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章程學習參考

民革章程學習參考,章程制定了民革作為參政黨在新時期新階段的政治綱領,提出了進一步把民革建設成為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自身建設目標,規定了一系列組織制度、工作程式和行為規範,為加強民革各項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建設提供了依據。章程對於進一步明確民革參政黨的政治定位、更好地履行基本職能、加強自身建設、規範黨內生活,不斷開拓創新、推進各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革章程學習參考
  • 對象:政黨
  • 來源:《民革章程》
意義,民革性質,

意義

黨章是為保證全黨政治思想上的統一和組織行動上的一致而制定的成文的、具有約束力的章程。黨章是現代政黨的基本要素之一,尤其是政治綱領部分,起著統一全黨的思想和行動、提高黨員的認識、鼓舞黨員的鬥志、爭取廣大黨員和民眾的支持、建立並擴大社會基礎的重要作用。學習、遵守黨的章程是政黨對黨員的基本要求。
現行的是在民革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修改通過的。
作為民革黨員,學習民革章程,可以使我們明確自己的政治使命和政治任務,以更加旺盛的政治熱情,投入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中去;明確參政黨的政治定位,通過有序、規範的方式實現自己的政治參與;明確作為黨員的權利和義務,在組織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了解和熟悉各種組織制度和紀律,模範地遵守組織紀律。總之,學習遵守民革章程,是民革黨員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素質的重要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民革性質

