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鎮

毛尖鎮

都勻市毛尖鎮(由江州鎮擺忙鄉合併組成,鎮人民政府位於江洲村)位於貴州省都勻市西南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江洲鎮下轄以下地區:江洲村凌灣村、江邊村、富溪村、擺桑村擺忙及各村等。

2014年,撤銷都勻市江洲鎮、擺忙鄉建制,設定新的毛尖鎮,以原江洲鎮、擺忙鄉地域為新設定的毛尖鎮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江洲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毛尖鎮
  • 外文名稱:Maojian tea town
  • 別名:江州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貴州省都勻市
  • 下轄地區:江州鎮,擺忙鄉及各鄉鎮
  • 政府駐地:江州鎮
  • 電話區號:0854
  • 郵政區碼:558021 
  • 地理位置:貴州省都勻市江州鎮
  • 面積:160.28平方公里
  • 人口:12341人3057戶
  • 方言:漢語,布依族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平塘瀑布,高寨水庫,百里毛尖茶場
  • 車牌代碼:貴J
  • 行政代碼:522701109
內容簡介,江洲村,擺忙村,凌灣村,江邊村,富溪村,擺桑村,雙堡村,雙新村,坪陽村,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經濟狀況,人口民族,民族風情,傳統習俗,茶文化,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圖信息,

內容簡介

毛尖鎮/江洲鎮位於都勻市西部,距都勻市中心44公里,全鎮5個行政村,國土總面積160.28平方公里。總人口12341人3057戶;居住以布依族、苗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5%以上。2010年末耕地面積8122 畝,其中田7682畝。
毛尖鎮
位於都勻市西部,距都勻市中心44公里,全鎮5個行政村,國土總面積160.28平方公里。總人口12341人3057戶;居住以布依族苗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5%以上。2010年末耕地面積8122 畝,其中田7682畝。

江洲村

位於江洲鎮政府所在地,2004年行政村改革後,由原來的江洲村、凌江村、介牌村合併成現在的江洲村,轄10個村民小組,共769戶,總人口3160人,其中農業人口3005人,居委會1個,總220戶,386人,以布依族為主,少數民族占總人數96%。耕地面積2510.7畝(其中田1989畝),人均占有耕地0.84畝,人均平均吃糧326公斤,江洲村缺乏企業支柱產業,經濟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勞動輸出和發展第三產業為主,人均純收入近2796元,居全鎮上游。
毛尖鎮
江洲村藉助區位優勢,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轄區內有寄宿制中學和完小各1所;有中心幼稚園1所;有鎮衛生院1所,教育和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市場廣場功能逐步完善,小城鎮建設規模已日益凹現,全村98%組已通路、通電、通水,基本實現組組通,通信網路覆蓋率為100%。區位優勢給江洲村經濟帶來很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給江洲村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江洲村位於江洲鎮所在地,是江洲鎮主要產糧區,有壩子田806.27畝,大季主要以產水稻為主,小季以種黑油菜經濟作物和蔬菜為主,是江洲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大力發展農業優尤其重要,但是,目前灌溉江洲村539.28畝壩子田的溝渠嚴重遭到兩方面破壞,使糧食嚴重減產,損失嚴重。一方面是江洲村大石溝灌溉面積438.18畝,因受富溪村礦區煤水污染和運輸煤車壓壞溝渠,無水灌溉因而多次引發礦群矛盾糾紛;另一個方面,江洲村位於江洲鎮所在地,境內道路房屋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開石打砂量大,毀壞溝渠嚴重,例如,獅子橋大溝灌溉面675畝(包括江邊凌灣村)溝渠毀壞加上年久失修,供水滿足不了需要,因而常引發水勢糾紛。因此,給江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帶來不和諧因素。因此迫切需要規劃治理設施水利,從大石溝和獅子橋兩條農業命脈著手,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規劃如下:
一是獅子橋主要對溝渠拓寬加固補修。
二是大石頭溝煤礦污染治理難度相當大,民眾通過測量,建議在江洲村水頭寨組修溝引水,代替部分大石頭溝解決灌溉問題。
以上規劃項目如得以實施,將極大解決江洲村水利設施落後導致引水困難而引發礦群矛盾糾紛化解矛盾,構造和諧江洲具有重大意義。
毛尖鎮

