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區

江源區

江源區是吉林省白山市的兩個城區之一,位於吉林省東南部,白山市西部,東與撫松縣為鄰,西北與柳河縣交界,西南與渾江區相連,南與臨江市毗連,北與靖宇縣接壤,總面積1348平方公里。

2003年,江源區總人口為總人口268466人。截至2013年,江源區轄6個鎮、4個街道。2013年,江源區實現GDP143億元,比2012年增長4%。

江源區是中國黑木耳之鄉、中國松花石之鄉。境內著名景點有:乾飯盆棒槌峰、江源湖、神仙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源區
  • 別名:江源縣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吉林省白山市
  • 下轄地區:6個鎮、4個街道
  • 政府駐地孫家堡子街道
  • 電話區號:(+86)0439
  • 地理位置:吉林省東南部
  • 面積:1348平方公里
  • 人口:268466人(2003年)
  • 方言東北官話朝鮮語
  • 氣候條件:北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棒槌峰乾飯盆 
  • 車牌代碼:吉F
  • 行政代碼:220605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林木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交通,政治,經濟,綜述,第二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事業,廣播事業,文化事業,社會保障,基礎建設,民俗風情,美食,風景名勝,

建置沿革

宋遼時屬東京道綠州,明時屬建州衛
清時,江源屬盛京,光緒二十八年(1902)置臨江縣,江源區屬之。
江源區江源區
1945年後,為臨江縣轄鎮,名為孫家堡子(區劃沿革與臨江市同)。
1946年1月23日,在孫家堡子設三岔子區,劃歸吉遼省通化分省臨江縣管轄,為臨江縣轄區,屬臨江縣第五區。
1946年7月,臨江為遼寧省通化專區駐地,三岔子區隸屬於遼寧省通化專區臨江縣。
1947年1月20日,臨江為遼寧省直轄縣,6月中旬,臨江縣劃入遼寧省第一專區,為臨江縣的第十區(三岔子鎮)。
1948年2月11日,復歸遼寧省直轄;6月21日,劃歸安東省管轄。
江源區江源區
1956年,成立三岔子鎮,為臨江縣轄鎮。1960年,撤銷臨江縣,設立渾江市。為渾江市(縣級)轄鎮。
1985年前,屬渾江市(縣級市)所轄。
1985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渾江市改為地級市,設八道江區臨江區、三岔子區。
1994年1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渾江市更名為白山市,渾江市三岔子區更名白山市三岔子區。
1995年12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白山市三岔子區改為吉林省江源縣。
2006年6月5日,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吉林省江源縣,恢復設立白山市江源區。以原江源縣的行政區域為江源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孫家堡子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2年10月,三岔子公社轄4個生產大隊。
1979年12月,三岔子鎮轄2個生產大隊(森工、育林)。
1986年1月,三岔子區轄6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60個村。
1996年1月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檔案通知:民政部於1995年12月30日批覆: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白山市三岔子區,設立江源縣。以原三岔子區的行政區域為江源縣的行政區域。縣政府仍駐孫家堡子鎮。江源縣仍由白山市管轄。2月,江源縣轄7個鎮、3個鄉,147個社區、60個村。
2000年,江源縣轄7個鎮、3個鄉。
2000年12月22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廳下發檔案,撤銷江源縣大石棚子鄉、榆木橋子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石人鎮管轄。撤銷大石人鄉,設立大石人鎮;將原石人鎮管轄的光環街道辦事處劃歸大石人鎮管轄,鄉鎮合併;鄉改鎮後,鎮政府駐地不變。
2003年底,江源縣轄8個鎮。

區劃詳情

2013年,江源區轄6個鎮:松樹鎮灣溝鎮大陽岔鎮砟子鎮石人鎮大石人鎮,4個街道:孫家堡子街道江源街道城牆街道、正岔街道,共有60個村,29個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江源區地處吉林省的東南部。位於東經126°23′~127°11′,北緯41° 48′~42 °13′之間,東與撫松縣接壤,西與柳河縣、八道江區毗鄰,南與臨江市交界,北與靖宇縣相連。東西相距69公里,南北相距44.4公里,總面積1348平方公里。
江源區

地形地貌

江源區地形複雜,河流蜿蜒,溝谷交錯,境內有老嶺山脈和龍崗山脈。老嶺山脈呈北東向貫穿縣區,為江源區與臨江市分界嶺,也是渾江水系與鴨綠江水系的分水嶺。龍崗山脈呈東西向貫穿縣區,為江源區與靖宇縣的分界嶺。龍崗山脈和老嶺山脈為中低山區,而頭道松花江、渾江兩大流域為低山窄谷區。

