReaub。
南方木本糧油植物種質資源圃
資源圃建於2011年,截至2018年2月,建設面積6.67hm2,主要收集保存南方油桐、南酸棗、光皮樹、油茶、柿子等木本糧油種質資源。其中收集柿子10個地理種源30份,光皮樹優良品種20餘個,油茶高產新材料10份,油桐11個地理種源93份,南酸棗2個地理種源8份,豐產配置組合核桃品種4個。
珍稀藥用植物基因庫
截至2018年2月,基因庫建設面積0.67hm,收集鐵皮石斛優良無性系11個、枳殼無性系40個,梔子無性系50餘個,另有八角蓮白及短萼黃連箭葉淫羊藿虎舌紅多花黃精長梗黃精草珊瑚銳尖山香圓杏香兔兒風燈台兔兒風太子參、綿毛鹿茸草、溫鬱金大青屬紫珠屬等藥用植物100餘種。
江西省林科院國家油茶良種基地
良種基地為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據2019年3月研究院官網資料顯示,共有3個基地,分別為南昌、永修、信豐基地,建設總面積91.8hm2
1.南昌市基地為油茶種子園及種質資源收集圃,面積10hm2,始建於1983年,分別於2010年、2012年進行了提升改造,收集保存了7個組32個種油茶遺傳資源。
2.永修縣基地為油茶種質資源收集圃,面積28.5hm2,於2010年、2012年完成建設,基地分為原(野)生物種收集保存區、優良品種收集保存區及農家小種群與優樹等育種材料區三大區;共收集1300多份油茶種質材料。
3.信豐基地為油茶采穗圃建設區、測定區等,於2012年、2015年在江西省信豐縣嘉定鎮共完成新造53.3hm2采穗圃,選用9個每公頃產油在900kg以上的高產優良無性系,包括贛石84-8贛無11贛撫20贛興48贛8贛無12贛無1贛永5、長林53等。苗木保存率在95%以上,年產穗條達300萬枝以上。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1996-2016年,林科院共取得142項研究成果、45項推廣成果、4個植物新品種、15項專利、33個林木良種、40項標準。
據2018年3月研究院官網資料顯示,林科院2014年後共承擔國家、省部級和橫向科研項目總計280項;鑑定驗收成果124項;獲國家、省部級、市廳級科技進步獎22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8項;制定林業行業標準5項,江西省地方標準24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1項;授權植物新品種5個,選育國家級良種1個,省級良種11個。
2017年,林科院共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與推廣項目145項,其中新增項目50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項, 29項科技項目通過驗收,獲科技獎勵7項,發表SCI論文18篇。制定《芳樟采穗圃營建技術規程》等兩項林業行業標準並通過專家評審。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八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第四屆江西林業科技獎一等獎2項;第四屆江西林業科技獎二等獎1項;第四屆江西林業科技獎三等獎2項。獲得國家專利1項。獲國家著作權局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認證4項。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林木良種細胞工程繁育技術及產業化套用(2016年)、油茶高產品種選育與豐產栽培技術及推廣(2008)、杉木遺傳改良及定向培育技術研究(2006)。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馬尾松造林區優良種源選擇(1996)。

社會服務

據2019年3月研究院官網資料顯示,林科院2014年後共實施油茶、毛竹、野生動物、森林藥材、林產化工等45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林業技術成果的推廣、轉化及產業化示範,建立各種林業科技推廣示範林面積120餘萬畝,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562期,培訓林農及技術人員3.8萬人,幫扶農民養殖和種植合作社268個。
2017年,林科院新增科技特派員13名,共有“三區”科技特派員72名,對接江西省46個縣區提供油茶、中藥材、竹材、香料、果樹等領域的科技服務,18名科技特派團團長帶領團隊成員有針對性為服務地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全年共舉辦技術培訓班62期,培訓當地技術人員、種植大戶、農戶4131人,發放技術資料3140冊,發放光碟580張,深入種植、養殖基地進行現場指導660人,拍攝“油茶整形修剪技術宣傳片”1部。
林科院協助興創木業有限公司公司籌建院士工作站;幫助分宜縣申請“中國野豬養殖之鄉”、永修縣申請“中國白鶴之鄉”;為修水香爐山鎢業有限責任公司、萍鄉市湘東區下埠鎮五四煤礦、九江縣煤礦提供鎢沙、煤礦廢棄地土壤修復提供技術支撐;在雷竹高效種植示範帶動下,弋陽縣雷竹種植面積達7.5萬畝,直接帶動弋陽縣8100戶農戶戶均增收4.31萬元;救護並放歸白鶴東方白鸛等國家保護動物16種52隻。

學術期刊

南方林業科學》(原名:江西林業科技),是由江西省林業廳主管、江西省林業科學院和江西省林學會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林業科學學術類期刊,創刊於1973年。
期刊主要刊登林木遺傳育種、森林培育、森林保護、森林經理、森林生態、城市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水土保持與荒漠化治理、林業工程、木材科學與技術、林產化工、林業經濟管理研究等方面的論文、研究簡報、綜述等。
據2018年3月研究院官網資料顯示,期刊已出版了200餘期,發表論文3000餘篇。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學術期刊(網路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超星學術期刊‘域出版’”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江西省優秀期刊。

人才培養

2008年7月,江西省林業科學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獲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准成立。
截至2016年,工作站分別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林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江西財經大學聯合招收5名博士後,其中4名博士後已經出站。
招收的博士後在站期間,分別從事樟樹、油茶、中藥材種植、生態修復和木材加工方向研究,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28項,獲得驗收科技成果16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2項,參與出版著作1部,發表論文30篇,其中SCI論文3篇,國核心心期刊論文27篇。

文化傳統

江西省林業科學院院徽由雙圓構成。
院徽院徽
外圓為江西林業科學院中英文名全稱。
內圓由竹葉、果實、英文名簡稱構成,竹為江西林地常見植物種類,象徵著林科院的地域屬性、科研領域。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省林業廳黨組成員:俞東波
黨委副書記、院長:楊傑芳
黨委副書記:徐林初
黨委委員、副院長:周誠、高璜
總工程師:江香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