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灣鎮(上海市虹口區江灣鎮)

江灣鎮(上海市虹口區江灣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灣鎮作為地名,在中國較為常見,此處指上海市虹口區的江灣鎮,現在新名為“江灣”。與“江灣--五角場”以及“新江灣城”有著區別,但是都靠的不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灣鎮街道
  • 外文名稱:Jiangwan Town
  • 別名:江灣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上海市虹口區
  • 下轄地區:新市北路、場中路、逸仙路等
  • 政府駐地:豐鎮路300號
  • 電話區號:021
  • 郵政區碼:200434
  • 地理位置:上海市虹口、楊浦、寶山、靜安四區交界處
  • 面積:4.17平方公里
  • 人口:120961(實有人口數)
  • 方言滬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江灣源、江灣公園、三觀堂
  • 機場:上海虹橋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 火車站:上海火車站、虹橋火車站、上海南站、上海西站
  • 車牌代碼:滬
簡介,發展現狀,歷史沿革,景點,

簡介

江灣鎮位於虹口區西北部。東與五角場街道為鄰,西與靜安區接壤,北與寶山區相連,四周為江灣鎮的鎮南、鎮北、奎照、紀念村。面積0.66平方公里。
江灣以虬江蟠曲於此而得名。據《宋史》記載,韓世忠曾駐中軍於此,是個有上千年歷史的古鎮。1984年9月劃歸虹口區管轄,時有居民2.52萬人,加上鎮境農業人口,共3.19萬人。

發展現狀

(虹口區人民政府江灣鎮街道辦事處數據信息時間:2011/5/17)
區域面積:4.17平方公里
區域戶籍人數/實有人口數:82619/120961
江灣鎮原有“中醫之鄉”之稱,婦科蔡小香,喉科馬逢伯,兒科侯煥如,內外科朱振元、顧文田、徐起之等,在解放前都是遠近聞名的中醫。解放後,江灣衛生院和縣屬江灣醫院先後建立,醫院設施完備,醫療水平較高。該鎮計畫生育工作,1979年被評為市先進集體。鎮愛國衛生成績顯著,1983、1984年被評為上海市“衛生城鎮”。
該鎮有文化娛樂場所3所,並利用人防工程地下室建立了設施齊全的文化中心站。出土文物“韓瓶”,系韓世忠勞軍用的酒器,保存完好。鎮東有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建的景德觀的山門和大殿(今為國小校舍)、石門杵、古井、古銀杏等。

歷史沿革

該鎮在宋代已成市集,且是上海地區的重要港口。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倭寇襲擾,全鎮被毀。後以保寧寺為中心,逐漸恢復成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開埠後,南境緊靠上海租界,外商競相來此租地辦廠,市面日趨繁榮。光緒二年(1876年)淞滬鐵路從上海築至江灣鎮,正式營業,更促進了境內工商業的發展。至清末民初,全鎮有大小商鋪300多家,以秋季棉市為最盛。編結手工業,日益興旺;棉織、釀造、化工等廠相繼設立,其中模範工廠橡膠工場為全市第一家橡膠廠。此外,鎮東辟有跑馬廳(萬國體育會),吸引滬上眾多遊人;中國婦孺會、仁德所、遊民習藝所等社會福利團體麇集鎮上;勞動大學、立達學園、持志學院、文治大學等高等學校也相繼在境內開辦。這是全鎮工、商、文化事業的鼎盛時期。但在30年代連遭“—·二八”、“八一三”兩次淞滬戰爭,建築物大部焚毀。抗戰勝利後,經濟發展緩慢。解放後經30多年的建設,江灣鎮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全鎮共建工房125幢,有4175戶遷進了新工房,有3601戶用上了煤氣。在鎮區中心拓寬新市南路,直通新市北路,形成新街。沿街高樓鱗次櫛比,市面頗盛。萬安路老街也全部改鋪水泥路面,並疏通和改建下水道

景點

奎星閣,蟠曲舫,三觀堂,江灣公園,江灣火車站遺址,忠烈石景,雙橋亭,廊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