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半朝

在汝南郡悠久的歷史當中,曾經出現過一個文化燦爛、群賢輩出的時代。這個時代足以讓天中的後人們自豪,這就是東漢時期的“汝半朝”現象。(其中亦出現西晉“汝半朝 ”時期和明朝”汝半朝“時期。)

“汝半朝”起於何時,終於何日?一般的說法都集中在東漢。但仔細想來,它應該起於西漢、盛於東漢,結束於明朝才對。“汝南固多奇士”,自有史以來已成定論,只是到了東漢,才更加顯赫而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汝半朝
  • 時期西漢高帝二年
  • 始建:汝南郡
  • 屬於:平輿、宜春和安城三縣所轄
汝半朝簡介,汝南籍人物,後人評論汝半朝,

汝半朝簡介

西漢高帝二年(前205年)始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這裡屬平輿、宜春和安城三縣所轄。至遲在文帝時,汝南郡已由陳郡析置。景帝二年(前156年),置汝南國,立其子劉非為汝南王。三年(前155年),徙劉非為江都王,汝南國除為郡。其後,郡治雖有變化,但大體都在今天駐馬店市一帶。
汝半朝
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第一次在汝南設郡,即汝南郡。當時的汝南郡治所在今平輿縣射橋鎮古城村,後遷至上蔡崗山、汝南汝陽(今汝南),下轄37縣。管轄範圍包括今駐馬店、信陽、漯河、平頂山、許昌及安徽阜陽等地,成為漢王朝二十三郡之一。漢王朝在奪取政權後,吸取秦王朝滅亡的教訓,開始推行一系列開明措施,提拔任用了一批賢臣廉吏,使西漢成為歷史上最負盛名的王朝之一。而當時汝南郡地處中原,洪河、汝河、淮河貫穿其境,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加之汝南郡為天下大郡,人口接近三百萬,經濟、文化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整體水平高出全國其他諸郡。因此,從西漢末開始,汝南籍為官者已登朝入府,為他人所羨慕。到了東漢時期,更是群賢競秀,為世人矚目。據後人統計,當時汝南人入朝為官六百石以上職位的就達六十人,《後漢書》中有名有姓有傳的更是數不勝數。因此,史書上稱,“漢末論黨季,汝南實其淵”。

