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用見山韻餞別

水龍吟·用見山韻餞別》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為友人吳見山由蘇入杭餞別時所作之詞。此詞通過送別情景的渲染以及別後生活的構想,表達了作者對吳見山的深情厚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龍吟·用見山韻餞別》
  • 作品別名:《水龍吟·春晴》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
  • 作者吳文英
作品原文,作品校注,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水龍吟·用見山韻餞別
夜分溪館漁燈,巷聲乍寂西風定。河橋送遠①,玉簫吹斷,霜絲舞影。薄絮秋雲,淡蛾山色,宦情歸興。怕煙江渡後,桃花又泛,宮溝上、春流緊。
新句欲題還省。透香煤、重箋誤穩。西園已負,林亭移酒,松泉薦茗。攜手同歸處,玉奴喚、綠窗春近。想驕驄、又踏西湖,二十四番花信②。

作品校注

①送:一本作“徑”。
②信:一本作“訊”。

作品鑑賞

“用韻”,即和韻,是用他人詩詞所用的韻而作詩詞。分用韻、依韻、次韻三種。陸遊說:“古時有唱有和,有雜擬追和之類,而無和韻者。唐始有用韻,謂同用此韻;後有依韻,然不以次;後有次韻。自元(稹)、白(居易)至皮(日休)、陸(龜蒙),其體乃全。”
吳見山,夢窗詞友,常有唱酬相和。《夢窗詞》中,題其名的即有六首,而和詞或用其原韻而作的竟有五首之多。茲將詞目列下:《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秋蕊香·和吳見山落桂》、《點絳唇·和吳見山韻》、《玉樓春·和吳見山韻》及《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可見吳見山必精於填詞。此詞為餞見山由蘇入杭。
“夜分”兩句,述送別處。傍晚時分,在臨水的一所樓館中為吳見山餞別。向外望去,只見兩岸漁燈分明。秋風一停,岸邊小巷裡剎時變得寂靜無聲。“河橋”三句,敘送別情景。此處是說:從橋邊延伸出去的路程漫長而遙遠,玉簫聲因為你的別離而至嗚咽,白髮人(指詞人)為餞別詞友而強自起舞弄影。“薄絮”三句,希望語。此處是說:這兒的景色如畫,眼前秋高雲淡,秋月朦朧,山色隱約,我希望能由此牽動你及早卸仕回來的念頭。“怕煙江”三句,擔心話。詞人說:只恐怕你去杭之後,在渡過繁華的煙花江後,又會重交桃花運。想那裡替你傳遞紅葉情書的宮溝水,正在歡暢地流著呢?上片結句已語涉見山的私情,夢窗以此相戲,可見兩人相交極深。“紅葉題詩”,典出《太平廣記》:“唐禧宗時,宮女韓氏以紅葉題詩,自御溝中流出,為於佑所得;佑亦題一葉,投溝上流,韓氏亦得而藏之。後帝放宮女三千,佑適娶韓,既成禮,各於笱中取紅葉相示,乃開宴曰:‘予二人可謝媒人’。韓氏又題一絕曰:‘一聯佳句隨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新句”兩句。此處是說:我面對著燈花,引發起無限感想,想就此填就一首新詞,卻又無從下筆。那恐怕是這案頭上一疊疊的公文,害得我變得如此遲鈍的吧?“穩”,本作穩妥、平穩解,這裡引申為遲鈍。“西園”三句,“西園”,詞人在蘇州的住處,可知此詞作於詞人蘇州入幕之時。此處是說:我的居所你去之後恐怕再也不會光臨,所以也就會失去了往日間我倆在園亭內飲酒、品茗,在松下泉邊戲游時的歡樂。“攜手”兩句,表明再次希望。此處是說:希望我能夠與你攜手共同歸隱這兒,並且家中還有位可人立在窗前嬌聲喚:“春天來了!”詞人住蘇州十餘年,已把它看成是自己的第二故鄉,所以願意歸隱於此。至於家有可人照料,當是他當時當地的最低要求了。“想嬌驄”兩句,餞別時的構想。“二十四番花信”,《荊楚歲時記》:“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此處是說:從此一別,到明年春天你就可以騎著駿馬去西湖邊踏青了。結句點明吳見山是到杭州去。全詞緊扣“餞別”,向友人娓娓道來,情真意切。

作者簡介

吳文英,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