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開放大學職業農民教育學院

江蘇開放大學職業農民教育學院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農業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為目標,以現代信息化遠程教育為手段,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創新突破,逐步建立適應需要、功能較強、管理規範、質量較高、特色鮮明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新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開放大學職業農民教育學院
  • 校訓:堅持立足省情和服務“三農”
  • 類別:公立學校
  • 所屬地區:江蘇
學院簡介,辦學職能,培養規模,專業設定,師資建設,教學實施,培訓教育,

學院簡介

江蘇開放大學內建設特色鮮明的職業農民教育學院,使之成為江蘇農民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江蘇職業農民學歷教育的主體,成為農民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的骨幹,為推進江蘇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推進農村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作貢獻。
辦學體制
在江蘇開放大學本部設立職業農民教育學院,主要職責是對全省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各級辦學單位組織教學及管理服務,負責遠程教學網路平台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爭取政府和行業支持,組織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工作。市縣級開放大學根據江蘇開放大學建設方案,建立相應的內設機構,主要職責是負責區域內的辦學、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參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根據實際在鄉鎮建立學習中心,主要職責是為學生提供全面學習支持服務。

辦學職能

堅持立足省情和服務“三農”,著力於培養適應江蘇現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化經營、新農村發展需要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不離土的新型職業農民。堅持立足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著力於構建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方式,符合職業農民教育特點的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互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新體系。
職業農民學歷繼續教育
面向農村新生勞動力,鄉村組織幹部、技術骨幹,涉農企業技術和管理等人員的教育需求,開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套用型本科教育,搭建農村職業教育立交橋,為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培養骨幹力量。
職業技能培訓和諮詢服務
與學歷繼續教育並重,面向農村從業人員開展職業技能資格和實用技術培訓,重點加強農業生產經營、農村服務等領域從業農民的職業技能,提高生產經營服務水平和就業能力。面向農民開展多樣化開放式諮詢服務,主要是農村科技信息服務、市場信息服務、文化信息服務、生活信息服務等。

培養規模

學歷繼續教育
“十二五”期間每年培養農民學歷教育7000人,其中本科1000人、專科6000人;到2020年,農民學歷教育達到10萬人,其中本科2萬人、專科8萬人。
非學歷教育
“十二五”期間每年15萬人次;到2020年,非學歷教育達到200萬人次。

專業設定

學歷繼續教育。積極適應江蘇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堅持以農為特色,按照錯位發展、形成特色的原則,開設適應新農村建設、農業現代化需要的本、專科專業。“十二五”期間開設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10個專業,初期開設5個專業。本科開設園林、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專科開設農林經濟管理、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與品質管理專業。面向專科畢業人員開展本科學歷繼續教育,面向高中畢業人員開展專科學歷繼續教育。
園林專業:面向現代園藝園林、花圃苗木企業及鄉鎮綠化建設部門,培養具備現代園藝、園林生態、園林規劃設計和園林施工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論,掌握現代園藝產業、景觀環境營造和園林建設管理等關鍵技能,從事現代園藝產業生產、經營,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施工組織管理、園林養護等工作的高技能套用型專門人才。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面向農業農村環境保護、農業企業、農村二三產業,培養具備農業資源利用、環境科學和生態學的基本理論,具有開展資源環境分析、土壤資源調查與評價、土壤環境污染監測與治理等關鍵技能,從事農業資源的管理與利用、農業生產環境保護技術的推廣等工作的高技能套用型專門人才。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面向鄉鎮涉農部門、村級組織、現代農業企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等經營管理服務人員,培養具備農林經濟管理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熟悉政策法規的套用型人才。
現代農業專業:面向鄉村農業技術推廣、現代農業企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在職的生產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從業農民,培養具備現代農業技術套用必備的職業素質、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的套用型人才。
農產品加工與品質管理專業:面向鄉村農業企業、農產品加工園區等從事農產品加工與品質管理的生產人員和管理人員,培養具備農產品貯存、運輸、加工、綜合利用、質量安全檢驗等基礎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套用型人才。
非學歷教育。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和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崗位對從業人員基本技能和技術操作規程的要求,安排培訓內容,達到知識夠用、技能實用、證書管用的培訓目標。

