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奴主義

廢奴主義,又稱廢除主義、奴隸廢除論,是一場以廢除奴隸制度及其奴隸貿易的政治運動,其運動開始於美國獨立,並在19世紀推至高峰,並在很多地方得到大致上的成功。奴隸制有很源遠流長的歷史,世界各地包括古羅馬古希臘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周代等都是行奴隸制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廢奴主義
  • 外文名:abolitionism
  • 又稱:廢除主義
  • 實質:政治運動
  • 時間:開始於美國獨立
源由,英國廢奴主義,英帝國奴隸制,1807年案,廢奴後的運動,法國廢奴主義,俄國廢奴主義,美國廢奴主義,北美洲,向賴比瑞亞,國際廢奴日,現今奴隸制,紀念,

源由

直至16世紀,歐洲的殖民者走遍世界,並將西非的黑人販賣到歐洲及新世界去,形成了奴隸制度的高峰。18世紀晚期,歐洲開始出現新思潮,啟蒙運動帶給當時人們人權、自由、平等的觀念,他們漸漸覺得奴隸制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廢奴主義開始在各國萌芽。

英國廢奴主義

【國內奴隸制】
英格蘭的奴隸制早已於1102年定為犯法,最後一名農奴則在17世紀初消失。但18世紀開始,黑奴開始輸入倫敦愛丁堡作英國人的僕役,但當時的黑奴並不是貿易而得,他們的法律地位一直都是含糊不清。直至1772年,一個名James Somerset的黑奴逃跑了,然後被他的主人Charles Steuart捉回,再把他送去牙買加種甘蔗。由於Somerset在倫敦時已經受洗,他的教父便以“人身保護令”向法院提出訴訟。當時的英格蘭及威爾斯高等法院王座法庭院長William Murray, Lord Mansfield於1772年6月22日宣判:“無論有那么不便,但總要有個決定,我不能說這件案在英格蘭法律之下是準許或認可;所以黑人是應該被釋放。”這便即宣布了奴隸制不存在於英格蘭法律之下,那么擁有奴隸即等同非法行為。這一判決令到英格蘭境內的一萬至一萬四千名奴隸得到解放,亦表明了其他管轄區實行的奴隸制不等於英格蘭也相同。[1]
在“Somerset案”後,蘇格蘭的黑奴Joseph Knight也好像Somerset一樣逃跑了。這件案在1776年Wedderburn審訊,結果與前案一樣:奴隸制不存在於蘇格蘭法律之下。蘇格蘭最後的本土奴隸於1799年在煤礦主底下獲得自由。

英帝國奴隸制

縱使英國國內已廢除奴隸制,但在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如東印度群島美洲中依然存在。
1783年,反奴隸制運動在英國社會內開始。當Society for the Propagation of the Gospel in Foreign Parts (SPG)在倫敦戚普賽街聖瑪莉勒布教堂舉行1783周年布道會時,當時的切斯特主教,後來的倫敦主教Dr Beilby Porteus呼籲英格蘭聖公會停止參與販奴並改善教會在巴貝多農莊工作的奴隸生活環境。同年,貴格會成立了首個英國的廢奴組織。此後貴格會在英國的廢奴運動中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角色。1783年6月17日,議員Sir Cecil Wray將貴格會的請願交給政府。
1787年5月,為打擊英國商人的大西洋奴隸販賣活動,“廢除奴隸販賣委員會”(Committee for the Abolition of the Slave Trade)成立,Granville Sharp、Thomas Clarkson、貴格會及其他福音改革運動中的克拉珀姆教派都是十二個成員的其中之一,威廉·威爾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成為他們在議會的代表,Clarkson則負責研究及收集關於奴隸販賣的資料。隨著廢奴運動的發展,地區的組織紛紛成立,他們通過會面去進行運動,包括派發小冊子和請願。他們其中一件個別的計畫便是在逼使政府於1787年在獅子山的現時首都自由城建市,以供原來準備販賣往倫敦工作的奴隸生活。
廢奴主義者的運動不僅受到貴格會支持,其他宗教團體例如浸信會、衛理會等,甚至工人、婦女、兒童、非政治團體都爭相支持。1796年John Gabriel Stedman出版了一本關於他在蘇利南鎮壓當地前奴隸五年的回憶錄,遣責奴隸的殘忍待遇。這本書更加上了很多由William Blake和Francesco Bartolozzi描述的影像,成為了廢奴主義文學的重要一部份。