擺忙村

地處擺忙鄉街上,行政區劃面積34平方公里。村委會位於922縣道(都惠公路)33公里處,距鄉政府0.5公里。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17個自然寨,居住有布依族,漢族、苗族等民族,其中以布依族為主。2010年底總人口為3238人。擺忙村屬高寒山區,年平均氣溫13.2℃,最高氣溫32℃,最低氣溫零下9℃,無霜期254天,年均降雨量1429毫米,境內多大山、峽谷,平均海拔1360米。氣候屬中亞熱濕潤氣候,特徵是溫涼、濕潤,多秋風,四季分明,濕度較大,日照偏少。主要生產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都勻毛尖”、野生天麻、海花草等。

凌灣村

位於毛尖鎮/江洲鎮政府所在地,轄6個村民小組,共431戶,總人口1701人,以布依族為主,少數民族占總人數96%。耕地面積1231.9畝(其中田1177畝),人均占有耕地0.72畝,人均糧食876公斤,凌灣村缺乏企業支柱產業,經濟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勞動輸出和發展第三產業為主,人均純收入近3510元,居全鎮首位。現有茶園面積759.04畝。

江邊村

地處毛尖鎮江洲鎮)東北面,以癩-為界,與小圍寨辦事處團山村相鄰,南鄰凌灣村,西與江洲村、擺忙鄉的坪陽接壤,北與甘塘鎮綠蔭湖村、小圍寨三道河村相連。耕地面積1178畝,有大寨廟腳壩子、大寨、平寨壩子、擺忙沖壩子是水稻主產區。轄區有岩上坪塘、瑤仁山段河流,擺忙至大寨段河流兩條河流貫穿全村境內。全村屬高山地貌,有楊梅坪和岩上千畝草原,草原風光絢麗多彩。
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獨坡至岩上腳河谷、博望山落水函、坪塘水電站小庫、坪塘壁畫山、坪塘瀑布、坪塘竹海、瑤仁山河谷、庭家寨小瀑布、-河大峽谷、大寨共青山石塔、大寨土著人大小營盤等。
全村轄有九個村民小組,一組(偏坡寨)、二組(大寨)、三組(擺忙沖)、四組(半坡)、五組(楊梅坪)、六組(丫口寨、栗木寨)、七組(石板寨、坪塘)、八組(瑤仁山、庭家寨)、九組(岩上)。全村共有1864人,478戶,有漢族、苗族、水族、布依族等,布依族占全村總人口98%。
全村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種植業、養殖、外出務工。
毛尖鎮

富溪村

距離江洲鎮政府所在地十公里,轄10個村民小組,共688戶,總人口2974人,以布依族為主,少數民族占總人數96%。耕地面積1954畝(其中田1845畝),人均占有耕地0.66畝,人均糧食1127公斤,富溪村缺乏企業支柱產業,經濟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勞動輸出和發展第三產業為主,人均純收入近2126元,居全鎮首位。現有茶園面積708畝。

擺桑村

位於江洲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2004年行政村改革後,由原來的擺喜村、擺桑村合併成現在的擺桑村,轄11個村民小組,共502戶,總人口2117人,以布依族為主,少數民族占總人數96%。耕地面積1728.02畝(其中田1650.02畝),人均占有耕地0.82畝,人均糧食1024公斤,擺桑村缺乏企業支柱產業,經濟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勞動輸出和發展第三產業為主,人均純收入近2010元,居全鎮收入下游。擺桑村預計明年新增1000畝茶葉種植面積,且現有茶園面積400畝,需要建設茶葉加工廠一個,面積500平方米。

雙堡村

地處擺忙鄉東部,行政區劃面積25平方公里。村委會位於922縣道(都惠公路)25公里處,距鄉政府2公里。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10個自然寨,居住有漢族、苗族等民族,其中以漢為主。2010年底總人口為1593人。村設總支部1個,支部下設黨小組5個,黨員58人。
雙堡村屬高寒山區,年平均氣溫13.2℃,最高氣溫32℃,最低氣溫—9℃,無霜期254天,年均降雨量1429毫米,境內多大山,平均海拔1360米。氣候屬中亞熱濕潤氣候,特徵是溫涼、濕潤,多秋風,四季分明,濕度較大,日照偏少。主要生產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都勻毛尖“.

