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切·斯托夫人(比徹·斯托夫人)

比切·斯托夫人

比徹·斯托夫人一般指本詞條

哈麗葉特·比切·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1811年6月14日——1896年7月1日),美國作家,著名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1811年6月14日出生於北美一個著名的牧師家庭,1896年去世。南北戰爭,即黑奴解放戰爭,是在19世紀60年代進行的。但從19世紀20年代起,廢奴制問題就成為美國進步輿論的中心議題。當時許多著名的美國作家都站在廢奴的一邊,為解放黑奴而呼籲。斯托夫人是這批廢奴作家中最傑出的一位。《湯姆叔叔的小屋》激勵了一代人的“廢奴運動”,也把內戰搬上了歷史舞台,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41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麗葉特·比切·斯托
  • 外文名:Harriet Beecher Stowe
  • 別名:斯托夫人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康乃狄克州里奇菲爾德郡
  • 出生日期:1811年6月14日
  • 逝世日期:1896年7月1日
  • 職業:作家
  • 主要成就: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之一
  • 代表作品:《湯姆叔叔的小屋》、《德雷德,陰沉地大沼澤地的故事》等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人物影響,

人物生平

父親是著名牧師里曼·比徹。幼年因父親關係頗受加爾文教派影響。青年時期因其叔父薩繆爾·福特的影響接受了自由主義信仰。她喜歡讀司各特的浪漫小說,這在她後來的著作中有明顯反映,1832年,她隨全家遷往辛辛那提市,在一座女子學校教書,寫了一些關於新英格蘭生活的隨筆。1836年,她與父親所在的神學院的C.E.斯托教授結婚。其間,她訪問了肯塔基州,目睹了那裡奴隸的生活,這為她後來的小說提供了素材;她又受到父親學校中強烈的反奴隸制情緒的影響。這種情緒奠基了她小說的基調。1850年,她隨丈夫遷至緬因州,那裡關於反奴隸制的討論使她無比激動,於是利用空閒時間寫出了《湯姆叔叔的小屋》(1852)。小說引起強烈反響,使她一舉成名。為了反駁保守勢力的攻擊,1853年她發表了《<湯姆叔叔的小屋>題解》,引用法律、法院檔案、報紙和私人信件等大量材料證明她的小說所揭露的事實。她的其他主要著作有:《德雷德,陰暗的大沼地的故事》(1856),《奧爾島上的明珠》(1862),《老鎮上的人們》(1869),《粉色和白色的暴政》(1871),以及一些宗教詩,收入1867年出版的《宗教詩選》。她還寫過一篇虛構的維護女權的論文《我妻子和我》(1871),今天常常被女權主義者引用。斯托夫人晚年主要住在佛羅里達,在《棕櫚葉》(1873)一書中描寫了她在那裡的寧靜生活。
比切·斯托夫人
1811年,哈里特·比徹·斯托出生在美國康乃狄克州利奇費德的一個牧師家裡。她從小受到神學的薰陶,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宗教的氛圍中度過的。青少年時期,她在哈特福受過良好的教育,特別酷愛讀書。除了學習神學外,她還大量地閱讀拜倫斯考特的作品,這兩位著名作家對她以後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哈里特·比徹·斯托十四歲時,全家搬到波士頓,幾年後又遷至辛辛那提,她父親利曼·比徹被任命為那裡的萊恩神學院院長。哈里特隨父親在辛辛那提一直住到1850年。她在中學任教不久結識了萊恩神學院的教員卡爾文·斯托,結了婚,並生養了六個孩子。在這段時間裡,她偶爾為雜誌撰寫短文和小說。