師資建設

按照江蘇開放大學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著力打造一支數量達標、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專兼職教師隊伍,滿足職業農民教育的需要。
1、師資配備
確立“區分層次、突出重點、最佳化結構”的原則,在創建階段,以實現數量達標、結構合理為目標。學院重點配備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的教師團隊,專業建設團隊以兼為主、專兼結合,聘請省內農林院校和行業的專家,本科專業5名以上教授,專科專業3名以上教授;課程建設團隊以專為主、專兼結合,每門課程3名以上副教授或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市縣級開放大學重點配備課程教學團隊,以專為主、專兼結合,每個專業副教授或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人以上。學習中心重點配備教學指導教師,以兼為主、專兼結合。
初期開設的五個專業,學院配備該校專職教師28名,其中教授(級)8名,副教授(級)5名,講師(級)及其以下15名;聘請農林院校兼職教師100名,其中教授(級)30名,副教授(級)60名,講師(級)10名。
2、師資培養
一是專業帶頭人培養。積極與農林類普通高校、科研院所、涉農行業的相關教育機構合作,通過人員互派、培訓、進修、引進等手段,為每個專業自主培養1-2名專職的專業帶頭人。二是教師素質培養。通過出國培訓、學歷繼續教育、國內外學術交流、課程教學研討、農林企業掛職學習等多種培養途徑,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與技術、遠程理論與運用技術,提升專業水平、教學技能、實踐能力,打造一支既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和豐富實踐經驗,又懂現代遠程教育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3、師資管理
一是系統內教師資源的高效利用。創新教師聘用制度和用人機制,統籌系統內教師資源組建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團隊。二是兼職教師動態管理。建立“兼職教師動態師資庫”,根據學科建設發展情況、課程教學實際需要、教師教學質量評估以及兼職教師自身情況變化等因素,擇優聘用兼職教師。三是實施崗位管理,按照承擔的主要任務制定相應的崗位職責,建立履行崗位職責的考評系統、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和教學信息反饋系統,管理、監控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和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實施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根據農村居住分散性、農業生產季節性、農民學習弱勢性的基本特性,制定切實可行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引導學員自主化學習,使其學有所得、學以致用。依託開放大學統一的網路教學平台和共享的教學資源,利用多種教學媒體,採用多種教學手段,開展“有支持的自主化學習”,為農民學員的學習提供方便的、周到的個性化服務。
1、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對首批開設的5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專家論證,主要特點是:一是模組化課程體系,公共基礎課程模組和素質培養課程模組中,適度減少理論基礎課,增加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的比例;二是專業化實踐教學,使專業實踐環節的比例達45%-50%,突出對農民學員實用技術的能力培養;三是同質化教學實施,全省統一課程名稱、教學大綱、教材和考核。
2、課程建設
(1)按崗位建立課程群。設定適應面較廣、針對性強的課程群,根據不同區域涉農產業主要工作崗位的需要,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框架下,拓展專業內涵,建立多套用領域的課程群,課程群內設定多門課程,農民學員根據自己學習要求自主選擇相應的課程。(2)按課程集成學習資源包。整合課程教學檔案、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多媒體課件、學習指導書等教學資源,通過網路平台、移動終端、學習包多種途徑,方便學員自主學習。(3)按技能確定實踐環節。按照技能培養要求,強化課程實驗、實習等環節,突出在崗實踐性教學,注重實踐經驗和實踐課程融合,注重職業技能證書與實踐教學要求融通,加強對農民學員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專業素質培養。
3、教學過程
(1)基於網路的學習支持服務。根據網路系統跟蹤記錄的學員個性資料、學習過程和階段情況為學員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提供全程導學、過程促學和考前助學服務等;依據現代網路技術的互動功能和移動媒體,最佳化互動教學設計,使學員和學習資源、學員和學員、學員和教師實現雙向互動、全程互動,隨時隨地獲得全方位學習支持服務。(2)面對面的學習支持服務。根據農民學員的學習特點,送教到戶,送服務到田頭,提供面對面的課程重難點輔導,傳授網路學習技能,指導多種媒體學習資源的綜合有效運用。(3)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學員按照自己選擇的學習需求,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進度、學習內容和學習手段開展自主學習;組建“自願”、“動態”、“開放”的學習小組,互幫互學,開展多種小組學習活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4)教學答疑。學員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中遇到困難和疑難問題時,可通過電話、課程論壇、簡訊和QQ等多種方式與教師進行交流,及時得到解答。(5)成績測評。根據農民學員的學習特點和課程性質,強調形成性考核過程與學習過程的互動,以過程性測評為主要形式,將學習測評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以考促教,學考互動。
4、質量保證
(1)名師名課。聘請各專業一流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擔任主講教師、輔導教師和實踐指導教師,開發優質課程資源。(2)特色資源。建設突出遠程教學特點、適合農民教育特性、符合在職成人學習規律的教學資源。(3)教學監控。對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對教學過程、輔導過程、實踐指導、學生學習過程等重要環節進行監控、評價及反饋。(4)因農制宜。一是集中面授輔導避免農忙季節,提高學員到課率;二是學習中心除了正常的教學外,有組織的開放機房,方便沒有電腦學習的農民學員上網;三是充分發揮現代通訊工具的便利,把紙質或電子郵件學習資料和信息及時傳達給學員,使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學員無後顧之憂。

培訓教育

以職業技能證書鑑定為牽引,有機結合當地農村產業發展、重點工程項目實施,開展各級現代農業和農村二三產業培訓。參與涉農行業開展的職業農民培訓、農業信息技能培訓、農民創業培訓等培訓項目,根據各地農業優勢產業、農業企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等開展崗位職業培訓。
根據新型職業農民的各類培訓需要,通過開發、引進,豐富培訓教學資源。加強與涉農高校、農業推廣系統合作,推進高質量的職業技能培訓教材、光碟、課件等教學資源建設。
創建農民諮詢服務專題網站,開通諮詢服務熱線,以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團隊為基礎建立諮詢服務團隊,解答農民生產、經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介紹、推介農業生產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提供農村文化、生活信息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