水文

江源區境內有頭道松花江、渾江兩大水系,共130餘條河流。主要河流有:渾江、西南貧河、西北岔河、正岔河、大陽岔河、湯河、大石棚子河、榆木橋子河、石人河等。

氣候

江源區地處中緯度內陸山區,屬北溫帶大陸性東亞季風氣候。冬季長,寒冷,多偏北風;春季時間短,晝夜溫差大,多西南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朗天氣。由於受寒潮的影響,初霜來的早,無霜期14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時數達2002小時左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3年,江源區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頁岩土、鐵礦石、煤炭、石膏、滑石粉矽石瓷石透閃石松花石、黃金等28種,其中已探明煤炭儲量2.6億噸,年產量300萬噸左右,是中國重點產煤區;黃金探明儲量20噸,年產量200公斤以上;石膏探明儲量7442.2萬噸,瓷石探明儲量350萬噸,均居于吉林省前列;頁岩土探明儲量4776萬噸,擁有各類建材生產線30餘條,分7大類100餘個品種,產品遠銷國內外,石人鎮成為了“東北瓦都”。江源區是松花石的主產地之一,儲量居中國首位,2007年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活動組委會命名為“中國松花石之鄉”。

林木資源

截至2013年,江源區域內森林覆蓋率達76%,是東北林產品的重要加工基地,吉林森工集團所屬的金橋地板集團成為東南亞地板最大出口企業,產品榮獲全國知名品牌,江源區地板、膠合板、刨花板“三板”生產總量位居全國前列。世界僅有的兩處寒武奧陶地質公園,一處在加拿大,一處在江源區大陽岔境內。轄區內由著名的“乾飯盆”原始生態森林旅遊公園。

生物資源

截至2013年,江源區擁有野生經濟動植物1200多種,以綠色產品為主的長白山林下資源綜合開發體系日益完善,林地經濟總收入實現9000萬元,有食用菌產業基地、中草藥材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畜牧產品加工基地,2007年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活動組委會命名為“中國黑木耳之鄉”。

人口民族

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該區共有34個民族,各民族人口分布如下:漢族:253892人;蒙古族:320人;回族:1152人;藏族:42人;維吾爾族:133人;苗族:46人;彝族:86人;壯族:36人;布依族:99人;朝鮮族:1009人;滿族:2640人;侗族:10人;瑤族:2人;白族:3人;土家族:5人;哈尼族:2人;黎族:1人;僳僳族1人;高山族11人;拉祜族1人;納西族1人;柯爾克孜族1人;土族1人;達斡爾族18人;錫伯族11人;普米族2人;俄羅斯族5人;鄂溫克族1人;保全族1人;鄂倫春族2人;赫哲族1人;珞巴族1人;基諾族1人;未識別民族1人。
2003年,江源區總人口為268446人,總戶數93902戶;在總人口中:男性137537人,女性130929人;男女性別比為105:100。非農業人口203688人,長時間暫住戶口人員為6088人。

交通

靖宇縣境內交通較為便利,主要有201國道白山二道白河鐵路並行從區境中部橫穿而過,境內全長83千米。另有303省道從西南部石人鎮通過,境內全長32km。省道204江源至靖宇段,在靖宇縣境內全長18km。靖宇縣還有鶴大線、沈長線等5條國省幹線公路和渾白線、鴨大線兩條鐵路幹線,是白山地區鐵路站點(區域內車站累計11個,乘降所3個)最多的區域,是白山地區輻射各縣(市)和各縣(市)聯繫市中心的交通集結點,鎮鎮通油路,村村(60個行政村)通公路。
江源區江源區

政治

職位領導名單
江源區委書記
江源區委常委、紀委書記
江源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江源區人大主任、黨組書記
江源區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經濟

綜述

2013年,江源區實現GDP143億元,比2012年增長4%。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6.5億元、91.5億元和45億元,分別增長14.7%、21.8%和35.4%,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4.5:64:31.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2.5億元,比2012年增長25%;全口徑財政收入和地方級財政收入分別完成8.15億元、6.59億元,比2012年下降了21.8%和6.85%;財政支出預計完成20.6億元,比2012年下降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9211元、10729元,比2012年增長15%和17%。
江源區江源區

第二產業

2013年,江源區經濟作物面積達到2.36萬畝,新增棚膜蔬菜1075畝。黑木耳、香菇、榆黃蘑等食用菌年產能力突破5200萬袋,五味子、天麻等道地中草藥材留存面積達到2萬畝;長白山黑牛、鹿、野豬、山蜂、冷水魚等經濟動物養殖業發展較快。江源區特色產業實現產值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40.3%。2013年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戶、市級龍頭企業3戶、標準化生產基地3個、黑木耳基地3個、三品認證8個。天盛農業、玉程養殖是江源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江源區江源區

第二產業

2013年,江源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8.2億元,實現增加值84.8億元,實現利潤4.3億元。2013年為富翔建材等16戶企業協調各類貸款1.47億元。鼎運煤化工20萬噸煤焦油深加工、1億立方米LNG、林源春1.5萬噸長白山特色漿果等9個重點項目成功列入全省“五個一批”項目庫,爭取省級技改專項資金450萬元。瑞鑫鑄造、匯源工業等141戶企業投入資金70.2億元,對生產流程和產品工藝進行全面升級改造。
江源區江源區

