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菊(植物)

母菊(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母菊(學名:Matricaria recutita L.),是桔梗目菊科母菊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無毛,莖高30-40厘米;下部葉矩圓形或倒披針形,無柄;上部葉卵形或長卵形;頭狀花序異型,總苞片2層,蒼綠色;花托長圓錐狀;舌狀花1列,管狀花多數;瘦果小,淡綠褐色。花果期5-7月。多以種子繁殖。

分布於中國新疆北部和西部的河谷曠野、田邊。母菊頭狀花序可入藥,玫琳凱舒活眼膜啫喱含有此成分,有發汗和鎮痙作用。全草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和C。母菊是一種芳香植物,亦有觀賞價值。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式,栽培技術,播種栽植,田間管理,採收加工,主要價值,藥用,觀賞,經濟,化學成分,

植物學史

母菊從古老醫藥不發達的年代開始,就被古人用作消炎止痛的良藥。1981年,Shipochliev等學者通過試驗,驗證了母菊的消炎功效。其後,母菊中的消炎成分也已被相關學者研究清楚。
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人們開始了對母菊的活性成分的研究。研究發現母菊花序含有120多種化學成分(Mann & Staba,1986),其中包括28種萜烯類物質,36種類黃酮類物質和52種其它物質,如有機酸、香豆素等(Lawrence & Tobacco,1996)。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高30-40厘米,有溝紋,上部多分枝。
母菊
葉:下部葉矩圓形或倒披針形,長3-4厘米,寬1.5-2厘米,二回羽狀全裂,無柄,基部稍擴大,裂片條形,頂端具短尖頭。上部葉卵形或長卵形。
花:頭狀花序異型,直徑1-1.5厘米,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花序梗長3-6厘米;總苞片2層,蒼綠色,頂端鈍,邊緣白色寬膜質,全緣;花托長圓錐狀,中空。舌狀花1列,舌片白色,反折,長約6毫米,寬2.5-3毫米;管狀花多數,花冠黃色,長約1.5毫米,中部以上擴大,冠檐5裂。
果:瘦果小,長0.8-1毫米,寬約0.3毫米,淡綠褐色,側扁,略彎,頂端斜截形,背面圓形凸起,腹面及兩側有5條白色細肋,無冠狀冠毛。花果期5-7月。

產地生境

產於中國新疆北部和西部、歐洲。北京和上海庭園有栽培,但上海亦見有野生。

生長習性

母菊生命力很強,可以適應各種類型的土壤和環境,甚至可在鹼性土地上生長,在pH8.0-9.0的鹼地上仍然可以正常生長。在平原和海拔2000米的地方均可生長,只是播種和收穫的季節不同。母菊更適合生長在稍微乾燥的土壤中,在夏季很乾燥的季節里,只需要少量的灌溉即可;母菊生長的最適條件是:溫度90-32℃、空氣相對濕度40%-50%。

繁殖方式

母菊多用種子(瘦果)繁殖,首先將種子播種在苗床上,發芽後的兩個月內將其移栽到土地上,移栽的時間平原地區在11到12月間,山地地區在6-7月間。不同的播種方式對母菊出苗率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

栽培技術

播種栽植

首先將種子播種在苗床上,發芽後的兩個月內將其移栽到土地上,移栽距離為30厘米×30厘米。要求每公頃的土壤中大概含有60kg的氮、50kg的氧化鉀及25t的廄肥。移栽的時間平原地區在11到12月間,山地地區在6到7月間。
母菊
適合機械化生產的地區,多採用條播法,行距45-60厘米,播種後撒上一層0.5厘米厚的腐殖土,滾壓或用腳踏實,保持足夠的土壤溫度。播種量為每公頃2-2.5kg,播種後加土壤過於乾燥則會使出苗推遲或影響植株的正常發育。在實際生產中,建議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降低播種量以降低出苗密度,培養壯苗。

田間管理

出苗後應注意除草和行間鬆土,在雜草生長旺季進行機械或手工除草2-3次。

採收加工

收穫的母菊需要進行乾燥處理。不同的乾燥方法影響母菊花序中揮髮油的含量。主要的乾燥方式有陰乾和熱乾燥法。陰乾主要是將收貨的母菊花序平鋪到沒有陽光照射的地方,通過風將其吹乾,但是這種方式經常受到天氣的限制,一旦遇到陰雨天氣會使乾燥時間延長,這不但影響揮髮油的含量,還影響花的塞責。熱乾燥法在溫度高於40℃的條件下,只需要2-4小時就可以完成花序乾燥。

主要價值

藥用

祛風解表。用於感冒,風熱疼痛。
母菊(植物)
入藥部位:花或全草。
性味:味辛;微苦;性涼。
功效: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祛風濕。
主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肺熱咳喘;勢痹腫痛;瘡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藥理作用:
1、消炎作用:蘭香油奧及其合成衍生物愈創奧,均有消炎作用。同時,還有某些局部麻醉作用,可用於支氣管哮喘、風濕熱、過敏性胃腸炎、濕疹等。
2、解痙作用:能抑制兔離體腸管及豚鼠離體支氣管,所含之芹菜甙(Apiin)及其甙元同類黃酮(Apigenin、Gerniarin)對平滑肌有中度的解痙作用。
3、其他作用:能收縮贍蜍下肢血管,對家兔有短暫的升壓作用,對發熱兔有降溫作用,可促進小鼠皮膚潰瘍之癒合,增進家兔網狀內皮系統之功能。揮髮油部分有某些消毒作用。

觀賞

母菊在北京和上海庭園有栽培,供觀賞。2015年第四屆達坂城雪菊文化旅遊節中,亦有展出。

經濟

母菊最普遍的套用,是被製作成茶。同時,母菊是很早就被人民所知的芳香植物,在歐洲、美國及日本等被廣泛利用。因其所具有的多種藥用功效,已被用作藥用化妝品成分。

化學成分

母菊全草和花含揮髮油,全草含0.46%-0.67%。油中含蘭香油薁(chamazulene)及原薁(proazulene)。新鮮油中還含活性很高的成分:2-(亞丁-2-炔基)-△3-二氫呋喃(5-螺-2)四氫呋喃[2-(butyne-2-ylidene)-△3-di-hydrofuran(5-spiro-2)tetrahydrofuran]。另外還含金合歡烯(farnesene),α-甜沒藥萜醇(α-bisabolol),2-(亞-2,4-已二炔基)-1,6-二氧螺[4,4]壬-3-烯[2-(hexa-2,4-diyn-1-ylidene)-1,6-dioxas-piro[4,4]non-3-ene],甜沒藥萜醇氧化物(bisabolol oxide)A、B、C。
母菊(植物)
母菊花含膽鹼(choline)、芹菜素(api-genin)等,花中粘液質有半乳糖酣酸(galacturonic acid)、半乳糖(galactose)、木糖(xylose)及多糖(polysaccharides)等。
母菊根含母菊醇(chamomillol),丁香烯(caryophyllene),丁香烯環氧化物(caryophyllene epoxide)及多烯母菊醇醚(polyenes chamomillol ester)Ⅰ及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