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泡帶絛蟲

水泡帶絛蟲 (Taenia.hydatigera)成蟲寄生於犬、貓、狼、狐狸等食肉動物,其中絛期幼蟲稱細頸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寄生於豬、黃牛、山羊等多種家畜及野生動物的肝臟漿膜、網膜及腸系膜等處。幼蟲可感染人體,引起細頸囊尾蚴病。
細頸囊尾蚴俗稱水鈴鐺,呈囊泡狀,囊壁乳白色,泡內充滿透明液體。囊泡從黃豆大小至雞蛋大。肉眼即可見到囊壁上有一個不透明的乳白色結節,是其內陷翻轉的頭節和頸部所在。若使結節的內部翻轉出來,即能見到一個相當細長的頸部和其游離端的頭節。但在組織中寄生時,由於其囊泡外通常有一層由宿主組織反應形成的厚膜包裹,故在外觀上常容易與棘球蚴相混淆。
成蟲是較大型的蟲體,體長為75~500cm,白色或微帶黃色。鏈體有250~300個節片,頭節稍寬於頸部,頂突上有30~40個小鉤排成兩圈(大鉤170~220,小鉤110~160μm)。成節有睪丸600~700個;孕節全被子宮和蟲卵充滿,子宮每側有5~10個粗大分支,每支又有小的分支。蟲卵近似橢圓形,大小為38~39μm,內含六鉤蚴。成蟲寄生在食肉動物小腸內,孕節隨終宿主糞便排出,蟲卵污染了牧草、飼料和飲水後,被中間宿主家畜和野生動物吞食,則在消化道逸出六鉤蚴,然後鑽入血管,隨血到肝表面和腹腔內發育。人亦因誤食蟲卵而受感染。國內人體感染報告見於貴州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