1807年案

1807年3月25日,英國國會通過了廢除奴隸販賣法案(Slave Trade Act) ,將販奴在大英帝國境內定為非法,並實施向英國奴隸船徵收每一個奴隸£100的罰金。但這法案的阻嚇性不大,一些奴販仍然繼續貿易,當他們被英國皇家海軍發現時,他們總會將一些奴隸推下海以減少罰款。有見及此,1827年英國便宣布參與販奴者將會秘密地被施以死刑。
1833年廢奴法案
1807年的法案雖然杜絕了販奴問題,但奴隸制依然存在。1820年代,廢奴運動又開始變得活躍。1827年,反奴隸制協會(Anti-Slavery Society)成立,當中有不少便是當年參與過反奴隸販賣的廢奴主義者。這次運動則以全面廢除奴隸制為目標。
1833年8月23日 ,廢奴法案(Slavery Abolition Act)定英國殖民地的奴隸制為不合法。1834年8月1日,大英帝國下的所有奴隸全部解放,但仍然要為前主人工作至1838年 作為適應期。加勒比的農莊主則獲償£2千萬。

廢奴後的運動

由1839年開始,英國及其他地方的反奴隸制協會一起合作去廢奴,其中較具影響力便是在美國的廢奴運動上。這些協會亦向政府施壓,要求遏制一些非法販奴。現今亦一直有一些組織如反奴隸制國際等。

法國廢奴主義

大西洋奴隸販賣給法國在東印度群島的甘蔗種植業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1689年,路易十四的《黑法》正式允許在法國所有殖民地販賣奴隸 。到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發生,法國殖民地海地亦乘機在1791年發動革命,宣布廢除奴隸制。法國本土的廢奴運動本土則是由Henri Gregoire和Jacques Pierre Brissot的黑人之友協會(Societe des Amis des Noirs)所領導,其工作為在城市內宣傳反奴隸制。1794年2月4日,第一共和正式宣布廢奴。法國殖民地法律的第一條便寫道:“奴隸制被廢除”,第二條則是“奴隸主會獲(金錢)賠償”。不久拿破崙執政,並重新設回奴隸制,1802年5月10日 colonel Delgres呼籲發起暴動去抵抗拿破崙,然而結果暴動被鎮壓。直至1848年4月27日 第二共和才再一次廢除奴隸制。

俄國廢奴主義

沙俄的農奴制雖然嚴格來說不算是奴隸,但他們沒有選擇工作地點或不工作的自由。1861年3月3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農奴,因此被稱為“解放者沙皇”。
1930年代,史達林開始行社會主義的計畫經濟,不準許農民不工作和離開他們的田地,又沒收了私有財產,被一些人認為是奴隸制的復辟。

美國廢奴主義

美國的廢奴運動歷史明顯地比前述的國家較為激烈及複雜。它不僅為美國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的歷史主軸,而且更爆發了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的內戰--南北戰爭
美國從殖民時代開始已經實行奴隸制。1775年4月14日,第一個美國的廢奴主義協會Society for the Relief of Free Negroes Unlawfully Held in Bondage 由貴格會於費城成立。後因美國革命時英軍占領費城而停止運作,在1784年重新運作,由班傑明·富蘭克林出任第一任會長。[2]而第一篇呼籲廢奴在《賓夕法尼亞雜誌》發表的文章《在美洲的非洲奴隸》則相傳為托馬斯·潘恩所寫。1776年,托馬斯·傑斐遜為美國獨立起草了《美國獨立宣言》其中一個篇章涉及廢除奴隸制度,後來卻在刑事法庭上被重寫時移除。

