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黑名單

民航黑名單

航空黑名單是因旅客罷機等嚴重影響其航班正常飛行的事件,而採取的對個別極端旅客的拒載黑名單措施。

民航局已建立《民航法》、行政法規、規章、規範性檔案的法律法規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航空黑名單
  • 目的:規範航空運輸安全
  • 措施:拒載“黑名單”旅客
  • 影響:對公民權利進行限制或剝奪
制度建立,列入內容,法律法規,安全記錄,著名案例,專家意見,國外做法,

制度建立

2015年初,國家旅遊局發布信息表示,將從2015年開始分級建立遊客旅遊不文明檔案,制定並實施《遊客旅遊不文明記錄管理辦法》。
2015年5月,民航局印發的《加強民航法治建設若干意見》強調,健全糾紛預防機制,要依法規範航空運輸安全“旅客黑名單”制度,列入“旅客黑名單”的事項原由、條件認證和辦理程式要加以明確。

列入內容

2018年11月,新增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其中,有195人因為不文明行為被限制乘坐飛機。9種行為被民航列入“黑名單”。
一、編造、故意傳播涉及民航空防安全虛假恐怖信息
二、使用偽造、變造或冒用他人乘機身份證件、乘機憑證
三、堵塞、強占、衝擊值機櫃檯、安檢通道、登機口(通道)
四、隨身攜帶或託運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危險品、違禁品和管制物品,在隨身攜帶或託運行李中故意藏匿國家規定以外屬於民航禁止、限制運輸物品
五、強行登占、攔截航空器,強行闖入或衝擊航空器駕駛艙、跑道和機坪
六、妨礙或煽動他人妨礙機組、安檢、值機等民航工作人員履行職責,實施或威脅實施人身攻擊
七、強占座位、行李架,打架鬥毆、尋釁滋事,故意損壞、盜竊、擅自開啟航空器或航空設施設備等擾亂客艙秩序
八、在航空器內使用明火、吸菸、違規使用電子設備,不聽勸阻
九、在航空器內盜竊他人物品。

法律法規

民航局建立包括1部《民航法》,30部行政法規,132部規章以及700多部與之配套的規範性檔案的法律法規體系。

安全記錄

2018年12月,在執法方面,建立了監察員隊伍,現在已經達到了2462人,實現了中國民航安全飛行99個月,近6800萬小時的安全記錄。

著名案例

安徽青年范後軍被媒體稱為“中國航空黑名單第一人”。2003年因為與東家廈門航空公司的勞務糾紛,最終導致了范後軍一系列“不斷向下”的人生:因被視為有潛在威脅的人,他被剝奪了乘坐廈航飛機的權利,與此同時他失去了工作,進而失去了家庭,最終收穫的是一個“范拉登”的綽號。
2012年4月,一些哈爾濱市民乘坐春秋航空公司飛機時出現長達8個多小時延誤,航空公司為此給予每人200元補償。但部分獲賠乘客此後被春秋航空列入“黑名單”,無法購買春秋航空的機票。春秋航空回復稱,如果旅客不能認同春秋航空的服務條款,那就請旅客乘坐其他航。這種做法並非個案,不少航空公司都曾建立過“黑名單”,用以約束和限制他們眼中的“問題旅客”。

專家意見

浙江攀遠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周科召律師認為,航空公司“黑名單”雖然不是一個嚴格的法律概念,但只要被列入其中,公民自由出行的權利就受到限制。對公民權利進行限制或剝奪,只能由國家機關或由法律授權的機構才能行使。航空公司作為與乘客平等的市場主體,是無權對公民權利進行限制或剝奪。
《契約法》第二百八十九條規定,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不得拒絕旅客、託運人通常、合理的運輸要求。航空公司作為服務普通旅客的運輸企業,屬於公共運輸承運人,就因為乘客索賠的行為,就將乘客列入“黑名單”的做法有違上述法律規定。

國外做法

在國外,即使乘客可能有“潛在威脅”,也未必要用“黑名單”拒載的方式。比如歐美等國,航空公司對存在高風險的人不是絕對拒載,而是在上飛機前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安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