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簋

從簋 (比簋)西周早期 前11世紀,通高22、口徑19.3、方座邊長17釐米,重3.78公斤。

侈口束頸,下腹向外傾垂,圈足下連鑄方座,一對獸首耳,下有長方形垂珥。腹飾大頭卷鼻身體蜷曲前伸利爪得怪獸,圈足飾長體爬行龍紋,方座壁飾三種鳥紋,形態各不相同,兩側是直立的鷙鳥,上沿是長冠卷尾鳥,下沿是長冠分尾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簋
  • 通高:22
  • 口徑:19.3
  • 時期:西周早期 前11世紀
【銘文】比乍(作)寶(尊)彝
簋(guǐ)是盛放煮熟了的飯食的器皿。在商代早期出現以後,逐步成為青銅禮器序列中一種主要的器物。至西周中期,簋的使用逐漸制度化,按照使用者的身份等級嚴格規定使用的數量,它一般是以偶數組合與列鼎配合使用的。簋使用的時間很長,其基本形制是深圓腹、圈足、有耳或無耳、有蓋或無蓋。器形在不同的時期中有所變化。西周時,簋的形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出現了圈足下加方座的方座簋、雙耳或四耳簋,三足或四足簋也是這一時代的產物,有的簋蓋倒置可用作盛食的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