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江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江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其前身為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系,創辦於1940年。全國院系調整後,撤系設教育學教研室。1980年恢復教育系並於1981年招生。1996年撤系設教育科學學院,2003年組建教育學院。2008年10月,心理學科從教育學院分出,同時成立新的教育學院。

學院現擁有4個省級科研機構: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基於大數據的江西省教師質量監測、評估與服務協同創新中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和“學前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江西書院文化與教育研究中心”。

學院現有教職工57人,其中專任教師45人;教授7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教育部高校教育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督學1人,“井岡學者”特聘教授1人,“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人選1人,江西省中青年文化名家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入選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全國教育碩士優秀教師3人,江西省政府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江西省教育學會副會長1人。

學院現有本科專業4個,即公共事業管理(教育管理)、學前教育、國小教育和特殊教育,其中公共事業管理(教育管理)為首批國家級特色專業。

在學科建設方面,擁有“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教育經濟與管理”碩士學位授權點。教育學一級學科為“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學科”和江西省高校示範性碩士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Education of JXNU 
  • 院長何齊宗 
  • 黨委書記:趙頂興 
  • 副院長:萬文濤、王雲蘭、裘指揮 
  • 黨委副書記秦明鵬
  • 院務委員:曾水兵、李箭、黃友泉 
  • 知名教授:田宗友夏扉胡青謝翌張意忠周鴻敏
  • 性質:公立大學下屬學院
歷史與現狀,發展目標,學院領導,教育學系專業,學科教學系,中教法實驗室,科學研究所,教師研究中心,研究方向,

歷史與現狀

江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其前身為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系,創辦於1940年。著名教育家陳鶴琴、羅廷光和邱椿等曾在此任教。全國院系調整後,撤系設教育學教研室。1980年恢復教育系並於1981年招生。1996年撤系設教育科學學院,2003年組建教育學院。2008年10月,心理學科從教育學院分出,同時成立新的教育學院。
江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發展目標

立足江西,面向全國,經過3—5年的努力,力爭把我院建設成為我省師資力量最雄厚、教學科研成果最豐碩、培養培訓層次最齊全、圖書與設備最完善、教育實驗基地廣泛、運轉機制靈活的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為一體的示範性教師教育基地、省級教育科研中心和教師資格證的權威培訓機構,其總體實力和社會影響力爭達到國內國際同類院系的先進水平。

