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縣應家鄉

江西省上饒縣應家鄉

應家鄉位於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中南部,距上饒市區22公里,至福建武夷山僅100公里。應家鄉東鄰黃市鄉、田墩鎮,南毗鐵山鄉、四十八鎮,西接黃沙鄉,北界尊橋鄉、皂頭鎮。 總面積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萬畝,山林面積5萬畝。應家鄉人口27598人。屬江西省“十五”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境內地貌以半丘陵為主,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75米。年平均氣溫17.9攝氏度,具有四季分明、氣溫適宜、光熱較優,無霜期長等特點,無霜期約272天。境內水利、礦產、林地資源十分豐富。境內丁溪河由南向北逶迤而過,有小(二)型水庫 1 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應家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下轄地區:下轄七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793
  • 郵政區碼:334118 
  • 面積:58.4平方公里
  • 人口:32588人
  • 著名景點:安坑龔氏宗祠及古石雕“西施浣沙”、安坑寺廟和安岩“仙岩洞”
  • 車牌代碼:贛E
地點介紹,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經濟概況,社會事業,風景名勝,

地點介紹

應家鄉位於上饒縣中南部,素有“千煙之地、饒南古埠”之稱,與皂頭鎮、田墩鎮相毗鄰,是進出四十八、鐵山、黃沙、上瀘、五府山等鄉鎮的必經之路;全鄉國土面積58.4平方公里,下轄七個行政村,總人口約32588人,距上饒縣城28公里;上楊公路、合福高鐵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建制沿革

應家鄉歷史較為悠久。在清朝後期現應家鄉地域大部分劃屬廣信府饒邑 來蘇鄉五十八都應家口和五十九都安坑管轄。至民國二十八年(公元 1939 年)設應家鄉,駐地應家口,下轄 17 個保; 1949 年 5 月解放初期,應家與黃沙上瀘同屬上饒縣第 5 區; 1950 年應家與黃沙同屬應家區, 1951 年鄉境內增設石門鄉, 1952 年增設東圩鄉; 1956 年撤區並鄉,應家鄉轄區範圍與現在基本一致; 1957 年應家鄉劃四十八區管轄, 1958 年成立應家社,以後在歷次行政區劃調整,應家公社區域範圍沒有變化, 1984 年改為應家鄉。

行政區劃

應家鄉位於上饒縣中南部,東鄰田墩鎮,南毗鐵山鄉、四十八鎮,西接黃沙鄉,北界尊橋鄉、皂頭鎮。全鄉土地面積58.4平方公里,轄東圩、石門、浮墩、吉安、佛母、安坑、應家等七個行政村,22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348人(2010年),鄉政府駐地應家村應家口,距上饒縣城28公里。上(饒)甘(溪)公路縱貫南北。境內丁溪河由南向北逶迤而過。
應家鄉共有13個黨支部,585名黨員。鄉屬部門有1所中學、8所國小、供電所、電信所、郵政所、信用社、衛生院、土管所、工商分局和派出所。

地理環境

應家鄉應家鄉1986年至2000年的氣象資料顯示年平均氣溫17.8℃,平均最高氣溫是1998年,為18.6℃;最低氣溫是1989年,為17.5℃。歷年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8℃;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6.2℃。年平均降水量2066.1毫米,年最大降水量出現於1998年,為2589毫米;年最少降水量出現於1996年,為1288.6毫米。月最大降水量出現於1998年6月,為966.9毫米;月最少降水量出現於1987年12月,為0.6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南北山區多於中部丘陵、平原月平均日照142.6小時,1988年月平均日照時數最長,達166.7小時;1997年月平均日照時數最短,為117.1小時。7月平均日照時數最長,為228.3小時;3月平均日照時數最短,僅80.2小時。年平均風速1.3米/秒。最大風速年度是1987年,平均風速1.9米/秒;最小風速年度是1996年、1997年和1999年,平均風速1.0米/秒。月平均風速3月、4月最大,為1.5米/秒,10月、11月、12月最小,為1.2米/秒歷年有霜,霜期最長的是1986年冬至1987年春,有霜期達32天;霜期最短的是1990年、1991年、1993年和1994年,有霜日僅9天。年平均氣壓1001.8百帕。最高氣壓年份是1987年,為1002.4百帕;最低氣壓年份是2000年,為1000.7百帕。
全鄉地貌以半丘陵為主,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 175 米。有小(二)型水庫 1 座。這裡氣候宜人, 具有四季分明、氣溫適宜、光熱較優,無霜期長等特點,據氣象資料統計, 年平均氣溫 17.9攝氏度,無霜期約272天。

