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鄉(江西靖安縣水口鄉)

水口鄉(江西靖安縣水口鄉)

水口鄉隸屬於江西靖安縣,地處贛中北部,東經115°9′—115°4′,北緯28°51′~29°00′。海拔最高為1238米,最低為64米。距縣城9公里,國土總面積為178.03平方公里,是一個農林結合以工、副並舉的經濟發展模式的鄉鎮。下轄青山、中侖、桃源、水口、貫洲、沙港、來堡、騰豐、周家9個行政村,全鄉總人口為11320人,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人文聖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口鄉
  • 東經:115°9′—115°4′
  • 北緯:28°51′~29°00′
  • 總人口:11320人
  • 方言:贛語
  • 民系:江右民系
經濟狀況,資源狀況,交通狀況,社會事業,人文歷史,

經濟狀況

2007年水口鄉完成財政收入593.6萬元,比2006年增長近200萬元,同比增長48.4%,經濟總量創下歷史最高,增長速度居全縣十一個鄉鎮的前列,我鄉也因而獲得了含金量很高的“縣財政先進鄉鎮”榮譽稱號。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88元,在2006年3508的基礎上增加了380元,人均增長11個百分點;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068萬元,比2006年的1700萬元增加了368萬元,同比增長22個百分點。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為創新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民營企業迅猛發展。鄧氏園林和精勁兩大公司年產值達7000多萬元,納稅近500萬元。鄧氏園林產品遠銷日本、韓國、德國等亞歐國家,出口創匯560萬美元;精勁公司生產的挖掘機配件產銷兩旺。
招商選資有新突破。2007年10月,引資1.36億元的增強矽酸鈣板項目在工業園落戶,該項目生態環保、節能高農業基礎不斷夯實。2007年在桃源平整土地3000畝,沙港園田化面積達1000畝;全年新建沼氣池和舊池改造共130隻;不斷向上爭取專項資金,做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通過多方努力,桃源水庫已納入水利部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籠子;抓好了桃源為重點的3000人的人畜飲水工程,確保人畜飲水安全。
特色農業形成規模。全年新增椪柑種植面積1000畝,抓好了沙港至來堡與灌洲至哲里椪柑帶,壯大了馬崗片椪柑基地,椪柑種植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林業抓實護林保綠。2007年做好了林權改制的掃尾工作,順利通過了林改驗收,進一步激發了林農造林護林的積極性。
集鎮建設全面啟動。按照年初目標,重點建設集鎮進一步亮化、美化、規範化。2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建設竣工;計生樓、聯動中心裝修完畢並投入使用;勞動保障事務所開始全面運行,全年對100餘人進行了相關技能的勞動力培訓工作,城鎮新增就業、下崗失業再就業、跨省勞務輸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等四項指標全面完成,事務所為再就業者提供了良好的就業平台。

資源狀況

水口鄉山林資源異常豐富,山林總面積為15.7萬畝,自然林木蓄積量150萬立方米,毛竹林面積16100畝,蓄積量達200餘萬根。農業是全鄉經濟的重要產業,共有耕地面積13645畝,其中水田面積12945畝,旱地面積700餘畝,全鄉特色農業初具規模,現有椪柑基地5000餘畝,生薑、西瓜基地1000餘畝,其它農副產品還有板栗、香菇、木耳等。全鄉有工業支柱企業三家,企業產品主要以挖掘起配件、鋼球、園藝系列、家俬系列以及竹地板條為主。

交通狀況

公路建設順應民意。全年新修水泥路20多公里,多年以來民眾夢寐以求的哲青桃公路和騰豐公路全線貫通,至此,全鄉實現水泥路“村村通”。

社會事業

新農村建設展新貌。2007年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建好了中侖村中侖組、周家村周家組、來堡村下街組、水口村茅屋組、沙港村埡里組五個新農村示範點,所有科級幹部包村掛點,把示範點的建設當作一件民心工程來抓。五個新農村示範點共清理垃圾73.5噸,改水150戶,改廁111戶,建房71幢。新農村建設大大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有效整治了農村髒、亂、差現象。
敬老院面貌煥然一新。改造完成了1370平方米的舊敬老院,新舊敬老院有40多位老人入住,提高了五保老人的集中供養率,為老人提供了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理想場所。
教育資源全力整合。2007年解決了歷史拖欠的教師工資61萬多元,9月成功撤併水口中學,合理分流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著力完善保障體系。執行各種惠民政策,實現了困難民眾最低生活保障全覆蓋,全鄉享受低保人員234人;實現了困難民眾大病醫療救助,全鄉農醫參保9009人,參保率達94%,住院補償288人,金額19.14萬元,門診補償682人,金額1.42萬元;實現了義務教育免學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全覆蓋。各類保障制度有效解決了民眾因病返貧、因困無生活來源的問題,為民眾安心生產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人文歷史

水口鄉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人文聖地,境內山川拱秀,地脈鐘美,新石器時代的鄭家坳古葬群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戰國時期徐國青銅器—盧盤的出土處李家,盛唐詩人劉慎虛的深柳讀書堂,明代正德年間農民起義領袖胡雪二揭桿而起的古寨遺址“瑪垴崖古寨”,土地革命時期紅軍開展革命活動的所在地謝都坑的“紅軍洞”,都給人們留下遙遠而美妙的遐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