辛辛那提市位於肯塔基的俄亥俄河河畔,郊外是星羅棋布的大農奴主種植場。當時,那裡是北美廢奴運動的中心之一,在市區經常能聽見反對黑奴制的激昂的演講。同時辛辛那提還是各地逃奴的避難地,他們通過“地下鐵道”,把辛辛那提作為中轉站,然後逃奔加拿大或北方自由州
在廢奴運動的影響下,斯托夫人一家對黑奴也深表同情。利曼·比徹的家裡就安置過逃奴,這使斯托夫人有機會親耳聽到逃奴訴說悲慘的遭遇,控訴奴隸制的種種罪惡。以後,斯托夫人又得到一次機會,與朋友一起訪問了肯塔基州梅斯維爾的幾個種植場,耳聞目睹了黑奴勞動和生活的慘狀——後來就成了《湯姆叔叔的小屋》里謝爾比種植場的雛形。斯托夫人的弟弟是個商人,經常往返於紐奧良和紅河郡之間,他給斯托夫人講述了許多關於南方奴隸主暴戾恣睢、慘絕人寰的真實故事,特別是他在密西西比河一艘商船上邂逅的一個兇殘的奴隸主的劣跡,使斯托夫人大為震驚。後來,斯托夫人便在此人的基礎上成功地塑造了萊格利這個反面人物形象。
1850年,斯托先生受聘去緬因州的鮑丁學院任教授,於是全家遷到新英格蘭北部。在那裡,斯托夫人逐步成為一個堅定的廢奴主義者。
有一天,斯托夫人接到嫂嫂的來信,她的嫂嫂愛德華·比徹夫人在信中請求她寫些文章,批判殘暴無情的奴隸制,讓全國人民都能知道奴隸制的實質。當時,斯托夫人家人全部支持她,她的家人也是廢奴運動的參與者。她的哥哥愛德華曾在波士頓的教堂里發表過一篇慷慨激昂的廢奴演講,她的另一個哥哥亨利·華德在布魯克林教堂舉行了一次特殊的黑奴拍賣,讓他們獲得自由。斯托夫人表示要學哥哥們的樣子,她一定要寫。她說:“上帝幫助我吧。我將要把我所了解的事情寫出來。只要我活著,我就一定寫。”
幾天后,《湯姆叔叔的小屋》的第一章就寫出來了。據斯托夫人的回憶,有一次,她在布倫斯威克教堂做禮拜,突然創作靈感湧上心頭,湯姆叔叔的遭遇逐漸在她腦海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當天下午,她回到家,鎖上門,就寫了起來。稿紙不夠,她就用食品包裝紙代替。寫完第一章後,斯托夫人念給丈夫和孩子們聽。他們深受感動,斯托先生鼓勵妻子繼續寫下去,說:“這樣寫下去,你就可以寫一部了不起的書。”
接著,斯托夫人寫信給在華盛頓的好友甘梅利爾·貝利,告之寫作《湯姆叔叔的小屋》的計畫。甘梅爾貝利是華盛頓的一家廢奴主義刊物《民族時代》的編輯,從她在辛辛那提主辦《慈善家》時起,甘梅爾·貝利就是斯托家的至交好友。在給她的信中,斯托夫人說:《湯姆叔叔的小屋》可以在《新民族時代》分三至四期連載。甘梅爾·貝利很高興,立即復了信,並寄上三百美元作為約稿費。從1851年6月起,《湯姆叔叔的小屋》就開始在這家主張廢奴的周刊上連載發表了。結果,情況大出意料,斯托夫人越寫越長,筆下的人物、情節、對話就像滾雪球一樣展開了,《湯姆叔叔的小屋》竟在《民族時代》上連載了近一年多(四十多期)。小說連載完以後,斯托夫人說:“這本小說是上帝自己寫的,我只不過是她手裡的一支筆。”
1856年她發表《德雷德,陰沉地大沼澤地的故事》,進一步揭露蓄奴制的社會墮落現象。
1859年她發表小說《牧師的求婚》。1869年,《老鎮居民》都是描寫她熟悉的新英格蘭生活。
1869年,她通過對歷史資料的研究,發表了《拜倫生活真相》,揭露拜倫和他妹妹有過亂倫的戀愛關係。因為詩人拜倫是英國人心中的偶像,這篇文章在英國引起很大的影響,英國人開始對她進行冷酷無情的嘲諷並發表文章攻擊她。
1896年,她在哈特福德去世,終年85歲。與丈夫合葬於安多佛菲利普斯學院校園內。

