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海灣新區

汕頭海灣新區

海灣新區規劃面積約48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36平方公里,包括珠港新城、東海岸新城、南濱新城;起步區12平方公里,包括珠港新城、東海岸新城新津片區和南濱新城起步區。規劃期近期至2017年,中期至2020年,遠期展望至2030年。預計到2030年,新區常住人口達100萬人左右,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2050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或超過珠三角地區平均水平,形成若干500億元和千億元級的產業集群,成為引領粵東走向現代化的新興增長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汕頭海灣新區
  • 別名:華僑經濟文化合作實驗區
  • 行政區類別:國家級新區
  • 所屬地區:廣東省汕頭市
  • 下轄地區:東海岸新城、珠港新城、濠江濱海新城、中國鋯城等“六城一區”
  • 電話區號:0754
  • 郵政區碼:515000
  • 地理位置:汕頭市東部沿海
  • 面積:480平方公里
  • 人口:100萬(預計2030年)
  • 方言:潮州話(潮汕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揭陽潮汕機場
  • 火車站:汕頭火車站,潮汕站
  • 車牌代碼:粵D
  • 核心區域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
概況,建設進展,地理位置,總體規劃,定位,戰略,布局,目標,合作試驗區,意義,

概況

海灣新規劃面積約48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36平方公里,包括珠港新城、東海岸新城、南濱新城;起步區12平方公里,包括珠港新城、東海岸新城新津片區和南濱新城起步區。規劃期近期至2017年,中期至2020年,遠期展望至2030年。預計到2030年,新區常住人口達100萬人左右,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2050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或超過珠三角地區平均水平,形成若干500億元和千億元級的產業集群,成為引領粵東走向現代化的新興增長極
從空中俯瞰汕頭,這座城市“一灣兩岸”的城市布局,宛如伸出的雙臂,將相當於5個杭州西湖那么大的海域攬入懷中。千百年來,無數先民從這個海灣揚帆起航,在尋求財富與機遇的同時,也將潮汕人的血脈和文化撒播到世界各地。
現今,一座地跨兩岸,占地480平方公里的海灣新區正從這裡崛起,它不僅是汕頭城市“擴容提質”的重要平台,也將成為支持海外潮人乃至全國僑胞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與和平統一大業的發展平台,成為新時期華僑經濟文化發展的典範。目前,作為海灣新區組成部分的各新平台進展順利,為全面推進海灣新區建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汕頭規劃建設汕頭海灣新區,是汕頭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推進城區擴容提質、聚集發展、率先崛起,促進“汕潮揭”同城化發展,加快汕頭東部新城重大平台建設,增強對粵東地區發展的帶動作用的重大舉措。
整個海灣新區總規劃面積約480平方公里,形成以東海岸新城、珠港新城、濠江濱海新城、中國鋯城、澄海六合新城、粵東物流新城、南澳實驗區等構成的“六城一區”七大功能組團的空間布局,將建成全國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全省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示範區、粵東現代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建設進展