北美洲

革命集合在行動行動在每個狀態廢除奴隸制。這在每個北州成功在1804 年以前; 雖然解放是很逐漸的仍然有十二"永久學徒" 在1860 年人口調查。
主要組織的身體主張這項改革是朋友的社會, 賓夕法尼亞反對奴隸制社會, 和紐約解放(奴隸)社會。後者由強有力的聯邦制擁護者政客、約翰・傑伊, 亞歷山大・哈密爾頓, 和共和黨Aaron Burr。由於NYMS, 1799 年紐約的可觀的努力廢除了奴隸制(逐漸) 。根據奴隸的數字, 這是最大的解放在美國歷史上(在1863 之前) 。1804 年新澤西是最後北州廢除奴隸制(再以逐漸時尚) 。在1787 的憲法大會年, 然而, 允許聯邦政府廢除國際販賣奴隸, 它1808 年的協定被達成了。所有狀態那時通過了各自的法律廢除或嚴厲地限制貿易, 所有除了喬治亞州在1798 年以前。

向賴比瑞亞

在1820年代 和1830年代 美國殖民協會領導了向西非輸送黑人的運動,並獲得廣泛支持,包括美國總統門羅、首席大法官克雷。該協會首先將一千多黑人輸送到非洲的獅子山,又在穀物海岸購買土地,輸送數萬黑人至此,稱“賴比瑞亞”(意為自由之地)。1838年成立賴比瑞亞聯邦,由“美國殖民協會”派任總督。1847年7月26日宣告獨立,建立賴比瑞亞共和國,時為近代非洲第一個共和國。另一黑人移民區於1854年2月4日建立馬里蘭共和國,於1857年併入賴比瑞亞。1860年,美國黑人移民建立“真正獨立黨”,並自1869年起執政百餘年。直到1980年4月12日,土著克蘭族人塞繆爾·多伊軍士長率領7個士兵發動政變,才結束美國黑人移民後裔的統治。

國際廢奴日

各國廢奴的日子:
瑞典:1335年(殖民地St Barthelemy於1847年廢奴)
葡萄牙:1761年
英格蘭及威爾斯:1772年 “Somerset案”後
蘇格蘭:1776年“Wedderburne案”後
海地:1791年近十萬奴隸起義後
加拿大安大略區域:1793年《反蓄奴法案》(Act Against Slavery)
法國(首次):1794年至1802年 包括所有殖民地(一些被英國占領殖民地則未能實行)
阿根廷:1813年
大哥倫比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巴拿馬委內瑞拉):1821年的漸進解放計畫(1852年哥倫比亞及1854年委內瑞拉)
智利:1823年
墨西哥:1829年
大英帝國:1833年 包括所有殖民地(真正實行於1834年8月1日,東印度則於1838年8月1日)
模里西斯:1835年2月1日於英國政府執行下,並為公眾假期。
丹麥:1848年,包括所有殖民地
法國(二次):1848年,包括所有殖民地
秘魯:1851年
俄羅斯:1861年
荷蘭:1863年,包括所有殖民地
美國:1865年, 美國內戰後(某些州份在內戰前經已廢奴)
波多黎各:1873年及古巴:1880年(當時皆為西班牙殖民地)
巴西:1888年
韓國:1894年 (世襲奴隸制終於1886年)
桑給巴爾:1897年 (奴隸貿易廢止於1873年)
中國:1910年(西藏地區於1959年廢除農奴制)
緬甸:1929年
衣索比亞:1936年,在義大利軍隊占領之下廢除(詳見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當衣索比亞於1942年二戰期間重新獲得獨立時, 其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亦沒有重新恢復奴隸制。
茅利塔尼亞:1980年(由法國於1905年名義上廢除,後在1961年的新憲法中暗示,後在同年的10月加入聯合國 時變為明顯),但依然在實行。