學院領導

院長:何齊宗
黨委書記:趙頂興
副院長:萬文濤 王雲蘭 裘指揮
黨委副書記:秦明鵬
院務委員:曾水兵 李箭 黃友泉

教育學系專業

系主任 :田宗友教授
系副主任: 宋曉雲副教授
江西師大教育學院教育學系,起始於1940年國立中正大學的社會教育系,後與學校共同歷經了國立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學院、江西師範大學三個不同辦學階段。該系歷史悠久,學科底蘊豐厚,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師23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的教師12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14人,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享受省貼、國帖專家3人。該系擁有公共事業管理和學前教育兩個省級品牌本科專業,並面向全校開設教師教育課程,擁有教育學原理、教育經濟與管理、高等教育學、教育技術學(與傳播學院共建)、課程與教學論(與校課程論研究中心共建)等五個碩士點,其中教育學原理和教育技術學為省重點建設學科。該系還於1998年取得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和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的開辦權。
本科專業介紹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學制:4年
1)培養目標及規格
本專業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教育行政機關、中國小從事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級套用型教育管理專門人才。
本專業的業務培養目標,即: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教育科學理論、教育管理技術和方法的知識及實踐能力,能在教育行政部門、中國小校、成人教育部門從事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或勝任中國小校教育及其管理的相關教學研究工作的教師或管理人員。
本專業的業務培養要求,即:通過學習現代管理和教育科學基本理論,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學的基本能力訓練,具備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理論的能力,熟悉公共事業管理的一般規律、初步具備作為公共事業的教育部門和學校組織機構的管理人員所必備的職業素質。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擁護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共道德和職業道德。
在業務知識和能力方面,能夠系統掌握教育管理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國教育管理的基本政策、法律、法規,具有運用教育管理專業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分析和解決教育管理實踐中常見問題的能力,具有教育管理創新意識和良好的教育管理素養。在身體素質方面,身體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2)、課程設定
教學計畫中設必修課、限選課、選修課和集中實踐課程。
所授主要課程:教育原理、教學論、德育原理、教育統計與測量、教育評價、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哲學、教育經濟學、課程理論、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管理學、教育學和心理學教材教法、社會心理學、心理諮詢學、中外教育史、比較教育學、學校管理學、教育行政與督導、教育經濟學、教育社會學、馬克思主義原理、公文寫作、計算機原理與套用、資料庫與套用、英語等。
課程設定與說明:現代教育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心理學和現代教育技術是本專業的基礎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掌握教育理論和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體現本專業的教育特色、培養學習者職業素養的基礎;教育組織行為學、教育法學、教育評價和現代教育管理課程是本專業的主幹課程,重點解決教育管理專業工作所急需的理論知識和職業素養問題。管理思想史和公共管理學是一般管理學的課程,能夠增進學習者的管理理論素養、掌握公共管理的一般理論知識和工作規範。三門限選課程為旨在提高學習者管理綜合素質的基礎課程。課程設定中的選修課,針對管理人員和教師的需要加以歸類,現有跨專業課程已列入“公共選修課程目錄”。專科已學課程不再重修,已列選修課程不再列入本計畫。
3)、教學媒體與教學模式
文字教材是主要教學媒體,音像教材為輔助教學媒體。以學生自學為主,通過面授輔導、函授輔導、直播課堂、網上輔導、IP/VBI課件發布、作業的布置與指導、電子信箱、BBS討論、電話和信函答疑、接待訪問和處理來信等多種形式和手段為各地輔導教師和學生提供教與學的支持服務。
4)、教學管理
第一、教學計畫中的必修課由學校統一開設,執行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考試、統一評分標準。
第二、作為限選課和選修課的統一課程,學校可提供教學大綱、多種媒體教材、考試等教學資源的支持服務。自開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材、考試和教學管理由地方電大負責。
第四、學生可從“公共選修課程目錄”中選修課程,也允許學生跨科類選修課程。但這部分課程的學分不得超過課程總學分的10%。
第五、各門必修課程均需安排平時作業,由學校組織。平時作業成績一般占課程總成績的20%。
第六、集中實踐環節由學校制定的總體設計方案組織實施。形式可以多樣,不得免修。
5)、修業年限與畢業
實行學分制,學生註冊後8年內取得的學分均為有效。本專業最低學分為71學分。學生通過學習取得規定的畢業總學分,思想品德經鑑定符合要求,即準予畢業,並頒發國家承認的高等教育本科學歷畢業證書。本專業畢業學生達到學位授予標準的,可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6)就業方向:
在各級各類高等院校、中國小、教育科研機構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工作。
本專業畢業生掌握了教育科學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徵和年齡特點,熟悉黨和政府的政策法規,熟悉教育與管理的基本規律,較好地掌握了英語,有較強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力,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能力和教育科學研究能力。
畢業生能勝任教育行政部門、企事業單位教育管理工作與各級各類學校的行政、教務、總務、思想品德、心理諮詢工作以及學生工作、能勝任各類師範院校友會的教育學、心理學學科的教學工作和教育科學研究工作。
附: 公共事業主幹課程
1、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理論。通過學習,使學員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增強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自覺性和預見性。為學習其它專業課程打下必要的理論基礎。參考教材:《當代教育心理學》 。 陳琦主編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現代管理學原理:現代管理學有關要領及歷史發展,現代管理的系統原理、人本原理、動態原理、效益原理,現代管理主體、管理客體及其關係,管理的決策功能、計畫功能、組織功能、控制功能,現代管理的行政方法、經濟方法、法紀方法、宣傳教育方法及現代管理技術等。通過學習,使學員掌握現代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為學習其他專業課打下基礎。 參考教材:《管理學——原理與方法》 周三多 復旦大學出版社
3、管理心理學: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學校管理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教師積極性的激勵,學校班組群體的心理與管理,學員心理健康的維護,學校領導心理等。通過學習,使學員掌握有關的基本理論與學校管理活動的心理學規律,能針對教育管理現狀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為學員從事學校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學基礎。 參考教材:《學校管理心理學》熊川武 華師大出版社