雙新村

行政區劃面積27平方公里。村委會位於雙新村翁剛組,距鄉政府4公里。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15個自然寨,居住有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其中以布依族為主。雙新村屬高寒山區,年平均氣溫13.2℃,最高氣溫32℃,最低氣溫—9℃,無霜期254天,年均降雨量1429毫米,平均海拔1450米。氣候屬中亞熱濕潤氣候,特徵是溫涼、濕潤,多秋風,四季分明,濕度較大,日照偏少。境內多大山。煤炭礦藏儲藏量大,質量優良。主要生產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都勻毛尖”、野生天麻、海花草等。

坪陽村

地處擺忙鄉東部,行政區劃面積35平方公里。村委會位於922縣道(都惠公路)25公里處,距鄉政府8公里。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13個自然寨,居住有漢族、苗族等民族,其中以漢為主。2007年底總人口為1593人。村設支部1個,支部下設黨小組9個,黨員73人。
坪陽村屬高寒山區,年平均氣溫13.2℃,最高氣溫32℃,最低氣溫—9℃,無霜期254天,年均降雨量1429毫米,境內多大山、峽谷,平均海拔1460米。氣候屬中亞熱濕潤氣候,特徵是溫涼、濕潤,多秋風,四季分明,濕度較大,日照偏少。主要生產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都勻毛尖”、野生天麻、海花草等,境內主要有硫鐵、重晶石等礦產資源。
毛尖鎮

行政區劃

自2014關於都勻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黔府函〔2014〕80號》。原江州鎮擺忙鄉合併為毛尖茶鎮。都勻市由原來22個鄉鎮(辦事處)調整為10個鄉鎮(辦事處)。

地理環境

毛尖鎮位於都勻市以西33公里,東面是都勻市甘塘鎮,西面與貴定縣猴場堡鎮相鄰,南面是都勻市平浪鎮,全鎮總面積212.3平方公里。毛尖鎮交通便利,922縣道橫穿毛尖鎮25公里,夏蓉高速公路貴廣高速鐵路毛尖鎮山腳穿過,其中廈蓉高速公路都勻北閘道口距毛尖鎮22公里,貴廣高速鐵路貴定站毛尖鎮24公里。
毛尖鎮位於都勻市螺絲殼山頂處,地貌以高山丘陵地勢為主,屬喀斯特地形典型環境,海拔980—1720米之間,平均海拔1480米。毛尖鎮南面緊靠國家級自然風景區斗篷山山脈,東面是都勻石門坎水庫的水源發源地,整個鎮型恰似一個碩大無比的螺絲。毛尖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3.8—14.9℃,年降雨量1100毫米,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夏季溫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冬長夏短,春秋相連,常年多霧,全年日照時數1480小時,無霜期213天。
全鎮有林地97630畝,茶園地90560畝,其中可採茶園20500畝,連片面積1000畝以上茶園共有8片,最大茶園連片面積10100畝。森林覆蓋率達74%,是名副其實的茶中帶林,林中有茶。
毛尖鎮

自然資源

都勻市毛尖鎮地處一個山水交融、山清水秀的天然生態環境,空氣品質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一級標準,沒有任何污水排放;茶區內各項設施設備符合國家環境保護要求,未造成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壞旅遊資源和遊覽氣氛;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蹟保護手段科學,措施先進,能有效預防自然和人為破壞,保持了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蹟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毛尖鎮海拔高,常年雲霧繚繞,氣候冷涼,是難得的避暑勝地。毛尖鎮具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源遠流長的布依民俗風情。近年來與旅行社聯合開發了茶山生態旅遊線路,單線長48公里,全程為混泥土硬化路面,茶區交通便捷,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沿途有各種引導標識牌和景物介紹牌,線路所經之地全是茶園、茶場、茶莊,遊客可以自己採茶、制茶、品茶,臨走再帶上一些手工鞋墊、背帶等特色文化旅遊產品,吃住玩購一條龍,讓遊客最大限度感受最美茶鄉旖旎秀美風光和濃濃的茶葉文化。
毛尖茶鎮盛產毛尖茶,是都勻毛尖的主要生產地區, 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1956年,由毛澤東親筆命名,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外形條索緊結纖細捲曲、披毫,色綠翠。香清高,味鮮濃,葉底嫩綠勻整明亮。產於貴州都勻市,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味道好,還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降脂減肥以及防癌、防治壞血病和護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種功效與作用。
毛尖鎮

