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隱翅蟲

毒隱翅蟲

毒隱翅蟲屬於鞘翅目(Coleoptera)、隱翅蟲科(Staphylinidae)、毒隱翅蟲屬(Paederus),已知種類超過250種,產自除南極洲以外的世界各地,我國已報導的毒隱翅蟲有21種,主要種類有黃足毒隱翅蟲、黑足毒隱翅蟲和奇異毒隱翅蟲等3種,主要生活在湖泊邊的濕地。其體內含有強烈接觸毒物,其毒素有3種,隱翅蟲毒素(Pederin)、擬隱翅蟲毒素(Pseudopederin)、毒隱翅蟲酮(Pederone),強酸性,觸及皮膚可導致皮炎,出現癢紅腫痛、水皰、液皰,與皮膚燒傷相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毒隱翅蟲
  • 別稱:青腰蟲、紅胸隱翅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 :昆蟲綱(Insecta)
  • :鞘翅目(Coleoptera)
  • 亞目:多食亞目(Polyphaga)
  • :隱翅蟲科(Staphylinidae)
  • :毒隱翅蟲屬(Paederus)
形態特徵,生活史,習性,蟲與人類關係,皮炎的防治,

形態特徵

毒隱翅蟲成蟲小到中型,細長,兩側略平行,或末端尖削,略扁平,外形很像大螞蟻。整個身體由黑黃二色相間構成。頭黑色;觸角絲狀或棒狀,較長,一般 10~11節。前胸、腹基部桔紅或桔黃色,有翅兩對,前翅很短且堅硬,呈金屬藍色或綠色,腹部全裸;後翅膜質,長而大,飛行時展開,靜止時摺疊在前翅下面。3 對足黃色或黑色;腹部除腹末黑色外全為黃色;尾部有兩個尾刺。幼蟲細長,除無翅外,形似成蟲,觸角3節;腹部第9 節有尾突一對。
毒隱翅蟲由卵經幼蟲、預蛹、蛹變為成蟲。卵黃白色,略呈球形,單個地產在潮濕的基層;幼蟲2齡,具骨化頭殼及適於穿刺的大而呈鐮狀的上顆;預蛹與幼蟲相似,但靜止不動,呈“C”字形;蛹為離蛹,在淺表層土室中,借前胸與腹節上的毛狀突起支撐在土室底部。

生活史

毒隱翅蟲每年發生3代,多以成蟲在避風、多草、土壤疏鬆的地方越冬。越冬時間從10 月下旬開始,越冬期間無明顯的休眠現象,其活動情況與環境溫度變化密切相關,影響越冬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和濕度,其次是食物。翌年越冬成蟲3月下旬離開越冬地飛入農田、灌木、草叢中覓食,並開始產卵繁殖,1年發生2~3代。7~9 月份為毒隱翅蟲大量繁殖的季節。
毒隱翅蟲蟲態歷期研究較少,日木的黃足毒隱翅蟲,卵在3~19天內變動;一齡幼蟲4~22天;二齡7~36天;預蛹1~7天;蛹3~12天。成蟲壽命約11個月,活動能力強,活動範圍大,具有自相殘殺的習性。

習性

隱翅蟲行動迅速,善於飛翔,如遇驚擾立即逃逸,喜孳生潮濕場所。常晝伏夜出,其夜間活動的頻率受氣溫、風向、光亮等諸多因素影響。食性複雜,多食腐敗的植物與腐爛的動物、糞肥、菌類,植物花粉、動物屍體、糞便、垃圾以及枯葉、朽木、樹皮等,而且也捕食小型昆蟲,如玉米螟、葉蟬、飛虱、蚜蟲和薊馬等昆蟲,且具有明顯的向光性 ( 特別是對螢光) 和向高性。

