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更大力度實施技術改造推進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的意見

2015年3月2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以蘇政發〔2015〕29號印發《關於更大力度實施技術改造推進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的意見》。該《意見》分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3部分。

重點任務是:加快企業智慧型化改造;加快企業綠色化改造;加快綠色智慧型製造支撐能力建設;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步伐;加快實施重點示範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更大力度實施技術改造推進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的意見
  • 印發機關江蘇省人民政府
  • 文號:蘇政發〔2015〕29號
  • 印發時間:2015年3月20日
簡述,意見,

簡述

2015年3月2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更大力度實施技術改造推進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的意見》。

意見

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更大力度實施技術改造推進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的意見
蘇政發〔2015〕29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為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進一步激發企業追求技術進步、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技術改造在創新引領技術升級、調整存量做優增量、節能減排綠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信息技術在製造業的集成套用,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更大力度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進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2月視察江蘇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更大力度推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新要求,主動適應國際需求調整、國內消費升級新變化和科技進步新趨勢,堅持企業技術改造主體地位,引導企業更大力度、更高水平開展技術改造,更加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更加注重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以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為主攻方向,以示範工程為引領,以先進技術裝備為支撐,以信息技術深度套用為手段,著力提升我省企業智慧型化、綠色化製造整體水平,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江蘇製造業升級版,全力推動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
(二)主要目標。到2017年,技術改造水平明顯提高,工業技改投資年均增長15%以上,占工業投資比重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每年新增工業技改投資1500億元以上,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50%以上,工業技改投資中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比重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投資占工業技改投資比重不斷增加。智慧型製造水平明顯提高,創建200個“智慧型車間”,兩化融合示範企業達到500家、試點企業3000家;全省新增使用工業機器人1萬台,重點行業機器人密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10%以上;大中型企業電子商務套用全覆蓋,重點B2B平台線上交易額超過2.5萬億元。綠色製造水平明顯提高,高效節能技術與裝備使用率由不足15%提高到50%左右,實現年節能能力200萬噸標準煤,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明顯降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14年降低12%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減,節能、節水、環境標誌產品大幅增加。質量效益水平明顯提高,工業產品質量合格率穩步提高,其中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產品附加值持續提高,資金利稅率達到15%左右。
二、重點任務
(三)加快企業智慧型化改造。加速裝備智慧型化更新,定期發布《省重點推廣套用的新技術新產品目錄》《省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省優先發展的高新技術產品參考目錄》《省智慧型裝備智慧財產權分析評議》,以工業機器人、數控工具機、智慧型儀器儀表、節能環保裝備等首台(套)重大裝備推廣套用為重點,支持企業同等條件下優先選用省內重點推廣套用的新技術新產品;搭建供需對接平台,幫助企業開拓培育新技術新產品市場;鼓勵企業引進先進技術裝備,縮小與國際水平差距。推進智慧型研發設計,推動研發設計與生產聯動協同,套用圖形化建模、快速成型與虛擬仿真等智慧型化設計系統,開展眾包設計與定製服務,建立及時回響、持續改進、全流程創新的研發設計體系。推進智慧型生產,採用自動識別、線上監控診斷、自動報警、數據挖掘等智慧型化技術,套用製造執行系統、分散式控制系統及數位化控制系統,提高線上監控、故障診斷和分析水平。推進智慧型管理,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深入推進產品數據管理、企業資源計畫、客戶關係管理等系統集成,促進生產與銷售、業務與財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聯動協同。推進智慧型服務,套用產品性能監控、物聯網智慧型終端技術,提升產品的智慧型運行、診斷與維護水平,構建基於雲計算的網際網路主動行銷與服務平台;加強客戶行為分析,推行小批量定製生產模式,促進企業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
