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神仙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人物)

比干(神仙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比干,為明代神仙小說《封神演義》中的正面人物,是商紂王的叔父兼亞相文臣,先王帝乙之弟,遭蘇妲己(原形是九尾狐狸精)和胡喜媚(原形是九頭雉雞精)二妖所害而亡。

軒轅墳之巢被比干所燒,蘇妲己請妖赴宴的狐妖子孫被比干下令剝皮製衣,為此報複比乾,對紂王自言需要“七竅玲瓏心”以救身疾,還讓九頭雉雞精化身胡喜媚入宮為妃,扮作道姑慫恿紂王逼殺比干,比干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剜心自戕,但因喝下之前姜子牙所贈的護髒符水得以續命,路遇一名賣無心菜的女販,問之人若無心會如何,只要聽到“人無心還活”一詞就能免死,女販卻答曰人無心即死,結果比干突然死於非命,之後其魂魄入封神榜中,被姜子牙敕封為“文曲星官”之神,乃北斗星官之一。

人物原型本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同名商朝人物,為商紂王帝辛的宰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干
  • 別名:皇叔(紂王的稱呼)
  • 性別:男
  • 登場作品:《封神演義》小說
  • 哥哥:帝乙
  • 侄子:商紂王
  • 朝代:商朝
  • 侄孫:殷郊、殷洪
  • 侄媳:姜王后
  • 死因:被紂王逼死,自己切腹取心而亡
  • 神位:文曲星君
  • 出生地:朝歌城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原文所寫,

人物簡介

比干這個人物是隨著《封神演義》一書的流傳而為人們所熟知的,加上其經常登場於現代眾多的影視作品之中,因此廣為人知而有名,其以中國古代歷史上同名的商朝人物作為原型創作,卻是個可憐人,現實商朝中的比干就是被惡君商紂王挖心而死。在現代其主以神話劇之中的形象所亮相,身為配角人物。其它描寫比干故事的古代記載書籍:宋元代《武王伐紂平話》、清代《車王府封神榜》。

人物經歷

比干因玉石琵琶精事件,與玉虛門下的姜子牙結識,姜子牙算出比干將來會有凶多吉少的大難,並留下一張夾有護身符印的簡帖,以作為後救良方。之後因軒轅墳被比干和武成王黃飛虎所燒,又破壞妲己的宴席,殺死大量狐妖,蘇妲己和胡喜媚二妖為了報復兩人,先是在眾人面前演了一出“雙簧戲”,妲己自稱急需“七竅玲瓏之心”作為良藥,以做成羹湯來治病救命。喜媚則慫恿紂王將比干逼殺,於是紂王痛下殺手指令,比干心寒無奈,將姜子牙之前給的護身靈符燒在水裡,並飲於腹中。
比干比干
之後比干去見紂王與之對峙,紂王言妲己身患沉疴心痛之疾病,唯獨只有比干之心才可解救;比干上殿問紂王心是何物,紂王說就是比干身體之中的心臟,比干怒曰心乃人體重要器官,無心則死也,不料紂王卻以道德綁架,又拿君命臣死之言,強逼比干,比干不肯,紂王直接下令叫下人動手剖心賜死,比干憤怒欲絕,萬般無奈之下只好認命,派身邊屬下取劍,不得不自行切腹剜心。比干將劍往臍中刺入,將腹剖開,但沒有流血,多虧姜子牙的靈符道術所護,後將手入腹內,從胸膛中摘心取出,當場扔在地上交給紂王,掩袍不語,面似淡金而走出宮殿。黃飛虎見比干出來,問其不答。比干低頭不語,似丟了魂一般,上馬去了北門外。
比干比干
而比干上街後遇到賣無心菜的女販婦人,問她人無心是否會死,只要女販回答人無心不會死,比干就能安然無恙的繼續存活,但女販答的是無心會死,結果比干死於非命,倒下馬來血流滿地,死狀悽慘,嚇壞賣菜的女販。而被黃飛虎派去尾隨比干的黃明、周紀見此情形,將比干死訊告訴黃飛虎。朝歌城中的夏招得知此事,意圖為比干報仇要殺紂王,結果不幸摔死於鹿台之下。最終比干之魂在封神榜上被封神為“文曲星官”之神,乃北斗星官之一。

原文所寫

《封神演義》第二十六回:妲己設計害比干
妲己害比干妲己害比干
——比干閒居無辜,正為國家顛倒,朝政失宜,心中壽畫。忽堂候官敲雲板,傳御札,立宣見駕。比干接札,禮畢,曰:“天使先回,午門會齊。”比干自思:“朝中無事,御札為何甚速?”話未了,又報:“御札又至!”比干又接過。不一時,連到五次御札。比干疑惑:“有甚緊急,連發五札?”正沉思間,又報:“御札又至!”持札者乃奉御官陳青。比干接畢,問青曰:“何事要緊,用札六次?”青曰:“丞相在上:方今國勢漸衰,鹿台又新納道姑,名曰胡喜媚。今日早膳,娘娘偶然心疼疾發,看看氣絕。胡喜媚陳說,要得玲瓏心一片,煎羹湯,吃下即愈。皇上言:“玲瓏心如何曉得?”胡喜媚會算,算丞相是玲瓏心。因此發札六道,要借老千歲的心一片,急救娘娘,故此緊急。”
比干無心比干無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