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兩燔

氣血兩燔為症狀名,溫熱病氣分的熱邪未解,而營血分熱邪已盛。症見壯熱、口渴、煩躁譫妄、斑疹透露,甚或吐血、衄血,舌絳苔黃,脈數等。《溫病條辨·上焦篇》:“太陰溫病,氣血兩燔者,玉女煎去牛膝加元參主之。”

中文名稱氣血兩燔
英文名稱flaring heat in qifen and xuefen
定  義溫熱病中,邪熱入於血分,而氣分證候未解,氣分、血分病變同在而邪熱熾盛的病理變化。
套用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二級學科),病機(三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血兩燔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一、治法,二、方劑舉例,

概念

燔,焚燒;指火盛。溫熱病氣分的熱邪未解,而營血分熱邪已盛,以致形成氣血兩燔之證。

解讀

氣血兩燔為溫熱病氣分的熱邪未解,而營血分熱邪已盛,屬溫病血分證。血分證是溫熱發展到最嚴重的階段,除耗血,動血出現各種出血症狀外,還可出現熱盛動風、肝腎陰虧等病變。
主要證候:大熱煩躁,渴飲乾嘔,頭痛如劈,神昏譫語,狂亂無知,或發斑吐衄,唇焦乾,舌深絳,苔黃而燥,甚則焦黑起芒刺,脈象沉數或浮大洪數。
病機分析:大熱渴飲,舌苔黃燥,甚則焦黑起芒刺等,為氣分邪熱熾盛之象。頭痛如劈,為熱邪內盛上擾巔頂之故。邪氣犯胃則乾嘔。熱邪入營則煩躁。熱陷心包則神昏譫語,狂亂無知。熱及血分,迫血妄行,則發斑吐衄。舌深絳,脈沉數或浮大洪數者,皆熱毒內盛之極所致。觀其全證,為熱毒之邪充斥於氣分、營分、血分,可謂“氣血兩播”之證也。

中醫套用

一、治法

本證為熱毒之邪充斥於氣分、營分、血分,並來勢兇猛,病勢危篤,非余氏清瘟敗毒飲的清熱解毒、涼血救陰,則不足以殺其炎炎之勢。唯該方套用,可因證之輕重,斟酌藥量,如熱毒輕者,用小劑;熱毒重者用中劑;熱毒甚重者用大劑。因神昏譫語,狂亂無知,為熱陷心包之證,故亦可合安宮牛黃丸、紫雪丹之類以清心開竅,則其效尤著。
若見壯熱煩渴,肌膚發斑、吐衄,但無神昏譫語,狂亂無知之證者,此亦為氣血兩燔,然較上證為輕,故可用化斑湯以治之。

二、方劑舉例

1、清瘟敗毒飲(《疫疹一得》)
組成:石膏、小生地、黃連、犀角、梔子、黃芩、連翹、知母、牡丹皮、赤芍、玄參、竹葉、甘草、桔梗
用法:先煮石膏數十沸,後下諸藥,犀角磨汁沖服。如無犀角,用水牛角120g煎湯代水。
功效:瀉火解毒,涼血救陰。
主治:氣血兩燔,身壯熱,大渴引飲,嘔吐,頭痛如劈,煩躁若狂,神昏譫語。甚而發斑吐衄,舌紅唇焦,六脈沉細而數,或沉數,或浮大而數者。
2、化斑湯(《溫病條辨》)
組成:石膏、知母、甘草、犀角、玄參、粳米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化斑。
主治:溫病發斑,高熱口渴,神昏譫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