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滯型胃痛

氣滯性胃痛,多見胃、十二指腸潰瘍病,急慢性胃炎,胃神經宮能症,也見於胃下垂、胃黏膜脫垂、胰腺炎,膽囊炎及膽石症等病。

基本介紹

  • 別稱:氣滯型胃痛
  • 常見病因:飲食傷胃
  • 常見症狀:胃脘痞脹疼痛或攻竄脅背,噯氣頻作
  • 傳染性:無
病因,症狀,治療,中藥方劑,處方,

病因

一、飲食傷胃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其氣以和降為順,故胃痛的發生與飲食不節關係最為密切。若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損傷脾胃,飲食停滯,致使胃氣失和,胃中氣機阻滯,不通則痛;或五味過極,辛辣無度,或恣食肥甘厚味,或飲酒如漿,則傷脾礙胃,蘊濕生熱,阻滯氣機,以致胃氣阻滯,不通則痛,皆可導致胃痛。
二、脾胃虛弱脾與胃相表里,同居中焦,共奏受納運化水谷之功。脾氣主升,胃氣主降,胃之受納腐熟,賴脾之運化升清,所以胃病常累及於脾,脾病常累及於胃。若素體不足,或勞倦過度,或飲食所傷,或過服寒涼藥物,或久病脾胃受損,均可引起脾胃虛弱,中焦虛寒,致使胃失溫養,發生胃痛。若是熱病傷陰,或胃熱火郁,灼傷胃陰,或久服香燥理氣之品,耗傷胃陰,胃失濡養,也可引起胃痛。腎為先天之本,陰陽之根,脾胃之陽,全賴腎陽之溫煦;脾胃之陰,全賴腎陰之滋養。若腎陽不足,火不暖土,可致脾陽虛,而成脾腎陽虛,胃失溫養之胃痛;若腎陰虧虛,腎水不能上濟胃陰,可致胃陰虛,而成胃腎陰虛。胃失濡養之胃痛。
三、寒邪客胃寒屬陰邪,其性凝滯收引。胃脘上部以口與外界相通,氣候寒冷,寒邪由口吸人,或脘腹受涼,寒邪直中,內客於胃,或服藥苦寒太過,或寒食傷中,致使寒凝氣滯,胃氣失和,胃氣阻滯,不通則痛。正如《素問,舉痛論篇》所說:“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
四、肝氣犯胃脾胃的受納運化,中焦氣機的升降,有賴於肝之疏泄。若肝失疏泄,氣機不暢,血行瘀滯,又可形成血瘀,兼見瘀血胃痛。膽與肝相表里,皆屬木。膽之通降,有助於脾之運化及胃之和降。

症狀

胃脘痞脹疼痛或攻竄脅背,噯氣頻作,遇煩惱復發或加重,胸悶食少,噯腐吞酸,大便成形、排便不暢。舌苔薄白,脈弦。

治療

中藥方劑

柴胡疏肝散加減。

處方

柴胡10 g,白芍15 g,香附10 g,川芎10 g,陳皮10 g,枳殼6g,甘草6g。
如脘脅脹滿較重者,加鬱金、青皮、木香,以加強理氣解郁之力;如脘脅疼痛較重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增強理氣止痛之功;如噯氣頻作、呃逆者,加旋覆花、半夏、刀豆子、沉香,以順氣降逆;如泛酸較重者,加烏賊骨、煅瓦楞子,以和胃制酸;對年老體弱者,可用玫瑰花、代代花、厚朴花等輕清之品,以疏肝理脾止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