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蒼子海南個體

山蒼子海南個體

山蒼子,又名山雞椒、山蒼樹、山姜子、木香子、木姜子,樟科、木姜子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10米,幼樹樹皮黃綠色,光滑,老樹樹皮灰褐色。性味辛、微苦,有香氣,無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蒼子海南個體
  • 拉丁學名:shancangzihainangeti
  • 別稱:山雞椒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木蘭亞綱
  • :樟目
  • :樟科 Lauraceae
  • 亞科:樟亞科木
  • :姜子族、木姜子亞族
  • :山胡椒屬 Lindera
  • : 山蒼子 Litsea cubeba (Lour.) Pers.
  • 分布區域: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西南直至西藏
資源信息,基本描述,種源位置,資源保存,共享信息,形態特徵,分布範圍,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資源信息

平台資源號:1111C0003305001829
資源編號:305246261850173
種質名稱:山蒼子海南個體
原產地:樂東縣尖峰嶺
:海南省
來源地:海南樂東縣尖峰嶺
國家:中國
歸類編碼:11131300000
資源類型:其他

基本描述

主要特性:其他
主要用途:食用;藥用;其他
氣候帶:熱帶
生長習性:喜溫;喜濕;生長較好
開花結實特性:多年生;5~8年開始結實;大小年周期為1年
特徵特性:落葉小喬木;樹皮灰褐色;材質中等;耐濕不蛀;枝;葉具芳香味;葉紙質;互生;披針形或長圓形;背麵粉綠色
具體用途:花;葉和果皮含芳香油;供化妝品;食品以及醫藥等用;核仁油供工業用;果與根;莖;葉均入藥
觀測地點:海南尖峰嶺熱帶樹木園
繁殖方式:有性繁殖
選育單位: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
關聯項目及編號:平台資源整合

種源位置

海拔:70
經度:10849
緯度:1842
土壤類型:磚紅壤
生態環境:熱帶山地雨林和熱帶常綠季雨林
平均溫度:24.5
平均降雨量:1600

資源保存

保存單位: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
單位編號:305
庫編號:1
引種號:178
保存資源類型:植株
保存方式:異地保存
保存時間:1978-08-10
實物狀態:

共享信息

共享方式:資源交換性共享
獲取途徑:現場獲取

形態特徵

山蒼子,為中國特有的香料植物資源之一,中國山蒼子油年產量達2 000 余t,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年出口量達3 500 t 左右,產品遠銷美、日、英、法、德、瑞士、荷蘭等國,享譽國內外。目前對其果皮當中所含的精油的開發利用比較廣泛。原植物形態
落葉小喬木,高3—5米;除花序有毛外,其餘均無毛。小枝綠色,搓之有樟腦味。葉互生,常聚生於枝梢,圓形至寬倒卵形,長6—8厘米,寬5—7厘米,先端圓,基部圓形或楔形,紙質,嫩葉紫紅綠色,老葉上面深綠色,下麵粉綠色,羽狀脈,側脈每邊5—6條,中脈、側脈在葉兩面均突起;葉柄長2—3厘米。傘形花序常生於枝梢,與葉同時開放;總花梗長3—4毫米,被黃色柔毛;每一花序有雄花9—11朵;花梗細長,長1—1.5厘米,有稀疏柔毛;花被裂片6,卵形或寬卵形,長約3毫米,黃色;能育雄蕊9,花絲無毛,第3輪基部的腺體大,有柄;退化雌蕊無毛。果球形,直徑5—6毫米;果梗長1—1.5厘米,先端略增粗。

分布範圍

中國現有品種的山蒼子油其檸檬醛含量高達60%~ 80%,最高可達90%,遠遠高於國外的其它品種。檸檬醛能合成紫羅蘭酮系列香料,包括紫羅蘭酮、甲基紫羅蘭酮以及相應的醇、酯化合物。紫羅蘭酮系列香料具有宜人的紫羅蘭等香味,是調製高級香精的重要原料,廣泛用於高檔化妝品、香皂等日用化工和食品生產中。因此,國內外市場上對檸檬醛的需求量很大。而山蒼子主要分布於中國,是中國的特有資源,國外少有分布,因而長期以來,國外主要從中國進口山蒼子油,中國山蒼子精油的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且出口額也比較穩定。
山蒼子屬於樟科木姜子屬,其學名為 Litsea cubeba ,山蒼子的別名有山雞椒(浙江)、山蒼樹(廣東)、賽樟樹(福建)、香葉(湖南)、木姜子(廣西)。小喬木,高10米,胸徑15厘米;幼樹樹皮黃綠色,光滑,老樹灰褐色。小枝綠色,枝葉具芳香味。葉互生,紙質,通常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行,長4-11厘米,寬1.1-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麵粉綠色,無毛。花序單生或簇生,總梗細長,長0.6-1厘米,有花4-6朵;花被裂片寬卵形;花絲中下部有柔毛。果近球形,徑約5毫米,成熟時黑色;果梗長2-4毫米,先端稍增粗。花期2-3月;果期7-8月。
產於江蘇宜興、浙江、安徽南部及大別山區、江西(廬山海拔1,300米以下習見)、福建、台灣(海拔1,300-2,100米)、廣東、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海拔2,400米以下)、西藏。