個人作品

《湯姆叔叔的小屋》
又譯作《黑奴籲天錄》和《湯姆大伯的小屋》此書於1852年首次在《民族時代》刊物上連載, 雖然《民族時代》的發行量不大,但《湯姆叔叔的小屋》卻贏得了成千上萬的熱情的讀者。第二年,波士頓的一家小出版社——約翰·失厄特出版公司決定出版此書。第一版印了五千冊,頭一天就售出了三千冊,第二天全部售完。接著重印,一周內加印一萬冊,也一售而空。再加印,一年內美國八家出版社日夜趕印出三十萬冊仍然不能滿足讀者的需要。當時幾乎每個識字的美國人都爭先恐後地閱讀這部“扣人心弦”的小說。
湯姆大伯的小屋湯姆大伯的小屋
沒多久,《湯姆叔叔的小屋》便在國外聲譽鵲起。先是美國的普特南出版公司的一個年青編輯寄了一本給英國的一位出版商,一年之內,英國就有十八家出版公司競相印了一百五十萬冊,發行到英國本島和大英國協各國。歐洲出版商也隨即行動起來,僅僅幾年,該書就被譯成法、德、瑞典、荷蘭、西班牙、義大利等二十二種語言,影響遍及世界。
與此同時,《湯姆叔叔的小屋》被改編成劇本,搬上了舞台。不計其數的劇團和不計其數的劇本在世界各地上演著。對此情況,斯托夫人是不贊成的,但她無法制止住。
《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流傳使斯托夫人成了一位世界注目的人物。她應邀三次訪問歐洲。在英國,她受到維多利亞女王和艾爾伯特王子的接見。她還會見了著名作家喬治·埃利奧特狄更斯、金斯萊、拉斯金麥考利格拉德斯通英倫三島和歐洲大陸的普通人民更是熱烈地歡迎這位來自“新大陸”的廢奴女英雄。在愛丁堡,人們捐贈一千枚金鎊硬幣,請斯托夫人帶回美國獻給北美的廢奴運動。
當然,在對《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一版讚美聲中也夾雜著陣陣責罵的喊叫,代表南方奴隸主利益的宣傳喉舌《南方文學通訊》等,指責斯托夫人“歪曲事實”,小說是“幻覺的反映”。起初,《湯姆叔叔的小屋》還能在南方書市自由出售,不久,便成了禁書,誰有這本書就會感到不安全。為了回答對她的非難和誣衊,斯托夫人編寫了《關於“湯姆叔叔的小屋”的說明》,公布了有關該書寫作的背景材料、檔案、軼事、談話紀要等內容,一共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物的說明;第二部分批評了逃奴法;第三部分介紹了若干黑奴的典型經歷,指出變革南方奴隸制度的必要性;最後部分是對教會的分裂立場的指控。《關於“湯姆叔叔的小屋”的說明》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一個曾靠偷印《湯姆叔叔的小屋》發財的英國出版商,見利忘義,又偷印《說明》五萬冊,夢想再發一筆橫財,但最後因銷路不好而破了產。
林肯總統後來接見斯托夫人時戲謔地稱她是“寫了一本書,釀成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這一句玩笑話充分反映了《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長篇小說的巨大影響。

人物影響

《湯姆叔叔的小屋》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是深遠的,為美國廢奴運動贏得了200萬同情者和支持者,1862年,林肯總統在白宮接見斯托夫人,評價她的書時,在扉頁上題詞為“寫了一本書,釀成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在談到斯托夫人的歷史地位時,柯克·門羅認為:“她不僅在世界著名婦女中是出類拔萃、名列前茅的,而且在決定美國人民命運的最關鍵的歷史時刻,她的影響超過其他的任何一個人。……當然,廢除奴隸制不是、也不可能是一個人能功成業就的事,它是眾人的事業,但是,《湯姆叔叔的小屋》所產生的影響是最偉大的,最深遠的。”
《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文學意義也是勿需置疑的。范懷克·布魯克斯說:“撇開小說寫作的氛圍不談,《湯姆叔叔的小屋》不失為反映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一部偉大的民間傳記。”著名詩人亨利·華茲華斯·朗費羅稱該書是“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勝利”。
很久以後,斯托夫人的兒子和孫子用詩一般的語句說《湯姆叔叔的小屋》:“像燃起的熊熊烈火,閃亮了天邊;象洶湧的感情潮流席捲走眼前的一切,然後越過浩瀚的大海,將影響波及全球。全世界都在思索和談論著它。”
《湯姆叔叔的小屋》既描寫了不同表現和性格的黑奴,也描寫了不同類型的奴隸主嘴臉。它著力刻畫了接受奴隸主灌輸的基督教精神、逆來順受型的黑奴湯姆;也塑造了不甘心讓奴隸主決定自己生死的具有反抗精神的黑奴,如伊麗莎和她的丈夫喬治·哈里斯。同時,也揭示了各種類型的奴隸主的內心世界和奴隸主不完全相同的表現。這本書通過對湯姆和喬治·哈里斯夫婦這兩種不同性格黑奴的描述,告訴讀者:逆來順受、聽從奴隸主擺布的湯姆難逃死亡的命運,而敢於反抗敢於鬥爭的喬治夫婦得到了新生。因此,《湯姆叔叔的小屋》對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對美國廢奴運動美國內戰中以林肯為代表的正義一方獲得勝利,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林肯總統在接見斯托夫人時,曾稱她為“寫了一部書,引成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