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木姜子

毛葉木姜子

毛葉木姜子(學名:Litsea mollis Hemsl.)是樟科木姜子屬植物,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4米;樹皮綠色,小枝灰褐色,有柔毛。葉互生或聚生枝頂,長圓形或橢圓形,上面暗綠色,下面帶綠蒼白色,羽狀脈,傘形花序腋生,花被裂片黃色,果球形,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東部。生長在海拔600-2800米的山坡灌叢中或闊葉林中。

果、樹皮、葉可提取芳香油。種子含脂肪油25%,屬不幹性油,為制皂的上等原料。根和果還可入藥,根治氣痛、勞傷,果治腹瀉、氣痛、血吸蟲病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 )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栽培技術,主要價值,經濟,食用,藥用,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4米;樹皮綠色,光滑,有黑斑,撕破有松節油氣味。頂芽圓錐形,鱗片外面有柔毛。小枝灰褐色,有柔毛。葉互生或聚生枝頂,長圓形或橢圓形,長4-12厘米,寬2-4.8厘米,先端突尖,基部楔形,紙質,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帶綠蒼白色,密被白色柔毛,羽狀脈,側脈每邊6-9條,纖細,中脈在葉兩面突起,側脈在上面微突,在下面突起,葉柄長1-1.5厘米,被白色柔毛。
傘形花序腋生,常2-3個簇生於短枝上,短枝長1-2毫米,花序梗長6毫米,有白色短柔毛,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被裂片6,黃色,寬倒卵形,能育雄蕊9,花絲有柔毛,第3輪基部腺體盾狀心形,黃色;退化雌蕊無。果球形,直徑約5毫米,成熟時藍黑色;果梗長5-6毫米,有稀疏短柔毛。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東部。生長在海拔600-2800米的山坡灌叢中或闊葉林中。
毛葉木姜子毛葉木姜子

栽培技術

人工栽培方法有 直播造林、移苗造林和天然林人工更新。
直播造林:1-8月時採種,果實外皮呈紅褐色並帶有皺紋時採種,立即播下。如果采後3-5天不能按時播種,結合催芽最好用濕沙貯藏。種植穴長,寬各為50厘米,深13-16厘米,每穴播種6-8粒,覆土2厘米,再加覆蓋物,第2年3-4月出苗,半個月後進行第1次除草、鬆土、間苗,待苗高1米左右,繼續中耕撫育。
移苗造林:一般多採用野生苗移栽,少量的可育苗移栽。3-4月,選擇雨後陰天或無風晴天,土壤較濕潤時進行野生苗移栽造林,成活率可達95%。要求上山挖取1-2年生,約手指粗,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野生毛葉木姜子苗。挖取時不要傷根太多,宜多帶宿土,苗高50-80厘米以上,隨挖隨運隨栽。栽時做到根系舒展,覆土緊實,苗栽正。株行距以1米×1米為宜,每隔3-5行可栽1行雄株作授粉樹,也可採取隔一定株數的母株混栽1棵雄株的配置方法,以提高結實率。如果在杉木,油茶及其他林內混栽,要以不影響杉木,油茶生長為原則。
人工天然林更新:其方法是在分布較集中,結實較好的野生毛葉木姜子純林或混交林中,加強人工撫育管理,去雜去密,補稀填空,調整林相密度,使之成為高產林。對結實較差,樹勢衰老或分布不均的野生木姜子林地,可於3-4月或7-8月毛葉木姜子成熟後,割除林地雜草,灌木,火燒後整地,將落在地上的毛葉木姜子種子翻入土內,出苗後,經過2-3年的撫育管理,木姜子幼樹平 均高可達3-4米,使之成為一片高產林。

主要價值

經濟

果實和葉子出油率3-5%,種子含油25%,可供製造優質肥皂,根和果實均可入藥,油的主要成分是檸檬醛,是芳香植物精油中檸檬醛含量較高的一種,可合成高級香料。木姜子油是食品良好的增香劑與防腐劑。還可用於防治茶樹、棉花黃萎病,防治茶毛蟲和紅銹草病都有一定的作用,且對人體無毒,不污染環境,又有宜人的香味,因此,在防治儲糧害蟲、食品害蟲、衛生害蟲、殺菌防霉及防治作物病害等方面具有突出優點。毛葉木姜子果渣是良好的飼料及飼料天然防霉劑資源,毛葉木姜子除了在上述香料、食品、醫藥及飼料工業、園林上的重要用途之外,在諸如塑膠、油墨等生產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

食用

食用部位主要是花蕾,其葉、果、花、根也可食用。每年11月至翌年2月採摘花蕾食用。中國貴陽市郊高坡鄉雲頂村苗族農民在冬季常將花蕾切碎,放入少量鹽醃製1-2天后,放入味素、醬油後食用,也可鹽漬,密封1-2月後陸續食用,食味清香可口,眼睛花者食後眼不花。

藥用

還具藥用價值,根、果入藥。有理氣健脾,解表燥濕的功效,可治消化不良,風寒濕痛、跌打腫痛、產後水腫和寒瀉,胸腹脹滿,發痧氣痛。
毛葉木姜子毛葉木姜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