2012年8月24日,汕頭市委、市政府正式向廣東省委、省政府上報《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建議稿)》,請求批准規劃建設汕頭海灣新區;組織編制汕頭海灣新區總體發展規劃;加強對汕頭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的領導和諮詢指導。10月16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鄭通聲帶隊赴北京向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僑辦有關部門負責人,匯報規劃建設汕頭海灣新區的構想,請求給予支持指導,得到積極回應和指導。
汕頭海灣汕頭海灣
2012年10月15日至19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鄭通聲帶隊專程赴京,向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僑辦匯報海灣新區有關工作。副市長趙紅及市發改局、龍湖區、金平區和相關企業的負責人參加活動。在北京,鄭通聲一行拜會了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范恆山、規劃司副司長袁喜祿,國務院僑辦副主任任啟亮、經濟司巡視員張健青,匯報汕頭經濟特區擴圍後的發展情況和規劃建設汕頭海灣新區的初步構想,請求給予支持指導。
國家有關部門領導對汕頭經濟特區擴圍後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效和市委、市政府推動科學發展、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建設幸福汕頭的思路理念給予充分肯定,表示將一如既往支持汕頭改革創新和科學發展。
2012年11月21日,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與省委常委、秘書長林木聲、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等一道,實地考察了汕頭東海岸新城施工現場,並聽取了汕頭市“一灣兩岸”規劃情況匯報。汪洋說,對於承載汕頭未來與希望的新區,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從容建設。“不能按照現在珠三角的水平去做規劃,而要通盤考慮20年後世界產業格局、廣東城市形態,努力使規劃和建設經得起歷史和時間的檢驗。”
2012年12月,經廣東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這標誌著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前期工作正式啟動。由此,汕頭海灣新區也正式上升為省級平台,為新區享有省級政策許可權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要求省有關部門和汕頭市要圍繞國家擴大汕頭經濟特區範圍、增強創新發展能力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進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在推動華僑經濟與文化發展、海峽兩岸與港澳合作、營商環境與商事規劃,以及通關制度、財稅、土地、海域使用、投資管理、金融服務、社會管理等方面加大政策創新力度,為全省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提供經驗。方案同時要求,汕頭市要切實擔負起汕頭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的主體責任,積極推進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的相關前期工作;省直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汕頭海灣新區開發建設工作的指導。
汕頭將以此為契機,科學謀劃海灣新區建設,努力爭取上升為國家創新發展平台,賦予對外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政策措施,力爭把海灣新區建設成為華僑經濟文化發展的示範區,成為推動轉型升級、深化體制創新、建設幸福汕頭、展示城市形象的平台、新名片,成為輻射帶動粵東地區振興崛起的新引擎。
汕頭海灣汕頭海灣
《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要求,由廣東省有關部門牽頭,會同汕頭市政府抓緊編制汕頭海灣新區規劃,包括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總體規劃要明確汕頭海灣新區的區域範圍、戰略定位、發展目標、主要任務、管理體制和政策導向等。專項規劃主要包括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區域建設用海專項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
2013年1月5日,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市長鄭人豪、常務副市長鄭通聲、副市長趙紅以及市政府辦、市發改局、市外事僑務局等部門負責同志專程赴京拜訪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僑辦領導,就汕頭經濟特區以規劃建設汕頭海灣新區為載體,先行先試開展華僑投融資服務等創新,支持海外華僑資本參與祖國和家鄉建設的構想作了匯報。國僑辦副主任任啟亮對此表示了肯定。來自國家層面的支持,無疑將使汕頭海灣新區的發展前景更加光明。
目前廣東省發改委已牽頭編制汕頭海灣新區發展規劃,汕頭市則正在抓緊按程式制定並報批各專項規劃和海灣新區組織架構設定,並按照先易後難、先急後緩的原則,提出政策創新的具體方案報省政府審批。
2013年1月25日上午9時,廣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廣東省長朱小丹代表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我省將深入實施提升珠三角帶動東西北戰略,推進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發揮經濟特區的示範帶動作用,推進粵港澳更緊密合作,推動開放朝著最佳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實行珠三角和東西北地區差別化招商政策,切實解決重大優質項目落地難問題。強化產業政策引導,鼓勵外資更多投向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東西北地區。進一步加強粵台交流合作,推動粵東北四市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東西北地區地級市城區擴容提質,推進汕頭海灣新區等新區建設。推進廈深鐵路廣東段、廣梅汕鐵路增建二線等鐵路建設。打造粵東沿海重化產業帶,促進“汕潮揭”同城化。辦好第五屆粵東僑博會
2013年5月15日,國家發改委巨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蒞汕調研,為汕頭海灣新區的開發建設把脈出招。
汕頭海灣新區規劃建設受到國家發改委巨觀經濟研究院的高度重視,目前該院已成立由常務副院長王一鳴為組長的《汕頭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總體規劃研究》課題組。本月15日,巨觀院科研部副主任、研究員史育龍黃漢權等課題組成員先期蒞汕,開展為期一周的實地調研,為汕頭海灣新區的開發建設把脈出招,這標誌著汕頭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總體規劃研究全面展開。昨天上午,市委書記陳茂輝會見課題組一行並進行座談。
記者了解到,規劃建設海灣新區是市委、市政府在新的歷史時期擦亮特區牌子、爭創特區新優勢、進一步發揮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中“視窗”和“試驗田”作用的戰略決策,是加快實現擴容提質、集聚發展、率先崛起,增強對粵東地區發展帶動作用,促進“汕潮揭”同城化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海灣新區總規劃面積約480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區和拓展區,形成“六城一區”七大功能組團的空間布局。在研究規劃建設汕頭海灣新區的過程中,我市將把“僑”和“特”更加緊密結合起來,並在海灣新區核心區,包括東海岸新城、珠港新城、濠江新城南濱片區等三個功能組團,總面積36平方公里,在全國率先創辦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
昨天上午,課題組舉行座談會聽取市發改局關於規劃建設汕頭海灣新區及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基本思路和構想,以及有關部門的意見建議。課題組表示將進一步深化調研、整合創新,提出汕頭海灣新區發展戰略,編制汕頭海灣新區總體規劃,形成高質量的《汕頭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總體規劃研究》和若干專題報告,為海灣新區的發展定位提供科學依據,支持汕頭先行先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經驗,為促進汕頭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獻計出力。副市長李耿堅主持座談會。
在汕期間,課題組除召開座談會聽取我市各區縣政府、相關部門、重點行業部分企業代表等的意見建議外,還將參觀市城市規劃館,實地考察珠港新城、東海岸新城填海工程、粵東物流新城等功能區。
2013年11月14日,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汕頭海灣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年)》。會議指出,汕頭海灣新區規劃特色明顯,空間布局合理,能突出華僑經濟文化合作、產城融合、綠色生態等特點,功能較為齊全,新區和起步區符合汕頭實際。汕頭市委、市政府將以此次省政府審批通過汕頭海灣新區發展總體規劃為契機,加快推進新區發展,推進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建設,再創特區輝煌,構建“華僑經濟門戶,世界潮人之都”。