汝南籍人物

在東漢“汝半朝”時期,汝南籍為官者,有人曾作過統計,除了名揚天下的陳蕃、范滂外,還有許多。如:許靖,汝南平輿人,曾任尚書郎。許邵,當時名士,汝南平輿人。蔡衍,汝南人,官至議郎。陳翔,汝南召陵人,御史中丞。張甫,太尉,光祿勛。郅壽,西平人,官至京兆尹。周防,汝陽人,官至陳留太守。鐘興,汝陽人,官至左中郎將、關內侯。戴憑,平輿人,官至虎賁中郎將。袁良,汝陽人,官至司空,安國亭侯。周嘉,平輿人,官至尚書侍郎。戴尊,慎陽人,官至侍御史。袁京,汝陽人,官至侍中。周暢,汝陽人,官至光祿勛。袁彭,汝陽人,官至光祿勛。周舉,汝陽人,官至尚書。何並,平輿人,官至隴西太守。許訓,平輿人,官至司徒。許相,平輿人,官至司空。張濟,汝陽人,官至尚書。張喜,汝陽人,官至司空。袁原,汝陽人,官至司徒。許敬,平輿人,官至司徒。黃浮,汝陽人,官至東海相。李固,郎陵人,官至太尉。李鹹,西平人,官至太尉。袁敞,汝陽人,官至司空。
在以上這么多汝南籍為官者當中,有許多人後來名揚天下,甚至成了左右當朝政治的人物。也有忠直之士,以美名而譽滿天下。如何並,其祖父本就是高官。何並自平輿徙平陵後為長陵令,治理縣政,路不拾遺。遷隴西太守,後徙潁川。此時,潁川尚書令鐘元,有權有勢。其弟鐘威在潁川借其哥的勢力無惡不作,橫行鄉里。何併到此後,殺鐘威於雒陽,並懸其首於鬧市,足見何並的忠勇果敢。
還有黃浮。靈帝時,王侯權貴,窮奢極侈,其奴僕出入皆乘牛車。這些王公貴族的姻親更是魚肉鄉里,禍害百姓。老百姓都對他們恨之入骨,視之為盜賊。當時武原侯徐璜的哥哥徐宣為下邳令,暴虐尤甚。有一次,他想娶曾做過汝南太守的李嵩的女兒為妾,李嵩堅辭不允。徐宣便率一幫打手跑到李家,抓住其家中婦女,戲射殺之。當時黃浮為東海相,聽到此事後,憤怒無比,將徐宣家中老少悉數抓去,無論少長悉拷之。黃浮部下皆害怕,請黃浮三思而後行。黃浮說,徐宣國賊,禍害鄉民,殘殺婦女,不殺怎能平民憤。我今日把他殺了,明天就是被處死,也足以瞑目了。就這樣,他把徐宣的罪狀一條條弄清公布後,當即將其處死,並暴屍於市,以示百姓。一時間,郡中震慄。 在整個西漢、東漢時期,汝南籍的官員名震朝野。然而,“汝南固多奇士”並不僅僅指那些在朝為官之人。除了那些人之外,還有一生致力於著書立說者,譬如西漢的桓寬所著《鹽鐵論》,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規模較大的關於國家大政方針的辯論會,也是我國最早的政治經濟學的。。汝陽人尹更始父子,被稱為一代儒學大師,所著《春秋谷粱傳章句》以及專著《別錄》、《十略》名譽天下。還有平輿人許慎撰《說文解字》15篇,集文字學和古文經學、訓古學大成於一體,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字典。
有為官者,更有不願為官者。在東漢時期,這種風氣尤甚,這些奇士視名利為糞土,願平生仰望山林。其中,平輿人廖扶,汝南人王雋,正陽人戴良,安陽人魏桓最為知名。
廖扶字文起,從小便習遍經書,曾教授百人。其父為北地太守,後因故下獄而死。廖扶親眼看到父親為官的結果,嘆曰:老子有言,名與身孰親,吾豈為名乎!遂絕志世外、專精經典。每至歲荒,乃聚谷數千斛,送給宗親鄰里。州郡公府辟召,皆不就。常居住在祖先的墓冢旁,因此大家都叫他“北郭先生”。汝南太守謝煥從前聽過他的課,到汝南就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派人送上門人之禮,隨後又以學生的名義看望他,都被他謝絕。廖扶活到83歲死,臨終又勸告子孫不要為官。
王雋曾是范滂的好朋友,時人評論他外靜而內肅。州郡三府曾下令讓他為官入仕。他聽說後連夜逃跑,隱居武陵,躬身自耕。獻帝登基,征其為尚書,他又一次拒絕,直到64歲壽終。
戴良字叔鸞,是戴尊的四世孫。此人從小即有怪才,言語議論常常驚世駭俗。有一次,同鄉好友謝季孝問他,你自己看天下誰人能與你相比?戴良答,仲尼長東魯,大禹出西羌,獨步天下與誰偶!郡人舉他為孝廉,不就,再拜司空府,他過了一年也沒上任。州郡急了,迫他就範。他一邊答應,一邊同妻子逃入江夏,從此再不回家。
還有魏桓,此人幾次被征不應,同鄉的朋友都勸他。他說,夫千祿求進,所以行志也。現在後宮宮女有幾千名之多,其可損乎?廄里的馬匹千萬,其可減乎?朝中的奸佞整日圍著皇上轉,其可除乎?大家都說,不可。魏桓嘆了口氣說:讓我生著去死著歸,對各位又有什麼好處呢?遂隱身不出。