自然資源

應家鄉是個典型的農業鄉鎮,以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為主, 應家鄉共有耕地面積13500畝,水田10364畝。林地面積59400畝,其中有林地45145畝,主要以松杉和油茶林為主。宜林荒山9360畝。
應家礦產豐富,無煙煤已探明儲量達 400餘萬噸,石灰石儲量也逾千萬方,在與黃市毗鄰的吉安村磁圩有小脈金礦。

經濟概況

2010 年完成 財政收入 582.3 萬元,同比增長 66.6%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71元,比上年增長20%。“十二五”時期,全鄉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打造南鄉集貿居住中心的戰略定位,按照“工業做強,招商做活,鄉村建美,農業調優,民生做實”的發展思路,把握全局,縱向提速(經濟增速超全縣平均水平),橫向超越(爭先進位),東承西接,招大引強,在新的起點上努力實現應家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主要目標是:力爭到2015年,完成生產總值4億元,年均增幅45%;財政收入完成5000萬元,年均增幅5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00元,年均增幅25%;力爭引進投資過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個;年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為實現上述工作目標,我們將牢牢把握好以下點:一是突出招商引資,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鄉戰略,努力營造濃厚的親商、安商、富商的社會氛圍,努力實現南鄉工業經濟強鄉的目標。二是突出鄉村建美,毫不動搖地提升城鎮建設水平,努力構建便於生活、成本低廉的宜居宜業的南鄉片優美村鎮。三是突出富民優先,紮實有效地推進農業農村工作,使村莊人居和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四是突出和諧共進,持之以恆地加快社會發展,切實為人民民眾謀福利,建設人民滿意的黨委、政府。五是進一步創新社會管理,在促進社會和諧上實現新突破。切實抓好社會穩定、安全生產、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六是進一步開展爭先創優活動,在提升應家形象上實現新突破。七是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和所屬單位和部門的管理,加強勤政廉政建設,努力提高鄉村幹部素質和服務能力。

社會事業

應家鄉一是文化教育事業取得新進展:積極改善學校的硬體設施建設。採取“外引內籌上爭取”的辦法投資50萬元新建了里洲僑心國小、投資42萬元新建浮墩國小、投資36萬元新建中學實驗樓,並投資45萬元對中心國小教學樓進行了翻新重建,總建築面積達5400平方米。2003年通過“兩基”檢查。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進一步加大鄉村兩級公路改造力度。投資100餘萬元對應家口至東圩總長達3公里的道路進行了路面硬化;投資60餘萬元開通了吉安馬道至安坑的公路。切實解決了東圩、安坑兩村民眾多年來行路難的難題。加強了水利設施建設。修復了東圩至應家引水渠700米,同時對各類病險水庫進行了加固。鄉內有衛生院一所,並實行了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

風景名勝

旅遊資源主要有安坑龔氏宗祠及古石雕“西施浣沙”、安坑寺廟和安岩“仙岩洞”。江西上饒石雕刻於應家鄉安坑村玳公祠內的大廳兩側。採用高浮雕的手法,以明代作家梁辰魚的《浣紗記》為藍本而創作,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圖為允降、圖寄子、圖問疾三個場次。2000年經省政府批准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