(四)加快企業綠色化改造。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圍繞火電、鋼鐵、建材、石化、紡織等重點行業和重點耗能企業,推動實施重點用能裝備節能改造;全面開展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最佳化、餘熱余壓利用、綠色照明等節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對能源的購入存儲、加工轉換、輸送分配、最終使用和回收處理等環節實施動態監控和最佳化管理,加快能耗線上監測系統建設。實施環保技術改造,鼓勵企業加快源頭減量、減毒、減排以及過程控制等綠色智慧型裝備的改造升級,推進清潔生產。加快推進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提標改造,推進電力行業採用超低排放技術設備改造燃煤機組。2015年年底前,石油煉製企業的催化裂化裝置全部配套建設煙氣脫硫設施;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完成生產工藝設備更新改造和治理設施改造;現役乾法水泥生產線全部實施低氮燃燒,熟料生產規模在4000噸/日以上的全部實施脫硝改造。2017年年底前,所有乾法水泥生產線完成脫硝改造。推進循環再利用,提高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廢舊金屬、廢舊輪胎、廢棄電子產品等廢物轉化為再生資源的能力,以汽車零部件、內燃機、工程機械、工具機等為重點,推進再製造產業發展。推行節能環保服務新業態,推動重點用能企業採用契約能源管理方式實施改造;在煙氣脫硫脫硝、工業污染治理等重點領域,推進環保服務總承包和環境治理特許經營模式。
(五)加快綠色智慧型製造支撐能力建設。增強先進技術裝備研製能力,實施工業強基行動,圍繞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領域,突破關鍵共性環節,組織重點領域質量攻關;以汽車、電子、工程機械、數控加工、食品、醫藥等領域為重點,開發一批焊接、塗裝、裝配、搬運等專用機器人,提升高性能控制器、高精度伺服驅動器、RV減速器的自主配套能力;自主研製高精度複合型數控工具機、三維增材製造裝備、專用智慧型設備、智慧型感測器及儀器儀表,開發食品、醫藥、紡織、消費類電子產品等智慧型化生產線;開發固體廢棄物智慧型化分揀、智慧型化除塵、大氣污染防治、污水處理等節能環保裝備。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軟體發展水平,著力突破高端伺服器CPU、專用積體電路、數位訊號處理器、可程式邏輯控制器、嵌入式系統、工業大數據處理等關鍵技術,支持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大力發展關鍵設計工具軟體、數位化設計與仿真分析軟體、行業套用軟體等。建設綠色智慧型製造平台,推動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建設,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海外研發機構;支持能夠提供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整體解決方案的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培育一批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諮詢服務企業;加強公共技術平台、專利信息公共服務平台、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提供技術研發、技術交易、諮詢評估、檢驗檢測、人才培訓、專利信息分析利用等服務;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基礎平台,支持建設工業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推進電商拓市,鼓勵企業基於網際網路開展市場開拓、供應鏈管理和創新服務,建設一批行業特色B2B電子交易平台和面向行業生產要素配置及供應鏈管理的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支持小微企業利用第三方電商平台拓展市場。
(六)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步伐。提高產品智慧型化水平,在產品中嵌入感測器、數控裝置及控制系統,推動信息技術與產品的滲透融合,豐富產品功能,提升產品性能;鼓勵發展智慧型手機、智慧型電視、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智慧型產品,增強新型消費類信息產品的供給能力。開發綠色節能產品,在產品全生命周期推行生態設計模式,降低資源消耗,減少有毒有害物質使用,積極發展高能效等級環境標誌產品,提升產品能效環保低碳水平。加強質量品牌建設,以提高食品、藥品、嬰童用品、家電等重點消費品的質量和安全性為目標,促進企業採用信息技術加強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和溯源系統;以提高重大裝備可靠性為目標,促進裝備製造企業採用先進制造工藝,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實施品牌發展戰略,以打造商標密集型產業為主攻方向,推進商標戰略實施示範工程,加強區域公共品牌和企業品牌建設。
(七)加快實施重點示範工程。實施機器人研製套用示範工程,加大工業機器人集成研製套用力度,推進智慧型物流立體倉庫系統、電器自動化裝配生產線、雷射自動化焊接生產線等領域機器人的示範套用,總結推廣典型套用案例,加快流程製造關鍵工序智慧型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步伐。實施智慧型車間建設工程,研究制定智慧型車間標準體系,加快智慧型車間認定,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推動生產車間智慧型化改造。實施節能改造示範工程,支持鋼鐵、建材、化工、電力等重點耗能行業,綜合採用節能技術及高效節能系統,實施節能改造。實施減排改造示範工程,在鋼鐵、電力、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支持企業採用低氮燃燒技術、煙塵排放在10mg/m3以下的工業爐窯除塵技術、1000MW等級及其以上機組電袋複合/濕式靜電除塵技術、重金屬超磁分離處理一體化技術、活性炭吸附-電解技術等,實施減排改造,減少工業PM2.5、氮氧化物、廢水等污染物排放。實施再製造示範工程,支持企業開展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發電機等零部件再製造和工程機械、工業電機設備、工具機、礦采機械、鐵路機車裝備、船舶及辦公信息設備等再製造。
三、保障措施
