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謝布萬戶

永謝布萬戶,明代東蒙古六萬戶之一。亦譯永邵卜、應紹不、雍謝布等。屬右翼三萬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謝布萬戶
  • 別名:永邵卜、應紹不、雍謝布
  • 性質:明代東蒙古六萬戶之一
  • 朝代:明代
沿革,出處,

沿革

一說其名稱源於元代的雲需府。據《皇明北虜考》等漢籍載,該萬戶由十營組成,稱阿速(阿蘇特)、哈剌嗔(喀喇沁)、舍奴郎、孛來(布里雅特?)、當剌兒罕(唐拉噶爾?)、失保嗔(錫包沁,元代作昔寶赤)、叭兒廒(巴兒忽)、荒花旦(晃豁壇)、奴母嗔、塔不乃麻。這些部落多數在蒙元時期就存在,大約在明中期形成右翼的一個部落集團,活動於宣府、張家口和獨石口塞北,也進入過河套地區。
《蒙古源流》等蒙文史籍在瓦剌首領也先統一蒙古時首次提到永謝布,當時服屬也先,其首領布庫索爾遜(?—1449)因泄漏俘獲明英宗一事被也先殺死。景泰五年(1454),其子巴郭殺死逃亡的也先,替父報仇。
成化(1465—1487)初年,西蒙古乜克力部的癿加思蘭、亦思馬因、亦不剌等東遷河套地區後,成為該萬戶的領主,先後擔任東蒙古的太師,成為左右大汗的權臣。達延汗主政後,清除右翼的異宗領主,命其次子烏魯斯博羅特為右翼三萬戶濟農(親王),結果被亦不剌等殺害。
正德五年(1510),達延汗敗右翼三萬戶,大部歸降達延汗,部分隨亦不剌等逃入青海(後被吉囊、俺答擊滅)。達延汗復命三子巴爾斯博羅特為右翼三萬戶濟農,令十子烏巴繖察青台吉(五八山只台吉)領該萬戶。巴爾斯博羅特四子巴雅斯哈勒昆都力哈(老把都)利用其父優勢,占據哈剌嗔(喀喇沁)。
烏巴繖察二子阿濟、實喇內訌,實喇死,阿濟被廢,該萬戶遂被巴爾斯博羅特第六子博迪達喇占據。明末,分為兩部,一部曾與林丹汗對抗,一部遷至青海。林丹汗西征,本部被殘,青海一部也為額魯特擊滅。

出處

《皇明北虜考》,《蒙古源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