4、中國教育思想史:包括孔孟的教育思想,董促舒的教育思想,朱熹的教育思想,蔡元培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員批判地繼承歷史遺產,為學員思考現實教育問題提供廣闊的教育文化背景,力求做到“古為今用”。為學員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參考教材:《中國教育史》孫培青 華師大出版社
5、外國教育思想史:古代希臘教育,中世紀教育,17世紀至19世紀資本主義教育制度的形成和發展,17世紀至19世紀末資產階級教育理論,20世紀以來西方現代教育理論和歐美及前蘇聯的教育改革等。能過學習,使學員了解人類教育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開闊學員的視野,借鑑外國教育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正確認識並積極參與當前的教育改革。 參考教材:《外國教育思想史》單中惠 高等教育出版社
6、教育統計學:教育統計的基本原理,數據的表列,描述統計的集中量數、差異量數、相關量數,理論分布的常態分配、二項分布、樣本分布,推論統計的統計估計理論與假設檢驗理論,重點講授Z檢驗、t檢驗、檢驗、F檢驗等。通過學習,讓學員初步掌握必要的統計方法,形成獨立分析資料、處理數據的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與教育管理量化水平。為學習其他課程奠定數量化的理論基礎。 參考教材:《教育與心理統計學》張敏強 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學論:教學論的研究對象、任務和學科性質,教育學程的結構、功能、規律及原則,教學目標的分類、設計及其實施、課程的基本理論、設計及其評價,現代教學方法與模式的改革、創新,教學環境的設計、調控及最佳化,教學評價與教學管理,當代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等。通過學習,使學員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把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益。增強參與教學改革的能力。 參考教材:《教學論》胡厚福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8、比較教育學:對美國、日本、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等各國的學制發展史、現行教育制度及其當前教育改革的縱向比較研究,對已開發國家的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師範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的橫向比較。通過學習,使學員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抓住各個已開發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特點,加深對我國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認識,有意識的吸取國外教育經驗教訓。為我國教育改革提參考。 參考教材:《比較教育學》
9、學校管理學: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學校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性質和特點,一代學校教育管理思想,學校管理職能,學校管理過程,學校管理原則,學校管理方法,學校行政管理,學校各項具體工作管理等。通過學習,使學員了解現代教育和教育管理的思想,精通學校管理規律。掌握現代學校管理的知識、技能,提高從事學校實際管理工作的能力。 參考教材:《學校管理學》
10、教育行政學:教育行政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教育行政管理的性質、職能、原理和過程,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和教育制度,教育行政組織及其管理,教育人事管理、財務管理,教育事業發展計畫等。通過學習,使學員掌握教育行政的基本理論。提高教育行政工作素質,增實際管理工作的自覺性和科學性。參考教材:《中國教育行政學》
11、教育法學:教育法學的基本理論問題,教育立法與教育法的實施,教育法律關係,現代教育法規的基本內容,與教育有關的民法、行政法等其他法律問題。通過學習,使學員掌握育法制的基本原則,了解教育立法的基本狀況和現行教育法律法規的基本內容。增強依法治教的自覺性,並增強學員嚴格依法治教、依法辦學的能力。 參考教材:《教育法導讀》
12、教育評價學:教育評價的理論概念和歷史發展,教育評價的類型與功能,教育評價的實施程式,教育評價的方法,學校領導班子評價,教學評價,德育評價,學員質量評價,教師評價,學校後勤工作評價,學校辦學效益評價等。通過學習,使學員掌握教育評價基本理論與方法。提高進行教育評價的科學性,有效指導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 參考教材:《教育評價學》
13、組織行為學: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採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的規律,從而提高管理者對本組織及其成員行為的預測、引導和控制能力,以便有效實現組織目標的科學。它側重對個體行為(影響個體行為的各種因素、激勵及其套用)、群體行為(群體動力、決策、溝通、領導、衝突與談判)、組織行為(組織結構、企業文化、組織變革與發展)進行研究。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從個體、群體和組織三個層次更好地了解、預測員工的行為,並在此基礎上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以控制員工的行為,激發員工的積極性,發揮員工的潛能,進而更好地實現組織的目標。《管理學》是其基礎課程, 《人力資源管理》 是其提高課程,它們一脈相承。 參考教材:《組織行為學》
學前教育專業
培養目標
第一、學前教育工作者。即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能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大眾傳煤,衛生保健等其他有關機構的學前專業工作者。
第二、教育設計師。這種新型專門人才不僅具備較高的理論素養,而且比一般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更具全面過硬的實踐能力,表現為能夠對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進行診斷和設計,能夠對教育教學問題進行診斷和矯正,能夠對教育發展的走向進行預測與策劃,等等。
第三、公共事業管理師。這種人才能夠從事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的管理工作。
基本培養要求
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具備專業教育工作者的職業意識,講求職業道德。
第二、具有寬厚而紮實的文化修養,科學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
第三、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學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具備良好的專業實踐能力。
第四、掌握一種外國語,能夠閱讀本專業的外文專刊。
第五、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審美素養。
主幹學科及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教育學,心理學
主要課程:普通心理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教育概論,教育統計與測量,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社會學,琴法,聲樂,舞蹈,美術,學前教育學,幼兒教育心理學,幼兒心理學,幼兒保健學,幼稚園課程,幼兒教育研究方法,中外幼兒教育史,幼兒遊戲理論,幼稚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幼兒玩具設計與製作,幼兒音樂舞蹈創編與技法。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與其它教學環節
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包括參與科研課題研究,參與學校教育設計,師生教學行為診斷與矯正等),行政實習,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生產勞動等。
學制,最低畢業學分,學位
本專業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四年,最低畢業學分為160分,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學科教學系

