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色中的生死經

氣色中的生死經

《氣色中的生死經》是2009年8月1日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甘健、行楊。

基本介紹

  • 作者:甘健行//楊在綱 
  • ISBN:9787229009687 
  • 書名:氣色中的生死經
  • 作者:甘健行楊在綱解讀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8-1
  • ISBN:9787229009687
  • 開本:16開
  • 定價:38.00元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卷上,卷下,

內容簡介

迄今為止.中醫的精義和靈魂仍然只存在於傳統中。中醫不只重視養療之方、調治之法。中醫更重視對身體的全息理解。更在乎對“自然”的親近。中醫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日常行為。中醫甚至認為,即使疾病也具有某種健康傾向。
切於常人日用的氣色套用經典《望診遵經》今譯今解
從面部氣色斷病的醫家秘法 即使普通人,也能從氣色中看出一個人體質的好壞和是否生病,這正是中醫診病的智慧所在。西醫診斷大都是損傷性的,要么取血,要么插管,要么依賴放射影像診斷,而中醫卻能一望便知病在部位和病勢好壞,甚至可以確切地斷生測死。
知道了四季面色的正常變化,再結合人體表現出的一般症狀,即使普通人,也能推斷出病在部位。
一些細微的面色變化,也許正是臟腑受病的開始。此時發現,並在起居飲食間稍加留意,便完全可以不治而愈。
人體各部位在面部有相應點。人體各部位受病後,氣色在相應點上的變化也最明顯。
從體表形態斷病的醫家常法 人體形態的任何變化都是疾病引起的體表反應,或病在臟腑,或病在經絡,都可以準確診出。
某些部位腫脹,某些部位抽搐;五官當閉不閉,當開不開;手足伸縮異常,其病根常在臟腑。而我們多數人往往誤為局部微疾,並不加以重視,從而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面色結合切脈象斷病更準 面色結合症狀,再結合寸口脈的脈象,是大醫的斷病常法,也是中醫診病的妙境所在。

圖書目錄

卷上

診法常以平旦
望色常宜定靜
明堂周身部位
明堂六部提綱
明堂圖分五臟六腑
面貌分應臟腑
五官分應五臟
五色分應五臟
相氣十法提綱
望法陰陽總綱
五色相應提綱
五色主病提綱
部色主病提綱
四時望法相參
四時氣色主病
晝夜陰晴相參
五方望法相參
氣質望法相參
老少望法相參
居養望法相參
變色望法相參
望色先知平人
色以潤澤為本
五色交錯合參
五色十法合參
五色六部合參
氣色部位合參
氣色門戶合參
色病宜忌合參
氣色聲音合參
氣色脈象合參
氣色病症合參
推廣望色大意
主病條目大意
青色主病條目
赤色主病條目
黃色主病條目
白色主病條目
黑色主病條目
上卷附識

卷下

目分臟腑部位
眼目形容提綱
眼目氣色提綱
瞼色望法提綱
面目望法相參
眼目形容條目
眼目氣色條目
望舌診法提綱
診舌形容條目
診舌氣色條目
診舌苔垢條目
診舌津液條目
診口形容提綱
診口形容條目
診唇望法提綱
診唇形容條目
診唇氣色條目
四白望法提綱
牙齒望法提綱
牙齒望法條目
診鼻望法提綱
診鼻形容條目
診耳望法提綱
眼眉望法提綱
髭鬚望法提綱
發髲望法提綱
診頭望法提綱
面形分屬五臟
面容分屬五臟
診腹望法提綱
診背望法提綱
診手望法提綱
診足望法提綱
毫毛望法提綱
腠理望法提綱
尺膚望法提綱
尺部主病圖示
診皮望法提綱
診肉望法提綱
絡脈望法提綱
絡脈主病提綱
診筋望法提綱
診骨望法提綱
望骨診病圖表
爪甲望法提綱
診乳望法提綱
臍府望法提綱
腎囊望法提綱
陰莖望法提綱
診汗望法提綱
診血望法提綱
診痰望法提綱
大便望法提綱
診溺望法提綱
月經診法提綱
形體周身部位
身形望法提綱
身容望法提綱
形容望法大綱
行止動靜提綱
診坐望法提綱
診臥望法提綱
身容四法提綱
意態望法提綱
望診遵經·文言原本 (241)
中醫名詞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