後人評論汝半朝

有關“汝半朝”現象,後人尤其是天中的專家評論頗多。說此現象絕非偶然。說它是時代的產物。歸結起來,原因有三:一是經濟的繁榮促進了文化的發展,“魚稻之饒,流衍他郡”,故人才輩出有堅實的經濟基礎;二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汝南郡興教辦學者日益增多,青年學子讀書進仕,蔚然成風。當地地方官吏大力興學。像東漢首任太守寇恂,一上任,就促建鄉村學校,從外地聘請教授來汝南講學,寇也親自到學校教課。繼任汝南太守歐陽歙上任後,在郡內興辦專門講授《尚書》的學校,同樣也效仿前任親自授課。汝南人蔡玄,在家鄉興辦私學,一輩子教過16000多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漢朝的選官制度。在漢朝,朝廷任用官員的方式是察舉徵辟制。察舉就是皇帝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下詔公開徵求人才,由中央和地方各級主管官員將人才向政府推薦,經考核後擇優錄用,授予職位。徵辟是朝廷下令徵召有名望的高士鄉賢,直接錄用為官,叫徵士。此種制度在西漢時期的確起到了促進社會發展的良好作用。但到了東漢,尤其是東漢末年,這種制度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尺度,往往被濫用。一些豪族權貴利用手中的特權,為維護自身利益不惜收召姻親故交,因此出現了公門有公,卿門有卿,累世公卿的局面。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袁安,其族五公三卿,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因此,清人顧泰民在遊歷袁安故里時寫詩稱:“縱是汝南多月旦,應教此事獨推袁。”一方面說“月旦評”推出許多鄉賢,另一方面又感嘆“月旦評”雖名揚天下,但論起推薦人才卻遠不及公卿袁氏。不過,說到這,我還想加入一點,“汝半朝”在當時能夠出現,還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天中人海納百川、包容萬物、兼收並蓄的胸懷,造就了其獨特的人格特徵。二是無論是先秦的孔子入蔡,還是韓非避難西平,以及後來的鄭當、召信臣、鄧晨、歐陽歙、鮑昱治汝南,他們把文明的火種播撒天中,與天中文化相互交融,讓天中先賢足不出戶便知天下,未及遠行便成教化,這些原因加在一起最終促成了“汝半朝”名冠諸郡,在天中歷史的天空上畫出了一道空前絕後的艷麗彩虹。
二 ,明朝時期,汝寧府知府(今汝南)比較重視教育,熱心辦學,除了鄉下辦許多學館以外,光府城就建立了五座規模較大的書院:北書院、南書院、天中書院、南湖書院等。這些學館、書院,培養造就了很多人才。僅嘉靖萬曆皇帝在位的幾十年中,汝南考取舉人的就有185人,考取進士的有51人,考取貢生、秀才的更多了。汝南人進學的多,在外地做官的當然也多。萬曆朝當時明朝內設六個部,五個部中都有汝南人身居要職,掌握實權。其中有吏部尚書李宗延,兵部尚書傅振商,工部右侍朗佳有根,禮部侍朗費必興,太常侍卿羊可立,雲南道御史兼三秦巡按李本固。因為汝南人在朝做官的多,地位又高,頗有“半朝”之勢,故人稱“汝半朝”。
明朝汝半朝的出名源於萬曆朝的爭國本事件。萬曆皇帝要立太子,打算廢長子朱常洛立幼子朱常洵為太子,朝內大臣議論紛紛,認為不合太祖定下的法規。李宗延、傅振商、李本固、桂有根、羊可立、費必興等汝南籍的六位大臣聯名,由李本固執筆寫了一個奏章,呈與萬曆皇帝。由於奏章措辭堅硬,語言辛辣,觸怒了萬曆皇帝。萬曆皇帝說李宗延等人依仗汝半朝之勢,欺君傲上,非要治他們的死罪不可,多虧各部大臣上殿保本,才免去死刑,貶官為民。他們回到汝南家鄉,有的研究經、史、子、集,有的著書立說。李本固編修的《汝南志》書,傅振商寫的《愛鼎堂文集》均流傳後世。
十八年後,太子即位,下詔為“汝半朝”平反昭雪,重新啟用,有的官復原職,有的又提升了官職。自此“汝半朝”的傳說就流傳下來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