系 主 任: 孫菊如副教授
副 系主任: 周新雅副教授
黨支部書記: 胡銀泉副教授
學科教育系組建於2003年,2004年是新組建的第二年。學科教學系現有教師15人,其中正高職稱1人,副高職稱10人,碩士生導師11人,含蓋語文、數學、外 語、思想政治、地理、物理、化學、體育、現代教育技術等學科。從2000年以來,學科教學系在教育學院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進一步明確了學科教學系的定位和任務,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初步開創和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業務領域。
實驗教學中心
主 任: 何齊宗教授
常 務 副 主 任: 胡銀泉副教授
副 主 任: 黃裕鋒高級工程師
心理實驗室主任: 周桂金高級實驗員
微格訓練中心
我院早在2000年10月就投資20萬建立了微格教學實驗室,當時規模只有一間控制室、一間大微格和一間中微格,面積約500平方米。2003年10月在校、院兩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微格教學實驗室得以重新規劃和建設,並投資了200萬元建成了集控制室、大、中、小微格教室(共17間)為一體、累計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全數位化微格訓練系統,達到同時能容納300人訓練的規模。這是當前國內功能最強、性能最好、規模最大的微格教學實驗室。
該實驗室面向全校師生服務,特別用於師範生課堂教學技能培養和在職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培訓,同時進行師範生課堂教學技能的方法、技巧、規律的科研實驗。到目前為止,已有3000餘人在該實驗室接受過訓練。
心理實驗室
心理學系現已建成教學科研一體化的心理學系列實驗室,其中包括行為觀察實驗室、計算機多功能實驗室、腦電實驗室、眼動實驗室、生物反饋實驗室、心理諮詢實驗室、實驗心理學教學實驗室等,可為心理學專業的本科教學、研究生教學和科學研究提供實驗條件。