(八)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引導企業資本、社會力量在推動產業智慧型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方面更好發揮作用。加大財政投入,最佳化省級工業和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支出結構,加大對企業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智慧型車間建設、高端智慧型裝備研製與套用、提供智慧型製造與綠色製造整體解決方案的系統集成商服務能力建設等。改革財政性資金支持方式,逐步提高市場化運作的投資基金在專項資金中的比重,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政策引導和槓桿作用,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支持我省企業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各地也要加大對企業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的支持力度。對符合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鼓勵方向的項目,免徵相關建設類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九)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落實引進技術設備免徵關稅、重大技術裝備進口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免徵進口關稅及進口環節增值稅、企業購置機器設備抵扣增值稅等鼓勵企業引進先進技術裝備的相關優惠政策。加快落實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減輕稅負,加快企業設備更新、科技創新。更加有效地落實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及產品免徵或即征即退增值稅、契約能源管理減免稅、節能節水環保設備投資抵免稅、節能減排技術改造“三免三減半”等各種稅收優惠政策。
(十)實行差別化資源價格政策。對超過產品能耗(電耗)限額標準的企業和產品,實行懲罰性電價;對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電機、風機、水泵、空壓機、變壓器等落後用能設備的企業實施淘汰類差別電價;對電解鋁企業、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實行差別化電價政策,並逐步擴大到其他高耗能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嚴格落實燃煤電廠脫硫、脫硝、除塵電價政策,鼓勵燃煤發電企業進行環保設施改造。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節水減排的用水機制,對高污染、高耗水行業實行差別水價。
(十一)拓寬多元融資渠道。加大對企業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的信貸支持力度,通過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差別化監管、風險補償等手段,引導各類金融機構不斷增加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信貸投放規模,鼓勵對符合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方向的項目貸款給予優惠利率。大力推進直接融資,支持企業境內外上市融資,鼓勵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企業債券、中小微企業私募債等各類債券。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支持企業通過融資租賃購買設備進行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鼓勵企業採用股權投資方式,吸引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等民間資本參與企業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
(十二)加大用地支持保障。樹立節約集約用地理念,鼓勵項目建設零用地、少用地、集約用地,鼓勵企業採取廠房改建、建設多層高標準廠房等措施進行挖潛改造。加強重點智慧型化、綠色化技術改造項目用地保障,各地在省下達的用地計畫指標中統籌安排支持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項目。對列入省年度重大項目的智慧型化、綠色化技術改造項目,符合“點供”條件的優先安排用地指標。鼓勵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項目盤活使用存量建設用地。
(十三)加強組織引導。瞄準國內外智慧型化、綠色化製造技術發展方向和趨勢,組織專家診斷精準選擇關鍵薄弱環節,研究制定行業推進重點,編制“十三五”技術改造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推進計畫,科學引導技術改造投資方向。引導企業加大智慧型化、綠色化技改投入力度,建立三年滾動實施項目庫。各地要加大對企業智慧型化、綠色化發展引導和支持力度,建立部門聯動、上下互動的協調配合推進機制。
(十四)創新工作方法。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簡化審批程式,推行並聯審批,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強信息引導,完善技術改造投資統計體系,及時發布智慧型化、綠色化技術改造投資信息,引導企業加快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升級步伐。加強交流合作,總結推廣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升級的經驗做法和成效,組織行業、企業間合作交流。
(十五)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各種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保障企業權益。建立完善首台首套智慧型裝備保險體系,積極創新保險產品和服務,推廣國產首台首套裝備的保險風險補償機制。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鼓勵企業全面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養一大批掌握智慧型裝備操作技能的熟練工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全面落實國家和省有關減輕企業負擔的各項政策規定,建立涉企收費清單制度,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涉及技術改造的各種鑑定、檢驗檢測等結果實行互認互通,各地、各有關部門不得重複進行、重複收費。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引導企業樹立誠信經營理念,提高社會責任意識,健全企業信用信息徵集、整合、記錄、披露和使用制度,規範企業行為。加大智慧型化、綠色化改造宣傳力度,加強對成功案例、示範項目的宣傳,發揮典型示範的帶動引領作用,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持企業開展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的良好氛圍。
江蘇省人民政府
2015年3月20日
(此件公開發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