基礎設施

“十五”期間毛尖鎮江洲鎮)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平江公路穿鎮而過,全鎮5個村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鄉、通村、通組公路里程達62公里;爭取市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53餘萬元硬化江洲村、江邊村、富溪村七條全長4.9公里公路。擺甲公路全線貫通,鄉村公路網路已經形成。建成綜合貿易市場1個,面積近2000平方米,滿足了目前市場交易需求。引資40餘萬元,建成江洲集鎮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集鎮20120人的日常用水。新建鎮政府辦公大樓竣工並投入使用;修建完成鎮計生站辦公用房;投入0.1萬元維修改造集鎮市場溝蓋板;投資20000餘元修建鎮民族廣場舞台;實施完成23戶82人的移民搬遷。集鎮建設初具規模。
全鎮5個行政村46個村民組實現組組通自來水,村村通電話和廣播,認真落實電視“村村通”工程,落實到農戶1424套已全部完成安裝,使黨的政策、法律、法規傳輸到千家萬戶。農村電網改造全部結束,戶戶通電,通訊事業長足發展,建成移動通訊機站3個、聯通機站4個,全鎮現有電話用戶 1050門。
全鎮現有國小4所,全日制中學1所,其中寄宿制國小1所。全鎮在校學生1957人,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6%,國中入學率104.97%;全鎮現有衛生院1所,醫療點2個,從業醫生16名。

經濟狀況

鎮黨委、政府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結合地域優勢大力發匹經濟,農業總產值5039萬元,工農業生產總值19200萬元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57元。 鎮政府以“185”工程為重點,組織實施“稻-魚-菜”“185”工程示範300畝,實現每畝產值5000元,著力做好樣板示範。2010年,牛存欄2457頭,馬存欄2824匹,生豬存欄9108頭。有規模養殖戶3戶,每戶存欄都在20頭(匹)以上;2010年實現肉類產量1343.9噸,畜牧業產值3177萬元。積極發展勞務輸出,2010年,全鎮新增對外輸出農村勞動力684人,其中有組織輸出80人,外出務工人員主要集中在兩廣和江浙一帶。經統計2010年務工匯回資金約881萬元,勞務輸出以成為江洲鎮農民增收重要渠道之一。2011年,江洲鎮將大力發展茶葉種植項目,聯繫富農茶葉有限公司,組織江洲鎮富溪村、江洲村、江邊村民眾新增集中種植3600畝茶葉。  江洲鎮素有都勻市“西部煤都”之稱,現有持證開採煤礦企業2個,煤產量達9萬噸,鄉鎮企業年產值19200萬元,鎮企業從業人員1321人,2010年完成財政稅收625萬元。 (此部分是關於2012年以前的相關信息)
煤礦煤礦

人口民族

布依族苗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5%以上。總人口12341人3057戶。

民族風情

傳統習俗

1.服飾

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纏青色或花格頭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等處鑲彩色花邊,褲腳處也鑲著花邊,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繡有漂亮花紋圖案的圍腰。布依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足蹬尖鼻繡花鞋。
服飾服飾
2.居住
布依族居住的顯著特點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民居多為乾欄式樓房或半邊樓(前半部正面是樓,後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木板房。當地布依族大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木板修造出一幢幢頗具民族特色的住房。不僅不透風雨,而且古樸美觀,樸實淳厚,屋頂舉重若輕,安居而不壓抑。這種房屋冬暖夏涼,防潮性好,只是採光較差。
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講究。首先要請陰陽先生看“風水”,選擇依山傍水處作宅基,不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面朝碧峰。靠山最好是“臥獅拱衛”、“青龍環護”、“貴人座騎”等山勢;向山要選“二龍搶寶”、“雙龍戲珠”、“萬馬歸槽”、“壽星高照”等形態。好在布依族地區多為石灰岩山地,這種蒼山翠嶺並不難尋。起房造屋要選吉日,吉日前一個月請木匠破料做房架。豎房架的吉日要供祭魯班師傅。房架豎好,岳父家送來大梁,大樑上拴有紅綢扎的大花朵,並有樂隊和舞獅隊鳴鞭炮伴送。上樑時又要舉行歌舞祭禮和宴飲。最後是接祖宗牌位和灶神(炭火)到新居。建新房的整個過程,在布依族村寨里都充滿喜慶與互助的氣氛。
3.喪葬