中教法實驗室

我院現已建成中教法物理、化學實驗室,並已投入使用。

科學研究所

所長:張意忠教授
江西師大教育科學研究所成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現任所長為何齊宗教授(教育學博士)。該所擁有專兼職研究人員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
該所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和教育美學。近十多年來,該所研究人員承擔了10餘項國家和省級課題。其中國家級課題3項:全國教育科學“八五”規劃青年專項重點課題“教育美學研究”(何齊宗獨立完成)、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青年專項課題“教育人口學研究”(何齊宗主持完成)、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中國小審美人格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何齊宗主持,正在研究中);省級課題10餘項,主要的有:原國家教委世界銀行貸款課題“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培養模式研究”(漆書青、何齊宗主持完成)、江西省社會科學“九五”規劃課題“現代大德育研究”(何齊宗主持完成)、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審美人格及其建構的教育策略研究”(何齊宗獨立完成)、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學校美育的價值及其實施策略研究”(何齊宗獨立完成)。
20世紀以來,該所出版著作十餘部,發表論文200餘篇。著作主要有:《審美人格教育論》(何齊宗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教育美學》(何齊宗獨著,重慶出版社1995年出版)、《世紀之交的教育沉思》(何齊宗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教育原理與藝術》(何齊宗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新編教育學原理》(漆書青、何齊宗主編,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出版)、《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培養模式研究》(漆書青、何齊宗、萬文濤主編,江西高校出版社1997年出版)等。何齊宗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中國教育報》、《比較教育研究》、《教師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教育史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評論》、《教育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90餘篇,上述成果被瞿葆奎主編的《教育學文集》(“教育和教育學”卷)、《教育基本理論之研究》,《中國教育報》,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倫理學》、《教育學文摘卡》,《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教育文摘周報》、台灣《台海兩岸》等十餘種書刊轉載,並有近二十項成果獲省級以上獎勵,其中獲全國優秀教育圖書二等獎1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其它省級一、二、三等獎十餘項。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副主任: 王雲蘭副研究員 8506174
江西師範大學高教研究所成立於1982年,是我省最早成立高教研究所的高等院校。我所從成立至今,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緊密圍繞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把“以科研求發展,以貢獻求支持”作為自己工作的方向,密切追蹤高教研究的前沿,開展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工作。我所領銜導師眭依凡教授是高等教育基本理論、高等教育管理理論、高等教育發展理論專家;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高等教育學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兼職教授;清華大學偉倫特聘訪問教授;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未來研究會教育分會副理事長;江西省教育學會副會長。眭依凡教授先後出版著作11部,發表論文170餘篇。其教育發展論系列研究及校長教育理念與治校研究在國內影響較大。研究成果開闢了大學研究與發展的新領域,在全國同行專家中享有極高的知名度。撰寫的論文被《求實》、《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刊登或全文轉載,通過檢索表明,論文轉載率為教育研究領域中最高。
我所除了從事高等教育理論研究外,還主動適應高等教育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服務於本校,服務於兄弟院校,服務於地方的高等教育套用性研究,對全省高教改革發展及其發展戰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論參考,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我所的學術帶頭人曾昭轟研究員是江西省高等教育資深評估專家;江西省高等教育評估所常務副所長、法人代表;江西省高教協會理事;江西省高教管理研究會理事長。曾昭轟研究員多年從事高等教育的套用性研究,曾參與了江西省教育“十五”“十一五”計畫的制定,研製的《江西省普通高校“十五”重點學科中期檢查評估以及重點建設學科實施方案》,《江西省縣(市)科教興贛考核評價體系研究》、《江西省學校師德師風建設考核評價體系研究》等套用課題均被採納。此外,我所承擔的“江西省師範教育系統評估體系研究”的研究成果套用於全省師專辦學水平評估;“江西省高校重點建設學科驗收辦法研究”的研究成果被省教育廳採納。校內問題“江西師範大學綜合實力與社會貢獻研究”的研究成果,被江西師範大學作為辦學評估的重要參考資料。
另外,我所的學術帶頭人李康平教授是江西省千百萬人才第一、二層次人才,享受國務院津貼。從事的鄧小平思想研究在省內外享有較高聲譽。承擔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鄧小平德育思想體系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江澤民思想政治工作新貢獻研究》等國家級課題。研究成果《鄧小平德育思想研究》一書,在2004年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署推出的“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百種重點圖書”活動中,被各地新華書店列為重點圖書。
從2000到2004年,我所教師在領銜導師眭依凡教授的帶領下,共發表論文134篇,其中國家級高質量論文65篇,承擔科研課題43項,其中國家級課題5項,轉讓的科研成果9項,獲省級科研獎11人∕次,出版學術專著15部,.取得了較突出的科研成果。由於高質量科研和高質量服務,我所在全省高等院校的研究機構中享有聲譽,並且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從1982年2002年,我所先後主編過《高師教育管理通訊》和《高教管理研究》雜誌40期;連續5年編輯出版《高師論壇》論文集五卷,共刊出各類高教研究論文近2000篇,其中包括潘懋元、余立、楊德廣等高教研究界的大家之作。
2000年,我所獲得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是江西省唯一的一個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點,也是西省省級重點學科。本碩士點從2002開始招生,現有統招碩士研究生31人,專兼職教師15人。其中有高職稱的教師5人,副高職稱教師9人,講師2人,具有博士學位(含在讀)教師3人,碩士學位的教師3人。專職教師隊伍有較深厚的高教理論功底,較強的科研能力和較高的政策水平,了解國內外的高等教育研究動態。兼職教師有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有穩定的研究方向和相對較充足的研究時間,能積極參加課題的研究和其它科研活動。