地理位置

按照《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未來的汕頭海灣新區將以東海岸新城、珠港新城、濠江濱海新城南濱片區為核心(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向南、向西、向北拓展至480平方公里,規劃建設汕頭海灣新區,形成包括中國鋯城、澄海六合新城、粵東物流新城、南澳實驗區等構成的“六城一區”七大功能組團的空間布局。
地處海灣新區的粵東物流新城地處海灣新區的粵東物流新城

總體規劃

定位

華僑經濟文化合作、產城融合、綠色生態
——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平台。以創建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為核心,彰顯合作、創新、服務主題,把特區、僑鄉、港口優勢與潮汕僑胞的人脈商脈、國內外潮商雄厚資本、發達的商業網路結合起來,打造中國華僑門戶,構建面向華僑華人的金融服務平台和世界潮商聚集發展創新平台,面向全球的國際採購和商貿物流中心,面向世界華僑華人的文化交流基地,共築全球華人華僑精神家園。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重要開放門戶。依託新區臨海和交通優勢,發揮汕頭港作為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的功能優勢,著力打造國際商貿會展核心區、特色金融服務功能區、潮商總部經濟集聚區、華僑文化教育先行區、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橋頭堡和粵閩台海洋經濟合作圈核心區,增強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交匯集散的特色門戶功能,把海灣新區建設成為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重要開放門戶。
——粵東現代產業發展高地。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充分發揮民間資本充裕、民營經濟發達的優勢,堅持高端發展的戰略取向,引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領軍人才和關鍵技術,實現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產業發展的重大突破,大力發展金融、貿易、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增強對粵東地區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打造粵東現代產業高地,建設廣東經濟新興增長極
——汕頭經濟特區創新引領區。發揮特區先行先試的體制和政策優勢,充分利用特區立法權,圍繞國際化、法制化商業規則的創設實踐進行大膽探索,創新機制體制,打造陽光法治服務政府。依託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推進產業技術、商業模式、金融服務、電子商務、“數據特區”等重點領域的創新突破。依託全球潮人華僑商業網路,創辦中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
——現代化生態宜居海灣新城。堅持“人文、生態、低碳”發展理念,彰顯海灣特色,利用山、海、島、灘等生態資源的空間組合,建設協調融合的“港—業—城”生態人文景觀,構建具有僑鄉風貌的現代城市框架,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打造汕頭未來新的市民服務中心,建設成為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社會和諧、富有潮汕僑鄉魅力的山水人文生態海灣新城。