因為相信祖靈能保佑子孫,故重視喪葬禮儀。一旦老人去世,喪家要立即去舅父和親友家報喪,同寨同族多來協助為死者梳洗換裝,籌辦喪事。舉喪之日,親友都要帶紙錢、紙幡以及米和豬羊肉等前來弔唁,謂之“祀信”。喪家置辦酒席,款待弔唁賓客。一般須請巫師或道士念經2~3天。出殯時由其子或近親在棺材之前“引路”。下葬後,由其子首先鏟土掩埋,隨後參加送葬的諸親友輪流鏟土壘墳。墳堆成形後,上撐傘一把,再立墓碑。
民居民居
4.年節食俗
布依族的節日與漢族相類似,有些則為本民族所專有,如“了年”(正月最後一天)、三月三(地蠶會節)、四月八(牛王節)、六月六(祭盤古)、吃新節等。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團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飯”,六月六吃“煮雞”等,大都與民族傳說和鄉風教育有關。
三月三是布依族祭社神、山神、掃墓、祭祖或舉行社交活動的節日。但各地的具體活動內容和側重點有所不同。除祭社神、山神外,有的地方側重掃墓,有的地方側重祭祖,有的地方側重唱歌、摔膠等娛樂活動。有的地方青年男女在這一天進行社交活動。供祭之日,有禁止外人入村的習俗。過三月三這個節日,含有迎接新的耕種季節來臨和祈求豐收的意味。
四月八,也稱牛王節、牧童節或開秧節,是與農耕活動有關的節日。節日這天,要祭“牛王”和慰勞耕牛。祭記時,要做彩色糯米飯,備好酒肉、抬到耕牛面前去祭,並用青草包糯米飯餵牛,讓牛休息一天。此外,有的地方還舉行祭祖或別的娛樂活動。
六月六也是祭社神和山神的節日,內容同三月三相似。這個節日規模的隆重僅次於春節,許多地方稱之為“小年”。除祭社神和山神外,各地都舉行大規模的歌會。有的地方還利用這個機會祭青苗、祭大田、祭水、修訂鄉規民約或舉行一些紀念性集會,紀念傳說中的事件或人物。
5.宴客食俗

布依族重禮好客,貴賓到來,必有“進門酒”、“交杯酒”、“格當酒”、“轉轉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禮。若是敬獻豬肉,是祝客人來年養大豬,收成好;若是敬獻雞肉,雞頭奉給首客,象徵吉祥如意,雞翅奉給次客,表示騰飛,雞腿奉給三客,意為腳踏實地。宴席中還《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勸酒,後者要將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一唱出,表現出他們的心智和才華。