栽培技術

山蒼子喜光或稍耐蔭,淺根性,常生與荒山、荒地、灌叢中或疏林內、林緣及路邊。萌芽性強,用種子繁殖;種子休眠期長,發芽極為遲緩,播種後需50天左右才有個別萌發,發芽持續時間很長,可達兩年之久。生長快,結實力強。木材材質中等,耐濕不蛀,易劈裂,可做小器具用材。花、葉、果肉可蒸提山蒼子油,油內含檸檬醛約70%,檸檬醛可提制紫羅蘭酮,為優良揮發性香精,用於食品、糖果、香皂、肥皂、化妝品等;種子含油率38.43%,供工業用;根、莖、葉、和果均可入藥,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之效,果實中藥業稱為"畢澄茄",可治療血吸蟲病。
木姜子屬資源:與山蒼子同屬的植物全世界約有200多種,但中國實際分布約有70多種。其中有些檸檬醛含量較高的品種也被當地的農民稱之為"山蒼子",如毛葉木姜子和楊葉木姜子等在當地也被稱之為山蒼子,但從植物分類學的角度,我們認為山蒼子只是指上述種。如貴州安順產的兩種,一個為毛葉木姜子,一個為山蒼子,在當地都統稱為"山蒼子",這是因為毛葉木姜子中檸檬醛的含量比較高的緣故。下面是作者根據目前能查閱的文獻總結出來的木姜子屬的主要種。從表中可以看出,多數種的用處尚不明確。當中的16種以在民間得到使用,用於提取精油的種有9種,用於藥物的有8種,將利用種子中的脂肪性油的有6種,目前被大家廣為知曉的多數為提取精油的品種。
山蒼子種植技術
山蒼子又名木姜子、山雞椒、花椒,是生產山蒼子油、提制檸檬醛、製造特種香精的原料樹。目前由於這些特種香精在國內外市場上貨缺價揚,山蒼子身價倍增,市場缺口很大。因此人工種植山蒼子是丘陵、山區農家創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其栽培技術如下:
一、育苗。選擇生長條件較好的土地作苗圃地,於次年2--3月間搞好深翻、下肥、耙平後作苗床,並開溝條播,溝寬8--10厘米,溝距20厘米。先用35℃的熱水浸種催芽一天,再將種子均勻撒播或雙粒點播,蓋土厚1.5厘米,並蓋草保濕。播種量8公斤/畝。種子在4月上、中旬發芽後揭草。並及時搞好中耕除草、施肥、排灌、間苗等田間管理工作。當年冬初,當苗高40--50厘米時,便可出圃造林,產苗量可達1萬株/畝。
二、造林。凡土壤肥沃、深厚、濕潤的丘陵地以及山區陽光充足的南坡、東南坡、西南坡山場均可選作林地,選地時間在10--11月。在砍除雜草灌木後,按株行距1.5米×2米,300株/畝的密度挖植樹穴。植穴規格為60厘米×60厘米×40厘米,並在栽穴中施足基肥。山蒼子雌雄異株,無論公樹母樹均先開花後長葉。公樹在1--2月開花、長葉,樹皮深綠色。母樹2月份開花後長葉,樹皮為淡綠色。植樹時應在圃地留部分苗木不出圃,供調劑公母樹種之用,使公樹保持在樹木總株數的10%左右,並分布均勻。將多餘、分布不均的公樹拔除、移栽,將留圃的母樹苗補栽上去。
三、撫育管理。造林後每年要及時搞好中耕除草等撫育工作。栽後第二年,在幼樹長到0.5--0.6米高處時,摘頂,控制樹高,促進樹枝萌發,有利增產和采籽。第三年進入盛果期後,要在2月、4月、7月及時施好花前肥、壯果肥和產後肥,尤其是結果數量大的單株,更應多施壯果肥,以促其早日恢復樹勢,防止在下年出現小年現象或樹木在高產當年出現枯死現象。
四、收穫加工:山蒼子定植苗3年進入豐產期,4年以上母樹單株年產鮮果4—8公斤,8年生樹產鮮果高達25公斤(單株)。農曆立秋後採回鮮果,放入木甑中用鍋蒸氣加熱,使籽皮內揮髮油氣化,經導管引出冷凝成山蒼子油,出油率6—7%。將蒸餾過的核仁曬乾粉碎,用榨油機榨取核仁油,出油率約30%。

主要價值

藥名:山蒼子葉
漢語拼音:shan cang zi y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tsea cubeba(Lour.)Pers.[Laurus cubeba Lour.]
功效分類:樟科。
科屬分類:理氣散結藥;解毒消腫藥;止血藥。
性味:辛;微苦;溫。
功能:理氣散結;解毒消腫;止血。
主治:癰疽腫痛;乳癰;蛇蟲咬傷;外傷出血;腳腫;慢性氣管炎。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水煎溫洗全身。
生態環境:生於向陽山坡、丘陵、林緣灌叢或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華南及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西藏等地。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山雞椒的葉。
採收儲藏: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鮮用或曬乾。
【中藥化學成分】
葉含揮髮油僅0.006%,主為桉葉素(cineole),丁香烯(caryophyllene),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檸檬烯(limonene),γ-欖香烯(γ-elemene),乙酸牻牛兒醇酯(geranyl acetate)等。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形,易破碎。表面棕色或棕綠色,長4-10cm,寬1-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羽狀網脈明顯,於下表面稍突起。質較脆。氣芳香,味辛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