戰略

以港興城、聚僑興業、創新興區
規劃從發揮汕頭市特區和僑鄉優勢,凝聚僑心僑力僑智,大力實施以港興城、聚僑興業、創新興區三大戰略的角度提出汕頭海灣新區的五個戰略定位: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平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重要開放門戶、粵東現代產業發展高地、汕頭經濟特區創新引領區、現代化生態宜居海灣新城。
——以港興城戰略。發揮港口對城市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以建設億噸大港為目標,著力完善對外航線網路和港口集疏運體系,充實完善港口綜合服務功能。依託深水大港,圍繞建設區域性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員流中心,創新體制機制,構建現代化綜合服務樞紐。以現代化綜合服務港區為依託,以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撐,構建富有僑鄉風貌的現代城市框架,加快形成“港—業—城”聯動發展新格局。
——聚僑興業戰略。創新思維,轉變觀念,強化法制意識、誠信理念和契約精神,努力營造有利於華僑潮商投資興業的軟環境,增強海外華僑潮商參與新區開發建設的信心。依託新區拓展的發展空間,提高基礎設施和生產經營配套服務水平,培育一流營商環境。引進世界500強和國內行業領軍企業,培育本地龍頭企業。集聚華人華僑資本,積極發展商貿物流、金融服務、商務會展、先進制造、文化創意、休閒旅遊等一批現代產業集聚區,建立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相互促進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創新興區戰略。堅持先行先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和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形成促進投資和創新的政策支持體系,著力培育國際化和法制化的營商環境,力爭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國際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範的創新新區。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創建主要產業領域技術創新聯盟,增強新區產業技術創新實力。扶持培育知名品牌,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發揮國際海纜中國大陸登入站的獨特優勢,打造網際網路國際數據交換中心和“數據特區”。

布局

構建一核三區空間開發總體格局
規劃堅持產城融合的原則,按照港口、城市、海島一體化發展的總體思路,採用軸向開發、組團布局、遠近結合、滾動發展的開發模式,以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為核心,以交通廊道與濱海灣區為軸帶,以功能組團為載體,以點連軸、以軸帶面,加快形成“一核三區”的空間開發總體格局。其中:
“一核”指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試驗區堅持先行先試、基礎先行、功能支撐,加大政策創新力度,積極探索建立更加適應國際市場規則的經濟運行模式,集聚發展金融商務、企業運營、會展交易、文化創意等產業,打造成為海灣新區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核心區,成為提升汕頭現代化城市形象的標誌性區域。
“三區”指南部臨港產業區、北部新興產業區、南澳生態旅遊區。“三區”發揮比較優勢,以江河為分隔,立足組團空間結構,規劃建設功能各有側重、開發協調互動的三大功能區。
——南部臨港產業區。位於達濠島,區域面積約98平方公里,包括濠江科教創新組團和廣澳臨港產業組團。在達濠東部規劃布局汕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擴展區,大力發展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在礐石風景區周邊布局以休閒度假、康復養老為重點功能的休閒度假區;依託廣澳港保稅區建設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重要的臨港物流和綜合保稅物流區。
——北部新興產業區。位於汕頭東北部,區域面積約220平方公里,包括“中國鋯城”組團、六合新興產業組團和粵東物流新城組團。依託“中國鋯城”建設國家級鋯產業集聚區、華僑主題文化體驗基地和AAAAA級鄉村旅遊示範區;依託六合新城,大力發展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海洋生物等新興產業,建設汕頭新興產業集聚區;依託粵東物流新城,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和物流企業總部基地。
——南澳生態旅遊區。區域面積約120平方公里。重點加強南澳島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度假旅遊、探險體驗、養生康體等高端旅遊業態,全力打造成為享譽東南亞的濱海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成為華僑的休閒度假勝地。同時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適當預留發展空間。

目標

五年見成效,八年成規模,十八年建成
按照“起步區五年見成效,核心區八年成規模,海灣新區十八年基本建成”的總體安排,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紮實有序推進新區開發建設。
第一步,到2017年,開發建設全面展開,起步區建設初見成效。2017年,新區常住人口達到52萬,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0億元左右,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77萬元,達到全國同期平均水平。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港口搬遷整合基本完成,集疏運通道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內外交通條件明顯改善。現代產業集聚發展勢頭初顯,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初具規模,金融服務、商貿物流、商務會展、旅遊休閒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起步區建設框架和城市形態基本形成,珠港新城企業總部和運營中心集聚形成規模,東海岸新城新津片區華僑資本集聚區和金融服務中心建設初見成效,南濱新城潮汕歷史文化展示和休閒度假功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第二步,到2020年,新區框架基本形成,核心區建設初具規模。2020年,新區常住人口達到63萬,地區生產總值約52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8.3萬元。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港口功能和輻射能力顯著增強,汕頭港進入億噸大港行列,粵贛閩毗鄰地區樞紐地位基本確立,以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培育形成一批百億元級的產業集群,金融貿易服務功能顯著提升。核心區建設全面展開,珠港新城、東海岸新城新津片區、南濱新城三個片區主體功能基本形成,東海岸新城新溪片區中心政務區建設全面啟動,塔崗圍國際化會展交易平台建設初具規模。
第三步,到2030年,基本建成享譽海內外的現代化濱海新城,成為粵東重要新興增長極。2030年,新區常住人口達100萬左右,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205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或超過珠三角地區平均水平。成功打造若干500億元和千億元級的產業集群,成為引領粵東走向現代化的新興增長極。新區建設任務基本完成,組團式綠色生態城市格局基本形成,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宜業宜居、富有魅力的現代化生態宜居海灣新城基本建成。