民革章程在開頭就明確地指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這就開宗明義地揭示了民革的政治定位,即黨的性質。
這一界定,既指明了民革是具有政治聯盟性質並具有明確政治目標的政黨,而非學術或行業之類的民眾組織;也指明了民革是一個“參政黨”,而非“在野黨”、“反對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基本政治制度。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是我國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徵。章程中對民革性質的規定,體現了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的特點。
如何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民革最根本的歷史經驗和新世紀新階段民革必須遵循的政治準則?
民革章程指出: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民革的歷史經驗,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主要內涵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實行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構成的政治制度,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政治體制的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在對歷史經驗進行科學總結的基礎上,民革章程指出:新世紀新階段,本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保持寬鬆穩定、團結和諧的政治環境,這是必須遵循的政治準則。
這一政治準則是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也是民革的立黨之本、參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中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中共十七大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中國共產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並在自身建設和履行基本職能的實踐中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形成的,是包括民主黨派在內的全中國人民自覺選擇的結果,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健康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多黨合作中的領導地位是由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作用所決定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的。因此,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民革中央原主席朱學范強調指出,在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點上,民革不允許有不同的聲音。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努力搞好自身建設,與中國共產黨一道,努力推進多黨合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和規範化建設。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是中國共產黨在系統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充分反映各民族、各黨派、各界人士共同意願基礎上形成的科學論斷,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方針和行動準則。民革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就是要自覺維護“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信念、信心和決心,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的歷史任務;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健全社會主義法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努力奮鬥。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是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中國共產黨在多黨合作中處於領導地位,各民主黨派在政治上都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有著共同的奮鬥目標,共同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在國家政權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執行。民革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就是要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圍繞國家的大政方針和重大問題積極參政議政,在我國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為促進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寬鬆穩定、團結和諧的政治環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黨際和諧的保證。2000年12月,江澤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第十九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保持寬鬆穩定、團結和諧的政治環境,是我們在多黨合作中的一項重要原則。這有利於各民主黨派建言獻策,有利於我們黨接受來自黨外的監督和批評,有利於我們黨同黨外人士合作共事,形成親密團結、共同奮鬥的政治局面。”民革要努力為保持寬鬆穩定、團結和諧的政治環境發揮參政黨的作用。
只有時刻牢記民革最根本的歷史經驗,努力遵循民革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政治準則,才能牢牢把握多黨合作的正確方向,始終保持民革組織的生機和活力;才能履行發揮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職能,對國家有所貢獻,從而實現參政黨自身的價值。
4.民革現階段的政治綱領是什麼?
政治綱領是一個政黨政治主張和政治目標的集中體現,具有統一全黨思想和行動,提高黨員認識、鼓舞黨員鬥志並爭取廣大黨員和民眾的支持,建立並擴大本黨社會基礎的作用。政治綱領在黨的章程中具有靈魂和核心地位,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必須首先學習、了解和掌握黨的政治綱領,並為實現黨的政治綱領不懈努力。
在民革章程總綱部分的第三段,對本黨現階段的政治綱領進行了集中的表述,其內容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承和發揚孫中山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的精神,切實履行參政黨職能”等5句話。第二個層次是“通過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實行民主監督”,也就是“一參加、三參與”,表明了民革作為參政黨參加國家政治生活的途徑和方式。第三個層次,提出了民革一切政治活動的總目標和民革作為參政黨和統一戰線成員的具體目標和重要任務——“為推動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為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和共同發展的歷史任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鬥”,第一個“為”是總目標,第二個“為”是具體目標和重要任務。第三個“為”號召全體黨員團結一致,為實現新世紀三大歷史任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5.為什麼要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寫入民革的政治綱領?
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寫入本黨現階段政治綱領是極為必要的。
首先,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寫入民革現階段政治綱領,是民革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鞏固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的需要。民主黨派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政黨制度的根本要求,是民主黨派進步性的集中體現。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最根本的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指導思想的領導。科學發展觀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指導思想,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因此,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民革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鞏固多黨合作政治基礎的需要。
其次,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寫入民革現階段政治綱領,是民革不斷提高參政議政能力,服務科學發展的需要。參政議政是民主黨派的基本職能,是民主黨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基本方式。科學發展觀是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的,是中國共產黨對當代中國實現發展一系列現實問題進行深刻思考的科學結晶。民革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然加深對中國發展問題的規律性、系統性、全面性的認識,提高參政議政的質量和水平,增強服務科學發展的能力。
第三,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寫入民革現階段政治綱領,是民革加強自身建設、實現自身科學發展的需要。科學發展觀為民革加強自身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指導思想和科學方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使我們能夠以先進的科學理論統一思想,增強政治認同意識、政治參與意識、政治奉獻意識和民主法治意識,真正做到以思想建設為主導,用思想指導行動,用理論指導實踐,不斷深化對民主黨派參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以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不斷提高領導幹部的“四種能力”;促進組織建設、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制度建設的整體推進,全面提高。
6.民革作為參政黨如何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民革章程把“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載入現階段政治綱領,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成為民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中共十六大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把加強同民主黨派的合作共事,更好地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作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民革作為參政黨,必須以自身的政治行為和自身建設的卓越成績,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政治文明是相對於政治蒙昧和政治野蠻的動態概念,是人類社會政治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政治進步狀態。它大致包括政治觀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為文明三個領域。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一種新型的、為大多數人享有的文明形態,其主要內容就是中共十六大報告指出的:“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首先要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則,這就是堅持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並把這三者統一起來。在這三者的有機統一中,第一,要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放在首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都與黨的領導制度和執政方式緊密相關,沒有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就沒有一切。第二,要貫徹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發揚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要始終把人民當家作主作為出發點和歸宿,以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來提出問題、思考和研究問題。第三,要貫徹落實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方略,實現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要全面貫徹落實憲法。胡錦濤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公布2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一項根本任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基主要內容就是民主政治,憲法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養分,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將為憲法的貫徹實施提供更為廣闊的政治空間和多方面的政治條件;同時,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也必然將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作為基礎和根本。民革作為參政黨,要十分重視憲法的宣傳、貫徹和實施,把維護憲法的尊嚴和保證憲法的實施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以此為重心,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法治作出自己的貢獻。
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要努力實現參政黨自身政治行為的制度化、規範化,特別是履行基本職能過程中的制度化、規範化建設。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制度建設是政治文明建設的關鍵。同時,要不斷提高政治觀念文明的水平,牢固樹立堅持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信念,作為參政黨,還特別要牢固樹立與執政的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信念,自覺抵禦各種錯誤思潮、錯誤觀念的侵蝕。在不斷加強自身制度文明和觀念文明的基礎上,實現自身政治行為的文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