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村(洱源縣右所鎮永安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該行政村隸屬洱源縣右所鎮,距鎮政府所在地1 公里,到鎮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5公里。東鄰焦石,南鄰松曲,西鄰陳官,北鄰梅和。轄1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011戶,有鄉村人口4013人,其中農業人口3964人,勞動力231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15人。 全村國土面積21.44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氣溫 16 ℃,年降水量 8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和大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506.00畝,人均耕地0.92畝,林地15099.00畝.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59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983.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安村
  • 行政區類別:雲南省大理州
  • 所屬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
  • 下轄地區:洱源縣右所鎮
  • 面積:21.44平方公里
  • 人口:4013人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506.00畝(其中:田2306.00畝,地1200.00畝),人均耕地0.92畝,主要種植糧食、大蒜等作物;擁有林地15099.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6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2畝,主要種植梅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645.00畝,其中養殖面積 903.00畝;荒山荒地9599.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2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 、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1011戶通自來水。有1011戶通電,有101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101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100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101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11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0拖拉機80輛,機車25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506.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50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7畝。
到2012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4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6戶;全村有100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0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6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595.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95.00萬元,占總收入的54.8%;畜牧業收入703.00萬元,占總收入的14.8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323頭);漁業收入425.00萬元,占總收入的8.9%;林業收入 42.00萬元,占總收入的0.8%;第二、三產業收入771.00萬元,占總收入的19.2%;工資性收入234.00萬元,占總收入的1.2%。農民人均純收入6983.00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34.00萬元。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大蒜、乳扇、蓮藕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11戶,共鄉村人口4013人,其中男性2020人,女性1993人。其中農業人口3964人,勞動力2315人。該村以漢族、白族為主(是漢族、白族混居地),其中白族2537人,漢族1476人和彝族38人。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689人,參合率95.03%;享受低保10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9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9 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1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6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194.00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329}人,距離鎮中學0.2 公里。截止2012年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72人,其中小學生329人,中學生244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2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816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2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8個,下設1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21人,少數民族黨員83人,其中男黨員94人、女黨員27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2 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 1個,團支部 9 個,共有團員 85人。

人文地理

永安村位於右所鎮政府所在地以東,西起214複線,東與焦石接壤,南和松曲毗鄰,北和梅和相連,是彌苴河以東與西湖相對映的東湖地區,洱海水源的主要流域永安江從中間流過,象一條玉帶將我村分為東西兩片,一條永安路從中通過,將其分為南北兩個邊。有9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011戶,總人口4013人。總耕地3506.00畝,其中水田面積為2306.00畝,旱地面積為1200.00畝,山林地面積為15099.00多畝,水面積為1645.00多畝。是一個有山有水的白族\漢族和少數土家族聚居的行政村。
我村民情濃厚民風純樸,人民勤勞,熱情好客的各族人民仍然傳承著傳統的民風民俗。村民主要種植大蒜、水稻、玉米、烤菸等作物和發展乳畜業,交通運輸等。水面積主要種植傳統蓮藕,還有部分的海菜種植和水產養殖。自古有東湖蓮根西湖魚的美稱,每年進入農曆5月以後,萬物復甦,樹木枯,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到處是綠的海洋,特別是蓮藕種植區展現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引來眾多的遊人和攝影愛好者,給人以置身畫中之感。

新農村建設

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修建了貫穿全村。連線松曲的1公里柏油路和2.5公里的彈石路面的鄉村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通告網路。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共投資200多萬元修建了自來水設備,解決了民眾的飲水問題。
各自然村都自行組建了文藝宣傳隊。每逢節日和村內農戶辦喜事,都演出自編自導的內容豐富的,健康的和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文藝節目,極大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
自然村建設以村委會所在地上登自然村為龍頭,硬化了村內道路,修建了文化活動中心和幼稚園,使村民在勞作之餘能夠學習科技知識,,領會黨的路線議會政策,提高村民的總體素質,我村的新建設正向民風文明,村容整潔,生活富裕,管理民方面推進。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需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鄉村道路的修整.學校危房急待改造等.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依託自然優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開發東湖旅遊業,帶動全村經濟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