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秀書院(廣東平遠毓秀書院)

毓秀書院(廣東平遠毓秀書院)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毓秀書院位於廣東省平遠縣東石鎮靈水村白岌下,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為林姓十九世裔孫萱秀公所建,一直作學校使用,亦稱毓秀學校。現為平遠縣愛國主義教育、黨員教育、廉政教育基地,平遠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毓秀書院曾是中共平遠縣委領導全縣革命鬥爭的指揮機關,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平遠縣組織的孕育、創建和發展的歷史,是平遠最重要的革命紀念地之一。

2016年3月29日上午,毓秀書院“梅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掛牌揭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毓秀書院
  • 地理位置: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東石鎮靈水村白岌下
  • 占地面積:占地面積為72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90平方米
  • 門票價格:免費
  • 始建時間:清朝光緒年間
  • 建築類型:典型的四合院 
書院簡介,軼事典故,

書院簡介

毓秀書院座落在東石鎮靈水村,建於清光緒年間,前身為靈水國小,占地面積為72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90平方米,該書院為典型的四合院,是客家民居式土木平房建築。1985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毓秀書院內設立大革命時期的革命史跡展覽廳和靈水村文化活動室,對全縣革命史料、圖片、實物進行陳列,使毓秀書院成為紅色文物旅遊景點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毓秀書院是平遠縣革命的搖籃和指揮關。1928年平遠縣委成立,縣委會議地址設在毓秀書院。1929年,在毓秀書院成立平遠縣第一個蘇維埃政府──石北鄉蘇維埃政府。

軼事典故

毓秀書院是平遠縣第一個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曾培育出曾慶祿、李巴林、丘展鵬等中共黨員引領並開展革命活動,並成立石北鄉農會和石北鄉赤衛隊,建立了中共靈水黨支部,孕育出永不熄滅的革命火種,它就是坐落於平遠縣東石鎮靈水村的毓秀書院。這裡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群山環繞,叢林茂密,成為當年蘇維埃政府從事秘密革命活動,開展武裝鬥爭的重要根據地。
毓秀書院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為林姓十九世孫萱秀公所建,一直作學校使用,亦稱毓秀學校。那為何蘇維埃政府會在此選址呢?平遠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王遠明道出了其中的緣由:一是地理位置上相對比較偏遠,背靠山;二是民眾基礎比較好,接受革命道理時間比較早。
王遠明介紹,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1925年大革命時期東征軍進入平遠後便開始了革命活動的宣傳,當時該地區的人民也較早受到馬列主義思潮的影響。曾慶祿早年在東山中學學習期間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學成回鄉後便積極向民眾宣傳革命道理,講解農民受剝削的根源,並在東石、靈水發展黨組織,在石北鄉毓秀書院發展黨支部,並在1929年4月被聘請為毓秀書院的校長,他利用這一特殊身份,將一些共產黨員都聘請到書院教書,如李巴林、李萬炎、丘展鵬等人,他們都對後來蘇維埃政府的成立及發展起到重要影響。(曾慶祿在1929年成立蘇維埃政府,並當選為主席,同時成立赤衛隊兒童團、婦女委員會等,當時的機構是比較齊全的。)
蘇維埃政府成立後,各機構也迅速建立並成長起來,帶領各個群體進行革命宣傳等活動:到附近村莊張貼標語、剪斷敵人電話線、打聽訊息,領導農民民眾向地主富農要求減租減息,局部武裝暴動讓地主富農減免稅負等。
除了發動民眾積極宣傳革命,蘇維埃政府成立後也曾多次受到敵人的圍剿,為此也進行了多次反擊鬥爭。多次受到國民黨的圍剿,在此有過阻擊,如冷水坑戰役,在紅四軍來平遠奉命北撤後,敵人瘋狂反撲,東石也進行反圍剿鬥爭,最後曾慶祿、李巴林等人帶領縣區鄉幹部和赤衛隊等,從石北撤離到泗水再到下壩與從仁居撤來的一部分人會合。
提到蘇維埃政府進行的革命活動時,書院管理員、也是紅四軍後代的林宏說,他的爺爺當年也參與了這些活動,並著有回憶錄。林宏說,他的爺爺叫林欽文, 16歲在毓秀書院參加革命, 1930年5月25日之後他就前往仁居參加紅四軍了,曾擔任過紅四軍的指導員。
據王遠明介紹,蘇維埃政府在毓秀書院成立期間,還積極承擔政府職能,做了許多實際工作。目前,經過當地政府的規劃保護及重修,毓秀書院煥然一新,已成為該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點之一,同時也被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中共梅州市委宣傳部確定為梅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