合作試驗區

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位於汕頭灣出海口,依託東海岸新城、珠港新城、濠江濱海新城南濱片區,規劃面積約36平方公里。
2014年9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在汕頭經濟特區設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建設21
汕頭海灣新區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
國務院在批覆中指出,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華僑試驗區)處於汕頭經濟特區核心地帶,區位條件優越,比較優勢突出,具備加快發展的條件和潛力。充分發揮華僑華人資源優勢,把華僑試驗區建設作為汕頭經濟特區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的重大舉措。開展先行先試,為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探索新路。
國務院在批覆中明確提出對華僑試驗區建設予以四方面的支持:一是支持華僑試驗區著力轉型升級,推動海外華僑華人與祖國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二是支持華僑試驗區搭建海外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平台,深化與有關國家(地區)的人文合作。三是支持華僑試驗區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四是加大政策支持,統籌推進華僑試驗區建設發展。
批覆中還就加強組織協調、有力有序推動華僑試驗區發展提出要求,要求廣東省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紮實推進華僑試驗區建設發展。
汕頭及潮汕地區是中國著名僑鄉,海外潮汕籍僑胞達1000多萬。

意義

作為引領汕頭城市轉型升級發展的核心載體,海灣新區不僅將推動汕頭城市“量的擴充”,更關鍵是要引領“質的提升”,在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方面全面突破。其中,先行先試開展華僑投融資服務等創新,支持海外華僑參與祖國和家鄉建設,打造華僑經濟文化發展示範區,將成為最關鍵的一環。
汕頭特區因僑而立,僑鄉優勢是其最大特色。江澤民同志1995年視察汕頭時就曾題詞:“發揮僑鄉優勢,辦好經濟特區”。市委書記陳茂輝表示,遵照江澤民同志的題詞精神,汕頭將把發揮僑鄉優勢作為振興汕頭的重要舉措來抓,參照深圳、珠海的做法,在海灣新區設立華僑經濟文化發展示範區,開展國際金融業務創新,通過成立中國華僑資產合作試驗區等形式,把海外潮人甚至全世界華僑龐大的資產吸引到國內來參與國家建設。
目前海外潮汕籍僑胞在金融資源領域優勢明顯,由潮商控股或持股的金融機構,在泰國有盤谷銀行、京華銀行、泰國第一銀行大城銀行,在新加坡有四通銀行、華聯銀行亞洲商業銀行,在馬來西亞有大眾銀行,在香港有創興銀行南洋商業銀行、嘉華銀行,在澳門有南通商業銀行;而目前汕頭全市有銀行、保險、證券等各類金融機構72家,還有潮商資本加持的華興銀行,創興銀行、南洋商業銀行等海外銀行在汕頭設立機構,各類金融機構數量、存貸款規模均接近粵東其他三市總和,這都為海灣新區開展金融服務創新提供了強力支撐。
海灣新區中的濠江新城海灣新區中的濠江新城
汕頭在海灣新區建設華僑經濟文化區示範區的戰略構想,已經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積極回應。任啟亮表示,汕頭是中國最早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允許先行先試;又是著名僑鄉,海內外各有一半的潮汕人,潮汕人具有講團結、會經商、善於抱團發展的特點。汕頭市委、市政府通過發揮特區和僑鄉兩大優勢,著力打造華僑經濟文化示範區的戰略構想很好,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破瓶頸,創新載體,不僅為華僑參與祖國建設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平台,也宣傳了汕頭的投資環境,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他認為這些構想符合僑務工作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服務僑胞的宗旨,也為落實《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發揮僑務優勢促進廣東加快轉型升級合作備忘錄》注入新的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