蟲與人類關係

農業害蟲的重要天敵
大多數毒隱翅蟲可捕食農業害蟲,已被視為農業害蟲的重要天敵。如塔毒隱翅蟲Paederus tamulusErichson和梭毒隱翅蟲P. fuscipesCurtis可捕食水稻、小麥、棉花、玉米、豆類等多種農作物上的蚜蟲、葉蟬、飛虱、薊馬、盲蝽、棉紅蜘蛛等多種害蟲。高密度的農田毒隱翅蟲在害蟲生物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毒隱翅蟲皮炎
毒隱翅蟲皮炎(Paederus dermatitis),又名隱翅蟲皮炎或線狀皮炎,當人伍碎毒隱翅蟲蟲體時,體液接觸人體後引起的急性紅斑皰疫性損害的皮膚病。一般以面部、頸部和雙臂等裸出部位的病例最為常見,嚴重者全身感染,所致皮炎大多呈線狀,也有點狀、片狀、點片和條片狀的。
毒隱翅蟲毒隱翅蟲
毒隱翅蟲皮炎發生的地理區域,遍及全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自上世紀60年代在四川省首例報導以來,該線狀皮炎在我國多地發生,如安徽、重慶、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南、湖北、湖南、江蘇、山東、上海、新疆等省、自治區。其中以我國南方多見,重慶和四川一直是高發區,2006年爆發的毒隱翅蟲皮炎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能導致毒隱翅蟲皮炎並在一定地區流行的病原毒隱翅蟲,全世界已報導20種。中國的皮炎毒隱翅蟲,文獻記載2種,即梭毒隱翅蟲 P. fuscipes Curtis和塔毒隱翅蟲P. tamulus Erichson。
毒隱翅蟲在醫學中的作用
毒隱翅蟲體內具有強烈的接觸性毒素(毒隱翅蟲素、擬毒隱翅蟲素、毒隱翅蟲酮)。現代醫學發現毒隱翅蟲素Pederin可抑制細胞的有絲分裂,阻礙蛋白質與DNA的合成,可醫治慢性壞死潰瘍濕疹、神經性皮炎,甚至癌腫瘤等。在癌症治療及細胞生物學研究中有著重要意義,現已成為一種試驗性抗菌素。

皮炎的防治

危害發生的原因分析
氣象因素對隱翅蟲皮炎暴發有明顯的作用和影響,特別是連續3~5 年高溫、乾旱後,遇到氣候適於土壤昆蟲繁殖,對種群數量增加有明顯作用,是造成隱翅蟲皮炎暴發的基礎條件;其次短期氣象因素的變化,尤其是成蟲交配、繁殖期如遇較長期低溫降水可致種群數量劇減;並可因潮濕、陰霆,悶熱氣候激發種群超常活躍,釀成隱翅蟲皮炎暴發;土壤擁有一個相當大的生物群落,約6000種,而甲蟲占重要位置。土壤理化性狀對昆蟲有重要影響,如在含水量低時(<5%) 可乾縮死亡。因而環境衛生狀況不好,垃圾、有機物堆集,糞便不及時清運均為隱翅蟲皮炎暴發創造了條件。
預防
打掃室內外衛生,清除房屋四周的朽木、廢料、雜草,搗毀隱翅蟲的棲息地和孳生場所,及時清除室外的雜草、污水和垃圾等,必要時可噴灑適量的殺蟲氣霧劑。不要在室內堆放廢舊物品,保持室內清潔、整齊,使侵入室內的隱翅蟲無隱藏之處。同時要在家中安裝紗門、紗窗,防止隱翅蟲飛入;夜晚關燈睡覺,睡覺前檢查床上是否有隱翅蟲,以免壓死;儘量採取各種措施,如點滅蚊器、擦花露水等,一旦發現家裡有隱翅蟲,也可適當噴灑氣霧殺蟲劑。在野外或草地上活動的人,最好穿上長衣長褲,或使用一些驅蟲液。農村夏秋季節割回的稻草要及時打曬,不要堆積太久;在隱翅蟲活動高峰季節,用藥物殺蟲消毒,在室內用凱素靈或奮鬥吶等擬除蟲菊酯類農藥滯留噴灑,2~3個月內能有效殺滅飛入室內的隱翅蟲,或在樓房附近設定燈光誘殺。在建築物外圍的周邊環境,不建議大規模使用殺蟲劑滅殺隱翅蟲,以免破壞生態平衡和造成環境污染。
治療
由於隱翅蟲血液中含有隱翅蟲毒素,能引起人及動物皮膚壞死和組織變性 ( 如潰瘍和壞疽) 。因此,當其爬上人體叮咬時,可用嘴將其吹走即可,切忌像對待蚊蟲那樣把它拍死,以免其體內的毒液濺到皮膚上。皮膚被隱翅蟲爬過後,務必保持患處清潔,一般可以自動痊癒。一旦接觸到毒隱翅蟲毒素,可採取多種措施進行治療,常見的有創口清洗、藥物治療和物理療法等。
清洗
接觸蟲體的部位應儘早用肥皂水洗滌或塗以鹼性溶液,忌用強鹼性溶液。可用爐甘石洗劑清洗患處,每日洗 ; 3~5次,也可用無菌紗布蘸取濃度為 1:8000 的高錳酸鉀溶液或 5% 的碳酸氫鈉溶液或10%的氨水溶液濕敷患處。
藥物治療
治療原則,局部治療主要使用止痛、解毒、止癢、消炎的藥物,合併全身感染和全身症狀者,亦可口服撲爾敏或其他抗組織胺藥等抗過敏藥物,症狀特別嚴重者,除處理好局部外,還可內服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臨床常見使用且有效的藥物有季德勝蛇藥片、雲南白藥、藿香正氣水+慶大黴素、黃柏水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