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海

氣海,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氣海別名脖胦、下盲、下氣海。屬任脈。盲之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主治虛脫,厥逆,腹痛,泄瀉,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及尿瀦留,尿路感染,腸梗阻等,具有強壯作用。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海
  • 別名:脖胦、下盲、下氣海
  • 隸屬經絡:任脈
  • 功能:益氣助陽、調經固經
  • 操作:直刺1-1.5寸
  • 出處:《針灸甲乙經》
  • 主治:虛脫,厥逆,腹痛,泄瀉等
  • 特殊主治:盲之原穴
  •  主要配伍:配曲池、太沖治療高血壓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附註,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海有聚會之意,穴居臍下,是穴為人體先天元氣聚會之處,男子生氣之海,主一身氣疾,因名氣海。

功能作用

利下焦、補元氣、行氣散滯。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解剖

氣海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有十一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臍周靜脈網。深層主要有第十一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主治

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癃淋,遺尿,陽痿,遺精,滑精,閉經,崩漏,帶下,陰挺,中風脫症,脘腹脹滿,氣喘,心下痛,臟器虛憊,真氣不足,肌體羸瘦,四肢力弱,奔豚,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

操作

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腸炎、細菌性痢疾、男子性功能障礙、功能性子宮出血、支氣管哮喘、神經衰弱等。

配伍

配天樞、足三里、大迎,通絡理腸,治療闌尾炎。配曲池、太沖,潛陽降逆,治療高血壓;配中極、三陰交,理血調經,治療痛經;配陰包、三陰交,益氣舉陷,治療子宮脫垂;配足三里、關元(灸),益氣昇陽,治療中氣下陷。

功效

穴居臍下,為先天元氣聚會之處,為男子生氣之海,主一身之疾,且兼任與沖脈同起胞宮,向後與督脈、足少陰之脈相併,同時任脈與足三陰、手三陰經相聯繫,故稱“諸陰之海。”其穴居於人之下焦,所以又有調氣機、益元氣、補腎虛、固精血之功能。刺灸既能增加元氣,又能調攝、疏利下焦氣機,兼可改善心、肺、脾、腎臟氣虛憊,主治元氣虧損之疾。氣海主治腎氣不納之虛喘是因為“肺主呼吸、腎主納氣”,腎不納氣,則吸入之氣不歸納於腎,故成呼多,吸少之喘。配腎俞、膻中,能鎮納止喘。該穴有調臟腑之氣、行瘀滯之作用,故可治療腹瀉、便秘以及奔豚氣。

附註

盲之原穴。

相關論述

《針灸甲乙經》“在臍下一寸五分。”
《類經圖翼》:昔柳公度曰:吾養生無他術,但不使元氣佐喜怒,使氣海常溫爾。今人既不能不以元氣佐喜怒,若能時灸氣海使溫,亦其次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