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滯痰凝證

氣滯痰凝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因憂思郁怒,肝旺侮土,脾失運化,痰濕內蘊,致氣滯痰凝所表現出來的局部腫塊,胸悶脅脹,苔薄膩,脈弦滑一類病證。本病證見於肉癭、癭癰、乳癆及瘰癧。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常見證型,氣滯痰凝證 瘰癧,氣滯痰凝證 乳癆,氣滯痰凝證 肉癭,氣滯痰凝證 癭癰,

病因

憂思郁怒,肝旺侮土,脾失運化。

病機

憂思郁怒,肝旺侮土,脾失運化,痰濕內蘊,氣滯、濕痰隨經絡而行,留注於頸項或乳房部,故見頸部結塊或乳房部腫塊,胸悶脅脹;苔薄膩,脈弦滑為氣滯痰凝之象。

辨證要點

局部腫塊,胸悶脅脹,苔薄膩,脈弦滑。

常見證型

氣滯痰凝證 瘰癧

臨床表現:多見於瘰癧初期,腫塊堅實;無明顯全身症狀;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疏肝理氣,化痰散結。
方劑:開郁散加減。
常用中藥: 白芍、當歸、 白芥子、柴胡、炙甘草、全蠍、白朮、 茯苓、鬱金、香附、天葵草。

氣滯痰凝證 乳癆

臨床表現:多見於初起階段。乳房腫塊形如梅李,不紅不熱,質地硬韌,不痛或微痛,推之可動;或伴心情不暢,胸悶脅脹;舌質正常,苔薄膩,脈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滋陰化痰。
方劑:開郁散合消癧丸加減。
常用中藥:夏枯草、連翹、蓖麻仁。

氣滯痰凝證 肉癭

臨床表現:頸部一側或兩側腫塊呈圓形或卵圓形,不紅、不熱,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如腫塊過大可有呼吸不暢或吞咽不利;苔薄膩,脈弦滑。
治法:理氣解郁,化痰軟堅。
方劑:逍遙散合海藻玉壺湯加減。
常見中藥: 柴胡、當歸、茯苓、白芍、白朮、炙甘草。

氣滯痰凝證 癭癰

臨床表現:腫塊堅實,輕度作脹,重按才感疼痛,其痛牽引耳後枕部,或有喉間梗塞感,痰多;一般無全身症狀;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疏肝理氣,化痰散結。
方劑:柴胡疏肝湯加減。
常見中藥:柴胡、陳皮、川芎、 香附、枳殼、芍藥、炙甘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