第三產業

2013年,江源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6億元,比2012年增長12.6%。2013年新開工三產項目16個,其中總投資1.2億元的義烏小商品貿易城,總投資7500萬元的長白山奇石文化城二期、三期等5個項目快速推進。預計全區服務業完成增加值45.5億元,比2012年增長21%。從業人員達到3.5萬人,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總數的83.3%,比2012年增長10.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江源區投資2884萬元,對江源區中國小教室保暖設施、36所學校教學儀器和3所校舍進行維修改造。新增保全79人、校車21台。

醫療事業

2013年,江源區投資1907萬元,對區醫院及鄉鎮衛生院進行修繕和改造,16家標準化村衛生室投入使用。江源區出台《江源區城鄉困難民眾“提前醫療救助”實施方案》,在吉林省率先實行困難民眾醫療提前救助。

廣播事業

2013年,江源區完成直播衛星“村村通”1795戶、“戶戶通”1970戶。

文化事業

2013年,江源區聘請北京者凡旅遊規劃公司,編制《江源區旅遊策劃及重點地塊項目建議書》,對江源區生態旅遊資源開發進行總體規劃。乾飯盆景區被吉林省評為平安景區、被國家評為AAA級風景旅遊區。長白山奇石文化城榮獲吉林省AAA級先進平安景區稱號。區圖書館被文化部評定為“國家三級館”,區松花石博物館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國家第三批國土資源科普基地。

社會保障

2013年,江源區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再就業950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252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鎮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86萬人和20.67萬人,發放各類養老金5.08億元。發放城鄉低保及其他各類救助資金1.37億元,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分別達到267元/月和1385元/年。總投資1200萬元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竣工投入使用,流浪未成年人得到有效救助。

基礎建設

2013年,江源區投入4000萬元,開展社區辦公用房建設,江源區29個社區辦公用房平均面積超過500平方米。

民俗風情

據史料記載長白山是滿族的發源地,如今主要是漢族和朝鮮族共同居住的地方。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民族。很早以前他們就生活在長白山腳下,鴨綠江畔,在長期的生活和戰鬥中,他們同漢族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朝鮮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很強。很多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流傳至今。傳統的朝鮮民族民居鄉土氣息濃郁,一般是稻草屋頂,朝鮮族大炕、木筒煙囪。大多數朝鮮族聚集區,主要的農作物為水稻,因此他們就地取材,用稻草蓋屋頂,又隔雨,又保暖,經濟實惠。朝鮮族大炕別具特色,房間整個地面除了放鞋子的地方,其餘是一埔大炕,進屋就脫鞋上炕,炕上一般埔著地革,朝鮮族婦女總會使它保持的乾乾淨淨,愛清潔也是這個民族的一大特點。
傳統的朝鮮族的服飾以婦女穿的高麗裙最為獨特。每到大型節日、朋友聚會或生日、祝壽她們總會穿上這種傳統的服裝,伴隨著那優美的民族樂曲,載歌載舞,熱鬧一番。朝鮮族婦女擺運物品一般用頭頂,這是在長期勞動中練就的本領,既使走的很快,也非常平穩。在歷史上,朝鮮族男尊女卑的現象比較突出。這和日本的風俗有些相象,但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現象也逐漸在改變。
朝鮮族民族音樂,民族歌舞,獨具風格,它們多半反映勞動和豐收的歡樂的場面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在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朝鮮族歌唱家和藝術家。每到朝鮮族的傳統節日和慶祝的場面,他們都會引吭高歌,舉杯暢飲,充分體現了這個民族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嚮往。朝鮮族的民族節日有歲首節、上元節、寒食節、秋夕節等。為老人祝壽場面熱鬧隆重,體現朝鮮族尊老愛幼的風俗。

美食

風景名勝

江源湖風景區位於白山市江源區境內,距江源區政府2公里左右,距白山市中心21公里。風景區為一低山所圍繞的河谷地,北界以分割愛民村與三岔子村的山脊為界,西側是兩座橫亘的低山,南以低山山脊為界。東達谷口,低山圍合的谷地內有一條河流——小清河蜿蜒流淌。
江源湖江源湖
神仙谷位於江源區大陽岔境內,201國道北側。傳說曾是神仙住過的地方。雨季來臨的時候,這裡煙雨濛濛,雲蒸霞蔚,景色迷人,有長白山下第一谷之稱。
神仙谷神仙谷
九曲峽”為山中小峽,峽長200米,峽中斜流小瀑,蜿蜒九曲。
九曲峽九曲峽
楓林公園位於正岔街道鎮立新村,毗鄰靖白公路。這裡的楓葉有九品、七品、五品之分。色彩豐富,有深紅、桃紅、紫色、金黃、花斑楓葉。
江源區
棒槌峰位於201國道南側,是兩座巨大的石峰,有103.8米高,外形像棒槌。
棒槌峰棒槌峰
乾飯盆位於白山市江源區境內長白山中,地處長白山南麓,距長白山160公里。景區內有棒槌峰、九曲峽、寒奧地質園、楓葉嶺、石門溝、長白山怪石陣六大景點。
乾飯盆乾飯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