茶文化

1、少數民族的茶具
毛尖鎮少數民族沖泡茶葉時使用的茶具為帶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原始器具,多由陶土製成。
2、少數民族的茶藝
在布依族家庭中,男女老少天天都要飲茶,茶是他們生活中最為普遍和必不可少的基本飲料。火塘上的茶壺,終日熱氣騰騰,他們相互往來,相互敬茶,品評茶味,說古論今,無拘無束,享受著天倫之樂。布依族的茶藝講究茶葉品質、沖泡技藝、茶具玩賞和品茗的自然環境等。做法是先把黃豆、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入在茶碗裡,然後用油把茶葉炒香放入少量的姜、蔥、鹽,水煮直到沸騰,去渣後倒入茶碗拌勻即成打油茶。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風;午茶一盅,勞動輕鬆;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盅,雷打不動”之說。可見這種茶俗深入人心。
3、傳統加工工具
毛尖鎮少數民族傳統的手工加工工具為密封式的鍋灶。密封式鍋灶分為室內和室外兩個部分,室內部分是把灶台和鐵鍋用水泥完全密封起來,室外部分是燒火的灶口,這樣在炒制茶葉時就能把煙火味和茶葉分開來,防止茶葉串味,火的大小則由人工在室外根據炒制的要求控制起來。
4、布依姑娘茶
在布依族聚居的毛尖鎮,有一種不僅味道別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聽的茶,這就是布依“姑娘茶”。姑娘茶是布依族未出嫁的姑娘精心製作的茶葉,清明前夕,布依未婚姑娘上山採回毛尖嫩茶,熱炒後保持一定的濕度,然後把茶葉一片一片疊成圓錐體,曬乾,再經過加工,就做成一卷一卷圓錐體的姑娘茶了。姑娘茶不僅形狀優美,而且質量精良,是茶葉中的精品。制好的這種茶葉都不拿出來出售,而只作為禮品贈送給親朋好友,或在談戀愛或訂親時,由姑娘家作為信物送給情人,意思是用純真精緻的名茶來象徵姑娘的貞操和純潔的愛情。
1、茶歷史遺存
毛尖鎮茶山通天台位於原擺忙鄉坪陽村茶山之顛,海拔1600餘米,站在通天台上展望,觸目儘是茶園,滿眼都是蒼翠,可將擺忙鄉半數茶園盡收眼底,景色極為壯觀。2010年,毛尖鎮將通天台建成了一個圓形平台,供茶農憑弔埃朗和秧歌。通天台也成為了外來遊客觀賞和品味擺忙美景的一個觀景台。
2、通天台的傳說
鹹豐年間,清兵將領巴楊阿率部2000於人攻打擺忙,擺忙石板寨布依民族英雄羅維率領擺忙布依青年與之抗戰。羅維元帥在與清兵的激戰中受傷,退至擺忙魚洞山中醫治。擺忙石板寨一對布依難女青年埃朗和秧歌冒險為羅維元帥四出尋醫,得到平山沖(今通天台崖下)一老茶農相助,采來中藥。由於此味中藥要求要用甲林山上的老泉水(今供銷茶場逍遙亭下的泉水)作藥引,用平山沖山上(今高寨水庫茶園)的老茶樹根架火慢慢熬制。埃朗和秧歌悄悄躲在平山沖里老茶農家為羅元帥熬藥。3天后,療傷的藥熬好了,埃朗和秧歌按照約定,爬到平山沖高崖上(今通天台)燃起煙火通知義軍。哪知此時,遠在10數公里的魚洞山上亦是烽煙大作,義軍已被清兵圍困在魚洞山的一處洞穴里,被清兵用火攻入洞中,活活燒死,至今該洞穴里尚殘餘大部分人體頭、股骨的那個殘骸及刀槍棍棒等兵器。埃朗和秧歌得知訊息,悲痛不已,喝下熬好的中藥,雙雙從通天台上跳下了平山沖萬丈深淵。有人說,埃朗和秧歌在通天台上升入了天堂,一直在庇佑著當地的茶農,不信你看通天台附近的茶葉就是比別處茂盛比別處綠;也有人說,埃朗和秧歌喝下了老茶農配下的中藥後跳下了沒有死,有被老茶農救回去了,醫治好後隱姓埋名跟隨,老茶農學習種茶和炒制茶葉,現在平山沖的茶農就是他們的後代……不管怎么說,從那以後,平山沖山上便四處長出了茶樹,並且那裡的茶葉葉分外香甜。後人為紀念埃朗和秧歌,把當初兩人跳下來的山崖叫通天台。
3都勻毛尖茶藝、茶歌舞、茶劇目表演
都勻毛尖茶藝一共有十二道工序。第一道:點香,焚香除妄念。第二道:洗杯,冰心去凡塵。第三道:涼湯,玉壺養太和。第四道:投茶,清宮迎佳人。第五道:潤茶,甘露潤蓮心。第六道:沖水,流水靜無聲。第七道:泡茶,碧玉沉清江。第八道:奉茶,觀音捧玉瓶。第九道:賞茶,春波展旗槍。第十道:聞茶,慧心悟茶香。第十一道:品茶,淡中品致味。第十二道:謝茶,自斟樂無窮。

歷史文化

由於很多的歷史文化沒有被記錄,對於很多的故事我們都無從考量,但是在這裡還有一些被保存下來的國共時期對抗的遺蹟和故事。

風景名勝

毛尖鎮(江洲鎮)位於都勻市西部,距都勻市中心44公里,屬於全市海拔較高的鄉鎮之一,旅遊景點有江邊凌山齊和尚古廟遺址,江邊平塘天下第一龍風景區(包括平塘瀑布),江洲村石廟沖景點,崖寨溶洞,擺桑草原等。
百里毛尖茶場是當地最為直接觀賞的,也是這裡最為重要的,在這個大山環繞的小鎮有美麗的平塘瀑布。也有雲霧繚繞的高山雲海。同時這裡也可以看到屹立在高山上的核電-風力發電的大風車。

地圖信息

地址:都勻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