現今奴隸制

雖然今時今日,奴隸制在大部份的國家被禁止(以茅利塔尼亞例外,那裡仍公開地實行奴隸制),但奴隸制仍然在被世界各地秘密地實行,如中東。
今時今日的奴隸制一般有三種類型:薪水奴隸,契約奴隸,傳統奴隸。
薪水奴隸在未發展地區最為普遍。由於那裡的窮人不可能冒失業的風險,所以僱主能夠輕易以低薪雇用勞工,而童工多數被認為是薪水奴隸。
契約奴隸通常是一些窮人或文盲受騙而簽下了一些不平等契約而成為奴隸。
傳統奴隸至今依然在地下活動中十分活躍。同樣的手法已進行了很多個世紀:他們大多數是婦孺,被誘拐然後賣到海外。男的通常會以勞工賣出,女的則會賣給富翁為妾或成為妓女。這些誘拐行為通常發生在南美、非洲、前蘇聯集團的國家,而賣去亞洲、中東等地。
現今廢奴主義
現今的廢奴組織有反奴隸制國際(Anti-Slavery International)、解放奴隸等(Free the Slaves)。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宣布了世界人權宣言,其中第四條便提出“任何人不容使為奴役;奴隸制度及奴隸販賣,不論出於何種方式,悉應予以禁止。”
自1997年 起,美國法務部便與Coalition of Immokalee Workers合作起訴六人在農業中使用奴隸,此案令超過1000個工作在佛羅里達州南部的番茄及橙園的奴隸得到解放。不過這只是全球反農業及性服務奴隸制行動其中一個例子。
在美國,一些要求廢除死刑及爭取移民權的人士亦被認為是繼承了廢奴運動的衣缽。

紀念

現今世界各地皆有不同的方法去紀念廢奴運動。聯合國安理會亦將2004年定為International Year to Commemorate the Struggle against Slavery and its Abolition,以紀念第一個黑人獨立國家--海地的成立,同時亦舉辦了一些展覽、節目、研究計畫等。
著名反奴隸制人士
註:並非所有人皆是廢奴主義者
William Allen
Gamaliel Bailey
Henry Ward Beecher
Anthony Benezet
Ramon Emeterio Betances
William Henry Brisbane
Aaron Burr
Thomas Fowell Buxton
Antônio de Castro Alves
Thomas Clarkson
Levi Coffin
Thomas Day
Richard Dillingham
Olaudah Equiano
Calvin Fairbank
Amos Noë Freeman
Thomas Garret
威廉·羅伊·葛里森
Henri Gregoire
Angelina Grimke
Vicente Guerrero
Laura Smith Haviland
Lewis Hayden
Hinton Rowan Helper (蓄奴主之敵)
Elias Hicks
Miguel Hidalgo
Isaac Hopper
Julia Ward Howe
Samuel Gridley Howe
Abby Kelley
Benjamin Lay
Toussaint L'Ouverture
Jermain Loguen
Elijah Lovejoy
James Russell Lowell
Maria White Lowell
Henry G. Ludlow
Benjamin Lundy
Zachary Macaulay
Philip Mazzei
Jose Gregorio Monagas
Hannah More
Jose Maria Morelos
Lucretia Mott
Lord William Murray
Joaquim Nabuco
Daniel O'Connell
Theodore Parker
John Parker
Francis Daniel Pastorius
Jose do Patrocinio
Wendell Phillips
Mary Ellen Pleasant
Bishop Beilby Porteus
John Wesley Posey
Robert Purvis
Isabel, Princess Imperial of Brazil
James Ramsay
John Rankin
Andre Rebouças
Charles Lenox Remond
Ernestine Rose
Benjamin Rush
Victor Schœlcher
Granville Sharp
Gerrit Smith
William Smith
Silas Soule
Elizabeth Cady Stanton
Henry Stanton
William Still
哈里特·伊莉莎白·比徹·斯托
Charles Sumner
Arthur Tappan
Henry Thornton
索茹爾內·特魯斯
Nat Turner insurrectionist
Delia Webster
Theodore Dwight Weld
John Greenleaf Whittier
John Woolma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