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銀行

江淮銀行

1941年成立,行址設於蘇中,發行江淮幣通行於蘇區各縣。與此同時,蘇中區下屬的兩個區:淮南區、淮北區亦有地方銀行(銀號)。分別為淮南銀行、淮北地方銀號。1945年8月與其它4個地方銀行(銀號)合併組成華中銀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淮銀行
  • 成立:1941年
  • 地址:蘇中
  • 主要業務:發行江淮幣通行於蘇區各縣
  • 拆除:2010年
簡介,新四軍“江淮銀行”今何在,為何叫“江淮銀行”,護金條捨生忘死,劉少奇紙幣簽名,銀行內舉辦婚禮,鬧市區尋覓蹤跡,舊行址亟待保護,現狀,

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華中根據地蘇中區的地方銀行。
江淮銀行五元券江淮銀行五元券
1941年成立,行址設於蘇中,發行江淮幣通行於蘇區各縣。
與此同時,蘇中區下屬的兩個區:淮南區、淮北區亦有地方銀行(銀號)。分別為淮南銀行淮北地方銀號
1945年8月與其它4個地方銀行(銀號)合併組成華中銀行

新四軍“江淮銀行”今何在

1941年初,經歷了“皖南事變”後的新四軍鹽城重建軍部,曾設立了新四軍財政部和“江淮銀行”,並發行了一套3張紙幣,總計400萬元。60多年的歲月滄桑,鹽城市博物館副研究員、鹽城市錢幣學會名譽會長、新四軍老戰士熊涵東老人,經過20年的研究發掘,最近終於向世人揭示了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為何叫“江淮銀行”

1941年1月底,中央軍委在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為政委,所屬部隊編為7個師和一個縱隊,並建立了華東抗日根據地,直接威脅著日偽軍占領的南京和上海,敵人除了在軍事上“清鄉”、“掃蕩”外,還在經濟上對抗日根據地實施嚴密封鎖,採用日軍軍用券、偽軍儲備銀行券、國民黨“法幣”及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的“江蘇農民銀行”券,企圖掠奪根據地各種物資。
為了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保障軍需供給,新四軍在鹽城設立了直屬軍部的“財政經濟部”。3月,陳毅、劉少奇等人決定籌建銀行,發行革命貨幣。
江淮銀行蘇中第三支行發行伍角券江淮銀行蘇中第三支行發行伍角券
據說,對於當時銀行取什麼樣的名稱還有一段趣聞。建立這個銀行叫什麼名字好呢?當時有同志建議取名“淮南銀行”。有人考慮到這個銀行立足淮南、面向淮北,建議取名“兩淮銀行”。劉少奇同志微笑著說:“叫‘兩淮’?面太窄,也不夠氣派。新四軍還要向東發展,繼續挺進,將來是面向大江南北,橫跨淮河兩岸,叫‘江淮銀行’如何呢?”於是,銀行的名稱就被定為“江淮銀行”。
1941年4月1日,“江淮銀行”在鹽城成立,4月12日開門營業。在行政隸屬上,江淮銀行歸屬新四軍軍部的財經部領導,對外是兩塊牌子,對內是一套班子。財經部部長朱毅兼任江淮銀行行長,副部長李人俊、駱耕漠兼任江淮銀行副行長。江淮銀行共有四五十人,來自3個方面,一是軍部調派的黨政財經幹部,二是上海地下黨選送來熟悉銀行業務的同志,三是選調自軍部抗大五分校女生隊隊員。

護金條捨生忘死

1941年夏天,日偽軍對鹽阜區發動大規模“掃蕩”,7月20日前,成立了僅3個月的江淮銀行隨軍部財經部轉移,暫時撤離鹽城。撤離時,行長朱毅決定把作為銀行儲備基金的銀元、金條等實物分別裝在特製的12個木箱內,秘密轉移到鹽城以東的農村,深埋在南洋岸一帶的池塘里,留下一名銀行工作人員埋伏在老百姓家,以療養身體為名,暗中監管金條和銀元。財會稽核員麥潔紅等一批女同志懷揣金條隨副行長李人俊等人,向東台海安方向轉移。其餘人員則在副行長駱耕漠率領下,和財經部一起向阜寧淮北方向轉移。
銀行不少職員都是年輕女同志,在轉移中,為了保護銀行金庫內的金條、銀元、稅款和支票,她們不惜丟掉各自的衣物,將行軍用的米袋和被單製成專用錢幣袋,分捆在身上,人不離錢,錢不離人,隨軍秘密轉移,吃盡了千辛萬苦。
江淮銀行一元券江淮銀行一元券
8月下旬,敵人的“掃蕩”被粉碎,江淮銀行工作人員又在駱耕漠帶領下,衝破敵人封鎖,到達阜寧臨時軍部會合。陳毅軍長獲悉江淮銀行無人員傷亡,錢未丟失,很是高興,稱讚江淮銀行“保護了公款,為軍部經費開支提供了方便。”而埋藏在鹽城農村的12箱金條銀元等也被全部安全運回,交給了新四軍三師。
當年9月,從縮小戰略的角度出發,新四軍決定撤消江淮銀行總行,將華中分為9個戰略區,分別自行建立銀行,駱耕漠率領部分人員下放到三師建立鹽阜銀行。副行長李人俊在粟裕的第一師建立蘇中財經處和銀行,銀行仍沿用“江淮銀行”名,正副行長仍然是朱毅和李人俊。

