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茂密的泥濘:沼澤

《水草茂密的泥濘:沼澤》講述了地球上最大的沼澤區在西伯利亞西部,它南北寬800公里,東西長1800公里,這個沼澤區堆積了地球全部泥炭的40%。我國的沼澤主要分布在東北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等地。主要向讀者介紹了沼澤的成因、分布、類型、特徵以及沼澤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基本介紹

  • 書名:水草茂密的泥濘:沼澤
  •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 頁數:182頁
  • 開本:16
  • 定價:23.80
  • 作者:林靜
  • 出版日期:2012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8738031
  • 品牌:中國社會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水草茂密的泥濘:沼澤》可以滿足廣大讀者對科學技術的興趣,注重探究性,讓讀者帶著問題去了解科學、學習科學,從而真正讓閱讀融入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當中,讓人們通過閱讀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神奇秘境——沼澤
第一節 科學探寶——認識沼澤
1.在水一方——沼澤概況
2.走近自然——沼澤的含義
第二節 與生俱來——沼澤的形成與更替
1.水到渠成——沼澤的形成
2.滄海桑田——沼澤的演替
3.形態萬千——沼澤的類型
第三節 星羅棋布——沼澤的分布
1.南北不同——世界沼澤的分布
2.東西迥異——我國沼澤的分布
3.苔草叢生——三江平原沼澤
4.凍土變汪洋——大小興安嶺沼澤
5.長征路上的草地——若爾蓋沼澤
6.禾草森林——蘆葦沼澤
第四節 元素轉換——沼澤的物質循環
1.萬物之本——碳循環
2.非他莫屬——氮循環一
第五節 生生不息——沼澤中的動植物
1.沼澤之靈——沼澤中的動物
2.沼澤之“發”——沼澤中的植物
第二章 地球角落——世界上的沼澤
第一節 冰川遺產——西伯利亞沼澤
第二節 南美明珠——巴西潘塔納爾沼澤地
第三節 詩歌之水——迪斯默爾沼澤
第三章 自然瑰寶——沼澤與人類的關係
第一節 礦藏豐富——泥炭
1.最年輕的煤
2.最獨特的泥炭
3.最好的花土
第二節 野生樂園——沼澤資源
第三節 “清潔衛士”——沼澤的環境功能
第四節 植物“侵略者”——水葫蘆
第五節 審時度勢——人工濕地的研究與發展
第四章 地球之腎——濕地保護區
第一節 雨後春筍——我國濕地保護組織
第二節 全民動員——我國濕地保護區域
第三節 循章引典——濕地保護法律
第四節 湖光山色——我國濕地自然保護區
1.美麗富饒——白洋淀濕地保護區
2.魚米之鄉——洪湖濕地保護區
3.旅遊勝地——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4.鳥類之家——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
5.得天獨厚——東洞庭湖國家級濕地保護區
第五節 城市風景線——我國的濕地公園
1.“三西”名勝——杭州西溪濕地公園
2.塞北明珠——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
3.人間仙境——神農架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
4“九龍朝闕”——溱湖國家濕地公園
第六節 繼往開來——我國濕地保護與國際合作
第七節 美麗家園——保護濕地人人有責

序言

科技進步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原動力。回眸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無不與科技的重大突破緊密相連。三次科技革命,更是使人類文明發生了徹底改變。我們不得不讚嘆科技,它猶如魔法師手中的魔杖,使人類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將人類從頭到腳都武裝起來。望遠鏡的發明讓人類視覺得到了延伸,使“千里眼”不再是神話故事中的虛擬人物;電話是人類聽覺的“順風耳”,它讓即使遠隔重洋的親人也能像就在面前一樣述說家長里短;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是人類腳步的延伸,日行千里、日行萬里不再是人類遙不可及的夢想;計算機是人腦的延伸,當人的智慧得到延伸的時候,人的創造力被無限放大;網際網路技術的深入發展更是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科技的發展不但在物質上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同時在人類的意識形態上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不斷形成新的、更加科學的世界觀。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推翻了長期以來居於宗教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這僅僅是人類世界觀的一個變化,諸如此類的認識變化實在太多了。
今天我們在全社會倡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是科學的世界觀、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及團隊精神的價值觀。科學的世界觀是最為基本的出發點。如果沒有正確的科學思想來指導行為,就難免會走彎路,所以科學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最根本的環節。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知識的力量不僅取決於其本身的價值大小,更取決於它是否被傳播以及被傳播的深度和廣度。”
我們說的科普是指採用讀者比較容易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推動科學技術的套用。這對於廣大讀者來說,可以了解一定的科學知識,有利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於科技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來說,在全社會開展科普知識教育是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渠道。
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雖然曾經在科技上長時間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科技成果,但是由於長期的封建思想統治,廣大民眾的科學意識比較單薄。所以在我國民眾中開展廣泛的科學技術普及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科普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譬如建科技館、自然博物館,舉辦各種科技講座等,但是相對來說,圖書出版無疑是所有科普活動中最為重要和易於實施的途徑。有關科普教育和科普讀物出版發行工作,多年來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和政府部門以及相關社會團體的廣泛支持。2002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頒布實施,標誌著我國科普事業進入法制化的軌道。為持續開展民眾性、社會性科普活動,中國科協決定從2005年起,將每年9月第三周的公休日定為全國科普日。2003年以來,為支持老少邊窮地區文化事業發展,由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實施送書下鄉工程。2009年2月,中國科協等單位五年內在全國城鄉建千所科普圖書室的活動舉行了啟動儀式。2003年以來,由民政部、中央文明辦、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電總局、中國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的“萬家社區圖書室援建和萬家社區讀書活動”,已經援建城鄉社區圖書室16.2萬個,援建圖書5600萬冊,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為科普圖書,約3.5億城鄉居民從中受益,對廣大社區居民的科技普及起到了一定作用,提升廣大社區居民的科技素質。
為了幫助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系統、全面、準確、深入地學習和掌握有關自然科學方面的基礎知識,用科學發展觀引領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中國社會出版社按照國家確定的學生科普知識標準,編輯出版了《探究式科普叢書》。
該套叢書是一套百科全書式的科普系列讀物,共100本,分為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物理科學、現代科技4個系列。與其他科普類圖書相比,該套叢書最大的特點是其全面性,幾乎囊括了自然科學領域的各個方面,通過閱讀這套叢書,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次這套叢書的叢書名也很有特色,“探究式科普叢書”從題目上就滿足了廣大讀者對科學技術的興趣,注重探究性,讓讀者帶著問題去了解科學、學習科學,從而真正讓閱讀融入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當中,讓人們通過閱讀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宏偉藍圖。我相信這套科普圖書的出版必將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廣大讀者對科普知識的全面需求,為讀者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打下一定的基礎。
是為序。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