教師研究中心

中心全稱: 江西師大教師教育研究中心
英文全稱: Institute of Teacher Education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所屬學科: 教育學
研究類型: 套用研究
成立時間: 2002年11月成立,為江西師範大學直屬實體研究機構;2003年4月,正式被批准為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中心主任: 眭依凡教授(江西師大黨委副書記、校長,華東師大兼職博士生導師)
專職副主任:萬文濤教授,江西師大教育學院碩士生導師
兼職副主任:胡青教授,江西師大教育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本中心分設教師教育政策研究室、教師教育理論研究室、學科教育研究室、教育技術研究室四個方向,具體如下:
1、 教師教育政策研究方向
學術領銜人:眭依凡博士
本方向的研究在研討教師的職前培養政策,教師的在職培訓政策,中國教師教育的歷史、現狀與未來,教師教育政策的國際比較等方面獨具特色,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在省內處於領先地位。其學術領銜人承擔並完成多項相關的國家級與省級課題,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在國內教育界產生較大影響。
教育政策研究為目前國內教育界的熱點問題,但教師教育政策研究則很少涉及,這方面的系統成果迄今不多見。本中心在此方面的研究將彌補教育政策研究的一個空白,並與教育實踐聯繫更為緊密,對教師教育實踐的指導價值更為顯著。
2、教師教育理論研究方向
學術領銜人:何齊宗博士
本研究方向研究特色主要體現在對教師教育的內涵與價值,國際教師教育的改革趨勢,教育改革與教師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與機制,變革時代的教師角色等方面。在國內、省內均具有重要影響。它將拓展教育研究的範圍,深化教師問題的認識,從而豐富現代教育理論體系;並將緊密聯繫當前的教育實踐,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還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可以指導教師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3、學科教育研究方向
學術領銜人:鐘志賢博士
本方向的研究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針對新興教育教學現象,在繼承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精髓的基礎上,探索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課程開發,學與教的原理,探索新時代下的各學科教學的規律、原理、策略與方法,為新時代的教師教育服務。
本研究方向在90年代初期開始相關研究,在理論探索和實踐經驗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精幹的學術梯隊。2)、承擔了較多的研究課題。承擔有全國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2項,省級課題5項,研究經費超過10萬元。內容涉及遠程教育、素質教育與課堂教學改革、學科建設、教育技術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等。3)、面向全省,建立了一系列穩定的教學改革實驗基地,多方面地展開了現代教學論的研究工作,在全省產生了積極的影響。4)、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繼承課程與教學研究的精髓,緊扣新興的教育教學現象,堅持面向基礎教育的實際需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索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的課程與教學理論研究。從2005年至今,深受江西基礎教育界歡迎,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在上述研究領域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
4、 教育技術研究方向
學術領銜人:項國雄教授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是國家社會發展的趨勢,信息化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提高國民信息素質,培養信息化人才,推動我國信息化建設迫在眉睫。
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促進教師教育跨越式的發展。本研究方向緊扣這一時代主題,針對當前具體實際,作了長期多方面有益的探索與研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並為我校、我省乃至全國的教師教育的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其主要開展:
1)、教師信息技術教育的信息環境建設研究。包括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教育建設標準。建立數位化開放式教師信息技術教育網路學院。
2)、教師信息技術教育的信息資源設計與開發。有衛星電視和計算機網路等遠程教師教育優質資源的研究與開發,建立教師教育信息資源庫,開展教師遠程教育試點,大力發展遠程教師教育。並加強區域性聯合,實現優勢互補和各類教師教育資源共享。
3)、開展多媒體與網路環境下教師教育的教學模式研究:多媒體與網路環境下教師教育的理論研究;促進教師信息技術教育的平台開發;信息技術與教師教育各個專業和學科課程的整合。
江西省高等教育評估所簡介
所長:尹富慶
常務副所長:曾昭轟(法人代表) 0791—8507953
地 址:江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田家炳教育書院一樓
江西省高等教育評估所成立於2002年,是一個民辦非企業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中介機構,其業務主管單位是江西省教育廳,法人代表是曾昭轟研究員。評估所現有工作人員2人。
江西省高等教育評估所主要開展包括江西省高等學校辦學水平評估,高等學校設定條件評估,江西高校內部專項評估,江西省教改課題立項評審,江西省本、專科新增專業評審,江西省高職院校檢查評估,江西省高等教育改革與諮詢論證等業務。
農村教育研究所
所 長 胡青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