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五景

永平五景

永平為鉛山縣古鎮,唐貞元元年(785)設定永平鎮,南唐保大十一年(953)置鉛山縣。

自建縣起至1949年6月,縣治所設永平鎮。鎮三面環山,北臨鉛山河,地當贛閩交通要道,風景秀麗,名勝古蹟甚多,今擇其主要勝 景記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平五景
  • 地理位置:鉛山縣永平鎮
  • 開放時間:24小時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石井泉銘
西湖荷香,石井泉銘,觀音石筍,義橋印月,狀元秀峰,

西湖荷香

在永平鎮南門外。鉛山先輩為制服“鵝湖火星”而開鑿。舊時湖邊有寺,湖水清澈可鑑,鵝湖山影倒映其中,秀麗悅目。湖中多種荷,夏季荷花盛開,十里暑風生香。
胡奎有《西湖》詩:“鑑湖數畝綠汪洋,泉脈潛道出軫方。鷗鳥四時清浪浴,芰荷十里暑風香,浮天雲漢陽光炯,倒影星河夜氣涼。愛嘗採蓮人唱曲,滿船人共賀知章。”清同治二十年(1873)“半廢為田”,建國前已淤塞,改為稻田。

石井泉銘

石井在永平鎮北2公里處。井在石灰岩下,岩有竇,竇湧泉水匯集成井。石井面積約100平方米,深約2米。泉水澄碧如鏡,可鑑鬚眉。康熙題聯下聯“石井波分太極泉”,即指此。井上石紋隱起,錯縷如蓮花倒掛。舊縣誌載:“永平多膽水,味澀,而此泉獨甘,不耗不溢,大旱不竭。井邊石上有《石井泉銘》,可辨字跡為:‘源泉之緹,流而不息,或清以塞,為我心惻。,工部濮··,嘉靖庚戌三月”。石井前為石井庵,始建於唐光啟年間,原名“石井院”,宋天聖元年改“資福院”,後改今名。

觀音石筍

位於永平鎮西去楊村鄉公路二里許左側。石筍東側為通仙橋,南面是一古剎,東北角是九仙台。石筍高約一丈,前後錯落有十餘根,其中一石筍形如觀音,腳下有石洞,狀似蓮花,溪水從腳下流過,遠望如見觀音站在蓮花上,近看似觀音凝神沉思,形象逼真。觀音誕辰,村民前來朝拜求子祈福。今觀音庵更名為永福寺

義橋印月

大義橋在鎮北門外鉛河上。八墩九孔,全長193米,橋面寬6米。創建於唐貞元間(785〜804),初為木橋,名“思政橋”,後因屢為洪水沖毀,清乾隆六年(1741)後,重建時“以石易木”,全部麻石結構,如長龍臥波,巍巍雄姿,氣勢非凡。風清月白之夜,佇立橋上,眺望霧中群山,雄姿隱現其間。俯視橋下,月印波中,清輝漾漾,水吟悠悠,令人神思飛越,寄情而忘歸。
大義橋大義橋

狀元秀峰

位於永平鎮西北。山上有清風洞、讀書岩。據傳宋劉輝在此讀書時,曾手書“魁星狀元”四字於岩上,後果得中狀元,山因之得名。山上古木參天,蓊蓊鬱郁,清風洞內異石丰姿綽約,讀書岩里靈氣拂拂,令人心怡神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