劉少奇紙幣簽名

日偽軍除了對鹽阜抗日區實施經濟封鎖和物資禁運外,還把大量貶值的法幣和偽幣推向根據地,掠奪根據地物資。1942年8月,江淮銀行決定以貨易貨,在蘇中發行抗日革命貨幣———江淮幣。
早在1941年5月,江淮印鈔廠就在大豐裕華鎮建立,但由於形勢緊張,紙幣還未開印,機器就被拆除埋藏在深水河內,墨油深埋土中,上面種上菜,印鈔紙則分散在老百姓家隱藏。江淮銀行再次成立後,印鈔廠轉移到阜寧羊寨繼續生產。
江淮銀行當時還是華中地區一級金融中心,它主要負責幫助其它根據地印製多種版面抗幣。江淮幣主要在鹽阜、淮海、蘇浙等根據地使用,當時有壹元券、伍角券和貳角券,分凹凸版兩種印刷。印鈔用的版子是在上海秘密刻好後運到根據地的。在上海製版時,為防止敵人破壞,只刻好花邊花球、風景和面值,行名、圖章、編號等,都是在根據地製成銅凸版,再套印上去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阜寧縣羊寨印刷的江淮幣背面呈橘黃色,下端“1941”年製版年度字樣以上印有英文簽名“HwuFao”,即漢字音“胡服”,這是劉少奇當時化名胡服工作時用英文簽上去的,在各根據地銀行發行的抗幣中,只有這類紙幣上印有劉少奇的英文簽名,極其珍貴。票面上還印有“作抗幣伍元”5個黑字,正面藍色,在橘黃色行長印章兩旁,各套印藍色“鹽阜”2字,橘黃色“作伍元”3字。

銀行內舉辦婚禮

據朱毅妻子陶濤老人(時任江淮銀行會計科長,建國後任化工部副部長)回憶,江淮銀行成立後,曾撥款6萬元,幫助鹽城縣工人、農民解決購買種子、耕牛、打井灌溉等生產借貸資金。還撥款3萬元,調劑阜寧縣農村金融。
1941年4月4日,江淮銀行創立第4天,朱毅和陶濤向黨組織申請結婚,劉少奇在他們的報告上親筆簽了“完全同意”4個字。劉少奇說:“我也要和王前同志結婚了,就和你們一起舉行個集體婚禮吧!”這個集體婚禮是在江淮銀行的北屋內舉行的,熱鬧但又十分儉樸。參加集體婚禮的均為當時在鹽新四軍軍部、中共華中局的領導人,有賴傳珠夫婦、彭康、饒漱石的妻子陸璀等。婚禮首先是開了茶話會,參加婚禮的同志圍坐在一起,邊唱革命歌曲邊吃喜糖。茶話會結束後舉行了婚宴,當時只辦了兩桌宴席,一桌是劉少奇同志和王前的,另一桌是陶濤和朱毅的,兩桌飯菜花了60元,全部從劉少奇的稿費里開支。
舉行集體婚禮時,陳毅代軍長在東台,並不知情。他4月中旬回到鹽城,一天走進江淮銀行的大門就大聲嚷道:“我要到魯藝去講課,還沒有吃飯呢!你們倆請我吃頓飯,就算補請我吃的喜酒吧!”還和陶濤開玩笑說:“你是學化學的,炒菜就是化學變化,你應該會燒菜!”可是陶濤卻不會做菜,只得請食堂做了一盤炒雞蛋,加上一碟青菜,算是給軍長備了一頓午餐。

鬧市區尋覓蹤跡

據熊涵東老人考證,新四軍財經部地址,最初在鹽城西南郊的小馬溝錢姓大院(今鹽都區潘黃鎮朱莊村)。江淮銀行成立後,行址和財經部一道遷入鹽城城區原問渠巷以北、中山路中路西朝東石庫門大院內。
這些“舊址”在今天的什麼地方?半個多世紀的戰爭與建設早已讓抗日戰爭年代的鹽城難覓蹤跡。經過多次走訪,熊涵東終於發現,現在的鹽城市劇場路15號就是當年“江淮銀行”的舊址,而更令他驚喜的是,今天江淮銀行的舊址雖然成了大雜院,但這些清代木結構的老房子保存基本完好。為了進一步證明,熊涵東專門跑到北京,找到了朱毅的妻子陶濤,陶濤又聯繫在江蘇工作的麥潔紅等4名老戰友、老同事幫助回憶確認。2001年4月,這些老人又從北京、南京等地相聚鹽城,當來到劇場路15號老房子前時,這些已七八十歲高齡的老人激動地說:這就是當年參加革命工作的地方。後經專家考證再次得到確定,且是新四軍在鹽城的軍部留下的唯一遺址。

舊行址亟待保護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江蘇和安徽部分根據地聯片成立蘇皖邊區政府,下設華中銀行總行,在江蘇的江淮銀行改為華中銀行第一、第二分行。1949年初,中央統一解放區內各個黨政軍建制,全國統一成立人民銀行,江蘇華中銀行改為人民銀行蘇南、蘇北分行,後又統一建立人民銀行江蘇分行。上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又從人民銀行分設出來現在的四個國有專業銀行。因此,江淮銀行———華中銀行———人民銀行,是一條不可分割的鏈條。記者了解到,“江淮銀行”舊址前身為胡泰當鋪老闆賈芝山的私人宅院,東西長30米,南北寬24米,總面積達720平方米,宅院為東、中、西、三進深宅院,均為平瓦房。但如今這些老房子已賣給個人,成了十分擁擠的職工宿舍,不少住戶又在房前屋後加蓋了廚房、花房、雜屋間等,原來銀行的天井成了只能容兩人平行的小過道,面目全非,讓人喟嘆。
黃觀墓高清組圖黃觀墓高清組圖
據悉,早在2001年紀念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60周年之際,熊涵東就聯合許多新四軍老戰士,建議將江淮銀行遺址確定為鹽城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

現在,由於舊城改造,江淮銀行己於2010年拆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